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作者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走近茅盾
2、文章当中所提到的冥屋制作工艺经历了怎么的变化?
3、作者对这两种工艺的态度有何区别?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作者的区别?
4、传统手工艺的意义与价值
合作探究
“死生亦大矣” “除了生和死其他的都是小事”祭祀烧冥屋等实物并非为了死者的物质享受,而是为了生者的精神安慰。也让每个人心中应常存畏敬,才能做到不欺暗室,保持自己的“慎独”,所以这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中国民俗传统。
形式
工艺
时间
价格
匠人
成品
传统
手工
工业
制造
人工手工
机器制造
两天或
三天
一块
几毛钱
四小时
四百余元
艺术家
的风度
艺术品
天壤之差
商品
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饱含着匠人的心血,制作过程考究精细,她周期长,出品率低,最后的成品是有温度的艺术品。工业生产制作的过程是机器机械的生产,最后的成品是商品,追求的是商业价值。因此作者对于传统手工艺品所受到的冲击表示担忧。
闲人谈天说地,那态度是非常潇洒。他用他那熟练的手指头折一根篾,捞一朵浆糊,或是裁一张纸,都是那样从容不迫,很有艺术家的风度。
一切都很精致,很完备。厅里的字画,他都请教了镇上的画师和书家。这实在算得一件“艺术品”了。手工业生产制度下的“艺术品”!
十来个人的总动员有精密的分工,紧张连系的动作,比起我在儿时所见那故乡的纸扎店老板捞一朵浆糊,谈一句闲天,那种悠游从容的态度来,当真有天壤之差!
C、能够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A 、能够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 。
B、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
名度和影响力,在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方面发
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脸谱
皮影戏
刺绣
捏泥人
糖人
展示成品,为你的成品写一段推介词,至少使用两种以上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