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的民风习俗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更在人们的岁时祭祀,婚丧嫁娶等民间礼俗中表现出来。
查一查、比一比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立波,课堂展示、介绍自己查阅的资料,比比看谁的资料更全面、精彩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著名作家。
周立波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赵树理并称为“南周北赵”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圣手,1946年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1951年写就了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55年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著名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后又创作了不少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山那面人家》、《禾场上》和《韶山的节日》等散文。出版有《周立波选集》、《文学浅论》、《战场三记》等作品集,译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
速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找出相关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她从新蓝制服口袋里掏出一本红封面的小册子,摊给大家看一看,“我把劳动手册带来了。今天我有两千工分了。”“我不是来吃闲饭,依靠人的,我是过来劳动的。我在社里一定要好好生产,和他比赛。”
时代背景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你从文本的人物分析中看到了当地的哪些地方色彩
小组合作探究:
湖南方言
作者善于运用湖南方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课文中找出五个以上的方 言词,并说说它们的意思。方言词语要做好记号
不断纤(不停)、晓得(知道)、翡青(翠绿)、听壁脚(听私房话)、困(睡)、伢子(孩子)、汁子(乳汁)、脸模子(长相)、衣架子(身材)、堂客(妻子)、枯眉毛(皱眉头)、脑壳(头)……
两段民 谣的作用
说说小说中引用 “三岁伢子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莫打我,回去吃口汁子 又来”和“旧式婚姻不自由,女的哭来男的愁,哭得长江涨了水,愁得青山白了头”两段民 谣的作用。
民俗民风:
婚礼习俗:“哭嫁”、“送亲”、“婚礼”、“闹房”、“听壁脚”
思考:小说描写了充满新生活情趣但也留有旧风俗痕迹的婚礼,歌颂了新人物、新时代。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新”在何处,哪些地方又留有旧风俗的痕迹。
拓展探究:
课文通过描写山那面人家一对普通农民的婚礼,充分表现了湖南的民情风俗
讨论:小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活气息浓郁的山乡风俗画。说说文章展现了什 么样的民风民俗。你能介绍介绍自己家乡的乡风民俗吗
总结课文
周立波的小说真正是益阳山乡风情和民俗的镜子,它们生动地反映了益阳山乡的地理状貌,自然生态,风俗人情以及其它益阳文化的鲜明特色。读周立波的小说,如果读者是益阳人,即使远在天涯,也会好像身临其境地回到了那丘陵起伏的家乡山水之间,进入了处处乡音盈耳,翠竹森森,茶子花盛开的美妙的益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