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二单元《姑苏菜艺(陆文夫)》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二单元《姑苏菜艺(陆文夫)》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19: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姑 苏 菜 艺
陆文夫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菜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探究传统饮食未来发展方向;
3、体味饮食背后的情怀,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e
陆文夫,江苏泰兴人,曾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他以《献身》、《清高》、《美食家》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
《深巷里的琵琶声》 一书中多篇文章描写了苏州的市民生活。刘心武认为,陆文夫的作品清新淡雅、情趣盎然,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姑苏风情,是同类文章所不可比拟的。
作者名片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
文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门见山地指出苏州菜的好,引领下文;
第二层,介绍苏州菜在选材、烹调上的三大特点,重点表现它的“精细”和“新鲜”;
第三层,最后两段,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关注苏州菜的将来。
1、文章围绕苏州菜的特点写作,据此可将文章分为哪几个层次?
2、请结合文本分析苏州菜特点形成的原因。
舌尖上的苏州
教学目标
精要研读
文章重点写了苏州菜“精细”的特点,请说说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苏州菜精致:精细的程度可以和苏州的刺绣媲美
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bài类钞》:
“豆芽菜使空,以鸡丝、火腿满塞之,嘉庆时最盛行。”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xiù恶,不食。失饪rèn,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论语·乡党第十》
食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食物变质馊臭,鱼肉腐烂,不吃。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时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 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
教学目标
文化常识
2、《中国菜谱·江苏》中的前言,对苏州菜肴的特色作过概括:“苏州菜口味趋甜,配色和谐,刀工细致,清新多姿,时令菜应时迭出,烹制的河鲜、湖蚧jiè、蔬菜尤有特长。”
1、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川、鲁、粤、苏 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教学目标
文本探究
传统的苏州菜艺,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它的命运,何去何从?
传承
创新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
那时候你吃糖粥,可能是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妈妈用绣花挣来的钱替你们买一碗粥,看着你站在粥摊旁吃得又香又甜,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你又饿又馋,她的眼眶中含着热泪。你吃的不仅是糖粥,还有慈母的爱怜,温馨的童年。
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小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
陆文夫《吃喝之外》
说说你难忘的美味
延伸体验
冀中有美食煎饼,五谷磨汁,覆于平炉,俄而香起。面皮入油至脆,凉后置其上。面酱挥洒适意,后取青葱、芫荽yán sui点缀,卷而食之。贩夫走卒、将相达官均以食之为美。余自幼爱此,每晨必取之为肴。既加冠,远赴百越求学。前日闲游,忽见楼间小铺,上书煎饼二字,心内悯然。余离家二年,恬然自安,今始有去乡之意。年少读张翰莼鲈事,抚掌而笑,今方解。深秋登楼,北雁南飞,眺而望远,心已远千里。似见炊烟袅袅,又闻乡音近耳:油条亦或脆片乎?
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1、 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人生有很多味道无法复制。
——《深夜食堂》
2、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
其实我们爱的,从来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起分享、一起经历的那些人。
苏州给人的感觉总是浪漫柔软的,看两三根瘦竹,看四五片闲云,忽然间,心就如春水,荡漾开一片潋滟波光。吴侬软语的声声慢慢,唱出了苏州人的细腻优雅,而苏州的美食也如它的吴腔和美景一般,摇曳着岁月的波澜,也熨帖着食客们心头的温暖。
课堂小结
陆文夫在《姑苏菜艺》中说:“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人都说自己的家乡菜好。”
请对徽菜做一番研究:它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它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然后借鉴《姑苏菜艺》,写成一篇作文。(参考题目:“谁不说俺家乡菜好”)
作业布置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