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二单元《老北京的四合院(邓云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二单元《老北京的四合院(邓云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18: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北京的四合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描写的四合院的四时生活图景
2、了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并能从文中找出民俗文化的描写
3、掌握解读文章需要运用的知人论世的方法
4、学会辩证分析现代文明进程与乡愁情节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民俗文化的定义,并能准确地筛选出民俗文化的内容。
2、 不同的作者笔下的北京的秋天,感情基调迥异,要用知人论事的方法来分析。
3、 如何运用思辨意识来分析现代文明进程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矛盾,如何分析文中蕴藏的的深沉的悲哀。
教学方法:
1、自学法 2、合作探究法 3、思辨分析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北京四合院》、《中国建筑的特征》回顾照顾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展示清代传统建筑构建瓦当、滴水瓦的实物,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是实用与美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通过实物展示,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段意,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三、合作探究
1、湖南卫视热播《向往的生活》,远离喧嚣,守拙归园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过上了他们向往的生活,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引导学生从老北京的四季生活图景中找出自己最向往的生活图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评。
2、探究老北京四合院蕴藏的民俗文化,教师展示民俗文化的定义,学生合作探究,梳理文中民俗文化,比如冬至、腊八、春联等属于随时年节,“不刮春风地不开,不刮秋风子不来”属于谚语歌谣等。
4、 在四合院的夏日避暑的描写中,探究科技与生态能否和谐共融,发掘作文训练素材,并进行任务驱动作文训练。
5、 四合院的秋日图景是绚烂、美好的,这和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的所说的“悲凉”是截然不同的,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的差异。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点评。
6、 围炉夜话在今日已经成为一种奢求,因为有了空调和手机,人们距离更近,但心更遥远,通过漫画的对比反差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社会现实。
7、 老北京的四合院在作者笔下是和暖、明丽、爽洁、绚烂,但我们能不能从读到一种深沉的悲凉?引导学生从文中的“乡愁”思考开去,探究现代文明进程与乡村之恋的冲突与出路。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老北京四时生活图景的追忆,写出了对传统生活的美好怀恋和热情礼赞,语言雅致又活泼动人,但蕴含在文中的现代文明的暗线,让我们去反思传统生活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与出路,文章有思辨的力量。
五、作业
作文训练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轰轰烈烈地推进,我们终将与乡村和一些传统生活方式告别,这种冲突,你怎么看?你认为其中的救赎之路在哪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