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三单元《职业(汪曾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18: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职业》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职业》是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篇小说,作者汪曾祺,因为对于小说文体很熟悉,高三下学期的学生研读鉴赏起来难度不大,但风俗化散文体小说的特征又与传统小说有别,是值得探讨和学习的。结合高考内容,选择对学生指导意义较大的“细节描写”作为突破,学生还是容易把握并大有裨益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预习,了解汪曾祺其人,通过微课,初步了解汪曾祺散文化风俗体小说的特点,初读小说,学生能够梳理并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熟悉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主题形成初步感知。
2、过程与方法:关注描写,研究对人物、环境的细节描写,并通过比较阅读,在理性探究过程中,评价人物;能联系小说三要素,鉴赏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说的品读与鉴赏,理解职业的含义,深悟人物的天性在职业里按捺不住探出头来,童趣里充满的人生哲思;从小说的风俗底色中,体味平凡生活之美。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
重点:散文化风俗体小说中细节描写的用意。
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与鉴赏。
关键:如何分析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明晰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读了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生答……)
反正第一遍读完后,我就记住椒盐饼子西洋糕了。这其实是一个孩子的叫卖声,如果再说还有印象,就是叫卖声不止一种,多姿多彩的“叫卖声”。其实,古今中外的诗文中不乏对“声音”的描写, 陆游写临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夏丐尊在《叫卖声》中写道:寒夜的 ‘茶叶蛋“细砂粽子“莲心粥’等等 ,声音发沙;英国作家约瑟夫艾迪生在《伦敦的叫卖声》中写道:“修理匠常用他那悲怆、庄严的语调向居民们发问:‘有修理椅子的没有 ’……,这些“市井之声”蕴涵了生活的丰富内容,而今天我们走进文林街,跟着汪曾祺先生去感受20世纪40年代的昆明,去体味那里的生活。(板书:《职业》汪曾祺)
二、温习微课,整体感知
1、小说重点讲了那个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小孩子,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讲讲他的故事?
明确:迫于生活重压早早有了“职业”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整天叫卖“椒盐饼子西洋糕”,小学生们常常相跟着戏仿喊作“捏着鼻子吹洋号”。有一天这孩子得闲不用卖饼糕,等他走到僻静处看看前后无人时,竟也欢快地喊了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2、读完小说的故事,相信你一定露出会心一笑,真是个幽默的作家。可是在你笑后,有没有思考,作者汪曾祺想和我们聊点什么呢?而我想,这思考就恰恰是阅读小说的意义所在吧!为了更好的研读文章,我在微课上给大家介绍了这个有趣的作家的创作风格,现在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说说微课学习收获。(找同学展台展示并讲解)
明确:1、用细节营造结构,以细节推进,完成叙事(与传统小说有开、发、高、结相比)
2、用细节表明态度,以细节展示,完成抒情(叙述者、旁观者的角度,传统:人物冲突)
3、用细节渲染气氛,以细节铺垫,表现民俗(民俗是表现内容,传统:背景)
4、用细节表现语言风格,以细节跃动,突显节奏(散文化)
5、用细节反映心理,以细节补偿,刻画人物(极细致)
过渡语:非常好,他不仅条分缕析,更重要的在于,他个人的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在初步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去探寻文章的意义。给大家三道探究题。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要求:1、出声读课文,动笔画出重点内容。
2、基于研究,在学案上整理出大家的意见。
3、对应探究一、二、三,展示组分别为2、3、5组,点评组分别为1、4、6组。
4、探究时间为5分钟,其他组在完成本组内容后,研讨其他探究题。
5、展示点评后,同学们进行有效质疑。
【探究一】“椒盐饼子西洋糕”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样写不繁琐吗?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探究提示】1、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出现了几次?
2、这句话每次出现的语境是什么样的?
3、分析每次写有怎样的用意?
