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
中国民俗文化(选修)
第七单元 神话四则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了解神话的概念、产生和意义
体会女娲精神
重点难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过程。体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
神话的概念
马克思说:“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话产生的原因: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宣泄了人们不安的情绪。
中国神话内容的分类
神话的意义
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山海经》
《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善变化,蛊惑。性喜吃人,常用其婴儿哭泣声引人来探也。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
上古神话所记录的是华夏民族早期先民的唯心世界观,越朴实的神话,所还原的早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就越可信,当然那些神仙法术与魔力无边是为了渲染传说,与现实科学无关
女娲补天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女娲补天雕塑
女娲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 ,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古代神话。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等。
在阅读中了解女娲怎样把天补好;体会女娲的高尚品德,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朗读课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毁坏 大地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全部 全,遍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蔓延 停止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善良的人 抓、夺取
女娲补天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这 来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
帮助,拯救
积芦灰以止淫水。
泛滥的洪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背方舟,抱圆天。
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
隐藏
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吞噬
概括此神话故事主人公做了一件什么事?
补
天
女娲为什么补天?——事情发生的原因;
女娲怎样补天? ——事情的经过
女娲补天的结果——事情的结果。
勇敢、无畏、善良、舍己为人 、无私奉献的女神
你能说出女娲是怎样的人吗?
本文通过女娲历尽千难万险而补天的过程,曲折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历程,歌颂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勇敢、坚强、无畏、奉献的精神。
小结全文
思考
联系实际生活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女娲的这种精神使你联系到了什么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