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民俗文化”
《北京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 日
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北京的春节
老舍
说年俗——热闹
品年味——深情
思年愁——沉重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有着怎样的习俗呢?(速读、标注)
腊八、初九到二十二、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等。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初一、十五。
用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概括老北京春节给你留下的印象。
热闹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品一品年到底是什么味道。(结合文章的句子和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精读)
深情
花开花落情未老,年复一年志亦坚。
仇志璞《新年自勉》
“越来越淡”
“看似陪伴”
“隔空示孝”
这种“越来越淡”、“洋节盛行”、“看似陪伴” 、“隔空示孝”引起了大家怎样的思考?
沉重
传统仪式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将魂不附体。
作业布置
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除夕之夜,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然而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
请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读一读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