25《挑山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挑山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23: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挑山工
教学目标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泰山、拘束、包蕴”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挑山工话语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从挑山工登山的行动中学习他们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向上攀登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话语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5个生字,除“泰”之外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泰”字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与“秦”区别识记,这两个字极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运用编故事等多种方式加深记忆。“杖”字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木”表义,“丈”表音,也可以结合同音字“丈”和“仗”进行识记。“敞”字用组词的方法,通过“敞开”“敞篷”等词语理解字义为“没有遮蔽,宽绰”,从而识记生字。注意“杖”和“敞”都是后鼻音。“拘”字虽然笔画不复杂,但出现频率不高,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识记,也可以编故事将“狗”和“拘”联系起来识记。“蕴”要注意读准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用组词法,通过“蕴含、蕴藏”等词语理解字义为“包含,储藏”。
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可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泰山、挑山工、腾云驾雾”等可以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饱览、拘束、包蕴”等可以引导学生用查找资料、查找工具书的方式理解;“攀谈、黑生生、心悦诚服”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朗读指导
课文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故事来表明一个道理。在朗读第1自然段时,要读得自然流畅,将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读出来。同时一边读一边想象,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挑山工登山的过程。
朗读第3、4自然段时,注意读好两处描写挑山工的外貌的语句,通过朗读将人物展现出来。同时要注意读好作者的两个问句,读好语气,将作者的“大吃一惊”“惊异”读出来。
在朗读后三个自然段时,既要读出挑山工的话的意味深长,又要读出作者明白哲理后的激励奋进。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要读得掷地有声,突出挑山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对作者的影响。
阅读理解
在理解文章时,要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引导学生通过圈画第1自然段中对挑山工的动作描写,来理解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通过抓住第3自然段中对挑山工的两处外貌描写,感受挑山工纯朴的形象。
文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挑山工蕴含哲理的话。理解时,可以抓住反复出现的“我们”“你们”引导学生发现对比手法,再组织学生反复朗读挑山工的话,在小组内讨论,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
积累运用
本篇课文对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描写都非常精彩,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人物形象。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文中一些精彩词语和人物描写的语句,如,“腾云驾雾、心悦诚服”等,并适当进行仿写,将人物描写方法内化并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简单了解挑山工这一职业。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导入:大家在每天上楼下楼爬楼梯或者户外登山时会有什么感觉?
2.(出示泰山台阶图)要是登这样一座山呢?
3.如果再身担重物呢?
预设:(1)累、非常累、累极了。
(2)疲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
4.过渡:有的人就是这样身负重物,每天登上泰山,那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5.结合预习,指生简介“泰山”与“挑山工”。教师适当补充。
课件出示 泰山在山东省泰安市,是我国五大名山之首。“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活动2利用图片引导,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中的挑山工图片。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个身穿红背心的人,挑着货物在向上攀登。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后谈感受。
课件出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4.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1979年,发表小说《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1980年,凭借《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发表散文《挑山工》。1984年,发表小说《雪夜来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于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层层递进地追问,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文的配图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心中打下烙印,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也为理解挑山工的话埋下伏笔。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活动1结合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开火车读,指读,齐读。
课件出示 
泰山 敞开 拘束 耽误 包蕴 拴着 褂子 青竹杖
光溜溜 沉甸甸 黑黝黝 黑生生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2)形近字识记。
课件出示 
泰(泰山)  杖(拐杖)  敞(敞开)  拘(拘束)  蕴(蕴含)
秦(秦朝)  仗(打仗)  蔽(隐蔽)  驹(马驹)  温(温度)
3.理解词语。
包蕴:包含。
心悦诚服: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
意味深长: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活动2了解主要内容
1.回顾课文内容,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预设:先写作者心生疑惑,再写与挑山工聊天解开疑惑,最后写绘画自我激励。
2.根据三个部分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我”在登山时碰到了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最终先到达山顶。“我”心生疑虑,在与挑山工对话后,“我”受到启发,被“挑山工”的精神所激励。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掌握,但形近字较多,且不易区分,所以特意设计了形近字组词帮助学生识记。在整体感知部分,先引导学生将课文划分段落,再进行概括,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板块三 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活动1抓动作明确登山方式
1.出示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画出相关语句。
2.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是如何登山的吗?
