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女娲补天》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女娲补天》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19:2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读<<山海经 >>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神 话:在上古时候,人们便对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感到无比的好奇,当时的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便借助大胆的想象,创造了神话。
 神话的主要分类
1、创世神话 《艺文类聚》中“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海,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2、洪水神话 讲《山海经》中“鲧禹治水”的故事(扩展到有关“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娶涂山氏”等禹的故事)。
3、战争神话 《山海经》中“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4、发明创造神话
燧人氏、有巢氏
神农氏、仓颉、后羿
5、英雄神话 《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淮南子》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学习目标
1. 能读准神话故事中的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读出节奏;能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2.能准确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能翻译文中的语句。
3.能口头翻译或复述四则神话故事。
4.能理解神话中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
5.能体会神话蕴含的道理。
1. 请口头翻译短文。
2. 谈谈你对刑天这一形象的认识。
结合动画片用生动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 谈谈你对女娲这一形象的理解
1.请说出下列生字读音及意思。
(1)堙 (2)溟涬
(3)瀍 (4)沟洫
2.请小组商议进行诵读设计,以分工诵读方式朗诵全文。
3.你觉得这则神话蕴含着什么道理?
1.请说出下列生字读音。
猰貐 封豨 缴
2.翻译短文。
3.请用一句话概括后羿其人。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道瀍、涧,平通沟路,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羿射十日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
学者评说
“各民族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们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之必然的产物。”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的原始信仰与生活状况的反映。”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 事。
2.尝试根据后羿的故事写作一个动画短片剧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