引导学生先读出这叫卖声,给大家明确段落。启发学生运用微课所学,解答问题。
明确(课件展示):细节描写,出现了8次。
(1)用细节营造结构,以细节推进,完成叙事
第一声引出主角,
第二声介绍主角的身份——贩夫走卒,
第三声点明主角的身世—— 孤苦无依
第四声写他是尽职尽责的小大人(板书:尽职尽责)
第五声写他毕竟11、12岁,还是会心猿意马(板书:写童趣)
第六声写他苦中作乐
第七声是“椒盐饼子西洋糕”的变调,写他的职业困境,小孩子会学他吆喝
第八声是快乐地喊了声“捏着鼻子吹洋号”!(板书:积极应对)
通过职业叫卖声,串起了他职业之内职业之外的生活。
(2)用细节反映心理,以细节补偿,刻画人物,完成抒情
写第四声时,写到“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尽职尽责,有职业智慧——表达作者敬重
写第五声时,写到“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童心未泯,“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表达作者的赞同
写第八声时,写到“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他没有看见我,我去看一个朋友,正在倚门站着),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天真——幽默多于悲悯,感佩过于同情
写第七声时,写到“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用细节表现语言风格,以细节跃动,突显节奏
第六声,写到“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引导感受:即使是叫卖,也没有那么痛苦,反而带着生命的跃动与生机,你能唱一句吗?(播放音频)
【探究二】与《卖笑人》相比,卖笑人与小孩子对待职业的态度有不同,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不同:工作之余从不发笑/别人的笑声会使我发烦,它又使我想起了我的工作/妻子也忘掉了如何大笑/一直带着一种冷漠的表情生活/所以我大笑,笑得千姿百态,但我从来也没听到过我自己的笑声
原因:卖笑人被职业束缚、统治、异化,彻底失去自我小孩子,职业之内尽职,职业之外保有童真。(板书:摆脱职业,保有童真)卖笑人是生存,而小孩子是生活。(板书:写生活)
小结:当生活定格,有人会垮掉,有人能挺住,小说里的孩子挺住了。对孩子而言职业的降临不由分说,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还算自如的应对。我们不可一味地要求“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消极就好,不消极也是不低的标准,这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境况。他的乖巧懂事异乎寻常,孩子对本不该属于自己这个年龄的“职业”表现得越认真负责,可能我们的心里就越不是滋味。但问题是如果他完全不适应——被“职业”折磨得死去活来,情形显然会变得更加糟糕。这是不是也算是对生活的敬重呢? (板书:敬重生活)
【探究三】除了小孩子的吆喝声,作者还写了另外四种职业及吆喝声,先请你进入角色,吆喝一下,然后结合课前预习案,再体会作者写这些人的吆喝有什么用意?(图片,配音频)
【探究提示】1、按照作者的描写吆喝一下,你就能更走近人物。
2、分析作者对这些职业者的态度,体会写作意图。
明确:(1)用细节渲染气氛,以细节铺垫,表现民俗。(板书:写风俗)
质疑:什么是民俗,(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引导:风俗是人们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文林街中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每 一 种 “叫卖声”其实就是一种人生。 男女老少,本地外地,尽显生活百态。他们的吆喝声是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诗情。(板书:诗意生存)
(2)用细节表明态度,以细节展示,完成抒情。(对照预习案)
1、专收旧衣烂衫的中年女人声音脆亮,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求和笃定(赞美)
2、“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 我们从这种机械的声音背后感到生活的枯燥和无望。作者写“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 (关切)
3、“壁虱药!虼蚤药!” 老人苍凉的声音背后隐藏着生活的艰辛和苦况 。(同情)
4、“卖杨梅—— !”“玉麦粑粑—— !” 苗家少女清纯稚嫩的声音背后隐藏着生活的质朴和真淳 。(赞赏)
小结:汪曾祺在《小说的思想和语言》写道 :“我就把在昆明所接触的各种叫卖声 、吆喝声 ,如卖壁虱药的、卖蚊香的、卖玉麦粑杷的、收破烂的,写了一长串,作为小孩的叫卖声的背景。这样写就比较丰满,主题就扩展了一些 ,变成 :人世多苦辛。”“咫尺之内,而见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势。”《职业》这篇小说虽属短章细制 ,但读者分明可以从众多的叫卖声中领略到一个五味杂陈的复杂生活状态 。
四、学有所思,表达所感
请你说说这篇小说的意义?(学生一句话表达)
【小结】 写生活,不写命运。从“椒盐饼子西洋糕”到“捏着鼻子吹洋号”的诙谐、轻松,或从“捏着鼻子吹洋号”到“椒盐饼子西洋糕”的严肃、紧张都是人生常态,两者倒不一定有快乐和辛酸的差异。积极适应,热烈回应,才不会被束缚。(板书:不写命运)
写童趣,不写世态。上学的孩子模仿他,小大人不但不介意,他自己也偷偷参加进来。 “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 “捏着鼻子吹洋号”, 小说不是写职业对童真的压制与童心对自由的渴望,所以里面没有谴责与批判,而是用幽默感把世态炎凉成功地阻隔在主题之外。这难道不应该是生活应该有的态度吗?(板书:不写世态)
写风俗,不写贵贱。汪曾祺从声音写起,写人的职业,写人的生存状态,由对声音、对职业的欣赏写到对人的欣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的职业并无高下之别,每个人都可以用辛勤的付出赢得尊重,在哪个领域里做到了出色都是一样的崇高。(板书:不写贵贱)
汪曾棋在《(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都以为《受 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 ’,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这说明汪曾祺在创作该篇时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艺术满足感。《职业》 中渐行渐远的“叫卖声”余韵悠然,给你我留下一片值得遐想和品味的艺术空间。
五、课后作业,自主选择
下面内容,三者任选其一完成,写在作文本上。
1、对作者笔下的艺术形象,你还有怎样的感悟,请你写下来。
2、学习汪曾祺风俗化小说的创作笔法,写一段你了解的民俗情景。
3、请你以“职业”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六、课外阅读推荐
1、汪曾祺散文集《逝水》
2、汪曾祺小说集《晚饭花集》
七、板书设计
职 业
汪曾祺
写生活,不写命运——尽职尽责,积极应对
散文风俗化小说 写童趣,不写世态——摆脱职业,保有天真
写风俗,不写贵贱——诗意生存,敬重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