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四单元《故乡的婚礼(琦君)》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四单元《故乡的婚礼(琦君)》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19:0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故乡的婚礼
—思考民俗文化的不在场语言
凤冠霞帔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故乡的婚礼风俗,掌握作者刻画人物复杂心情的写作手法,提升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能力。
2、以小组合作探究法完成作者的写作思维导图,并能透过婚俗细节来解读其背后的文化不在场语言。
3、以点窥面,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民俗文化,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民俗文化认知与审美。
预学检查
A.中国古代婚礼中的六礼指的是什么?
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b. 文中嫁女儿、娶媳妇的宴席分别被称为什么?
请辞假 坐筵
C.文中作者最喜欢的是哪件衣服?为什么?
紫红铁机缎单旗袍 代表对母亲的思念
琦君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琦君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文中重点描写的是什么场景?从谁的视角出发的?
(提示:从结婚的对象进行思考)
问题探究一
文中在描写女儿出嫁时,母女二人的心情如何?参加婚礼的其他人心情如何?
问题探究二
问题探究二
作者采用何种方法描写人物心情的?
问题探究三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问题探究四
请使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将婚礼过程展现出来。(二选一)
课堂检测
请用对句来总结文本内容
例子:辞嫁送迎万人祝,天地同庆
坐筵观礼二者心,金玉良缘
文本总结
请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或表格流程,解读你感兴趣的某一婚俗细节的不在场语言。
婚俗解读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逐渐加快,现在人们针对许多重要的节日和传统的民风民俗是能简化就简化,比如裸婚,比如在人过世之后不经过任何仪式,直接抛入河中或是葬在土里,再比如春节不再守岁,不再放鞭炮,甚至春节直接和家人视频,认为没有回家的必要等等,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个人见解。
拓展提升
将你对民俗文化中你最有感触的某一风俗或某一节日的不在场语言的解读或是你的个人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要求不少于200字。
作业布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