预设:挑山工的登山姿势是: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的登山路线是折尺形的,和直线相比,他们所走的路会更长、更曲折。
3.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画图。(教师示范画登山路线图。)
4.梳理登山要点:搭、甩(保持身体平衡)、走折尺形路线(不碰台阶、省力气)、路线曲折(比游人多一倍)。
5.指导朗读,抓住挑山工登山时的动作,读出画面。
6.提问:面对这样一位挑山工,作者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预设: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速度却比游人快?
活动2抓外貌感受人物形象
1.过渡: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近这位挑山工。
课件出示 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反复读,在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2.汇报语句,交流感受。
课件出示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预设1:从挑山工的个子、肤色和眉毛还有衣着,我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尤其是“黑生生”的脸让我想到了他们长期在风吹日晒中辛苦劳动。
预设2:“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让我想到,这些挑山工们身体健壮,难怪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走那么远的路还能不落后于这些游客。
3.小结点拨: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我们能够直观感知人物形象。作者冯骥才并没有详细刻画挑山工的外貌,但通过“黑生生”和“黑黝黝”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挑山工劳作的辛苦以及健壮的体格。
活动3抓语言体会深刻含义
1.过渡: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却比游人快,难道仅仅是因为体格健壮吗?作者从哪儿知道了答案?
预设:从挑山工的语言中知道了答案。
课件出示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2.指生朗读挑山工的话,思考: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预设:
游人: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是停下来。
挑山工:肩上挑着沉重的挑子,一个劲往前走,不能“踩不实”,更不能“耽误工夫”。
3.聚焦“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提问:“一个劲”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预设1:“一个劲”是连续不停的意思。
预设2:我想到了“勇往直前”。
4.齐读挑山工的话,提问:从挑山工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哲理?
预设:挑山工们走更远的路,“重装上阵”,看上去步伐缓慢,但却一刻不停地往上攀登,他们脚踏实地,能吃苦,有毅力,所以总比游客先到达山顶。从中我感受到挑山工们埋头苦干、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的精神,有这样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获得成功。
5.指导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融入文字,读出体会。
6.联系生活谈感受。挑山工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帮助?
预设: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应该像挑山工一样,明确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7.小结:这就是挑山工精神,认定目标,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朝着自己的目标踏实进取,勇往直前。这就是挑山工的话中包含的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我”心悦诚服的原因。
8.理解“心悦诚服”。引导学生再读挑山工的话。
设计意图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挑山工的话中包含的哲理。明确挑山工的精神是什么,是认准目标一个劲往前走,是坚持不懈,踏实进取,勇往直前。
板块四 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再次出示挑山工的画。提问:此时你看到的还仅仅是一个健壮的挑山工吗?此时,你懂得作者为什么需要它了吗?作者需要的是什么?
预设:我还看到了挑山工朝着目标踏实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
2.适时练笔:需要它的仅仅是作者冯骥才先生吗?
课件出示 
当警察叔叔在寒风大雪中执勤时,需要它。
当(    )在(     )时,需要它。
当(    )在(     )时,需要它。
3.总结:“它”,字面上指“画”,实际指挑山工的精神。不仅作者需要它,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它。
4.积累语言。
(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山阴金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3)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设计意图 与导入首尾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更完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练笔,学以致用,将人文主题恰当运用。最后适当拓展,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挑山工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课文是如何描写“挑山工”的?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挑山工的精神品格
  ★活动建议
1.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的语句,填写表格。
2.仔细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想一想这些语句是对挑山工的哪方面的描写,并填写在相关表格里。
3.想一想:作者通过对挑山工的细致描写,体现了挑山工的什么精神品格?选择几个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再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挑山工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给下面的字补全音节。 t____    ch____    j____    y____  泰 敞 拘 蕴 2.先认读本课生字,再判断对错。 (1)“杖”的读音是翘舌音。(  ) (2)“泰”字的下半部分是“水”。(  ) (3)“拘”和“蕴”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饱览 腾云驾雾 惊异 攀谈 拘束 4.积累课文中的ABB式词语。
内容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登山时,见到________,他们走的路程比游人__________,但速度却不比游人__________,从而悟出生活的道理:做事只要认定__________,并________ ____________地做下去,就能__________。
资料搜集 搜集关于泰山挑山工的资料。
阅读质疑 1.挑山工是如何登山的?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