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山 那 面 人 家
周立波
作家作品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著名作家。
周立波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赵树理并称为“南周北赵”的描写农村生活的圣手,1946年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1951年写就了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55年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著名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后又创作了不少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山那面人家》、《禾场上》和《韶山的节日》等散文。出版有《周立波选集》、《文学浅论》、《战场三记》等作品集,译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
‘
时代背景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代背景
1950——1952:农村土地改革
1953——1956: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主要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合作社集体经济。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缺点: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然后就是农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了。
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小说通过“我”参加一对青年婚礼的所见所闻所感,尽情地渲染了“歌声载道,喜气盈门”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的新气象,刻画了人们新的精神面貌,歌颂了新的道德风尚,同时也批评了旧的思想风习。
整体感知
2.根据情节的发展,划分小说的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我想这话也似乎有理”)
写“我”和姑娘们一起去参加山那面人家的婚礼。
第二部分(“翻过山顶”至“一半是夸奖,一半是责备”)
写“我”参加婚礼的经过。
第一层(从“翻过山顶”至“并且这样欢喜呢 ”)
描写新房的布置、摆设和婚礼前热闹欢乐的气氛。
第二层(从“新房里,坐在板凳上谈笑的人们中有乡长”至 “兽医堂客说”)
写婚礼前人们对新旧婚姻制度的议论。
第三层(从“外边有人说”至“一半是夸奖,一半是责备”)
写婚礼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把新郎送回去以后”至结尾)
写“我”参加完婚礼后回家去。
整体感知
3.简略谈谈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山那面人家》反映二十世纪合作化时期的农村新生活,绘制出一幅多姿多彩、生活气息浓郁的山乡风俗画,歌颂了新人物、新时代。
1、时代特点突出
2、地方色彩浓郁
3、人物个性鲜明
本文体现了周立波小说的几大特点
请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分别围绕这三大特色讨论探究
*
品味探究
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状况。
小说中哪些描写体现了这样的时代特征?
小说描写了充满新生活情趣但也留有旧风俗痕迹的婚礼,歌颂了新人物、新时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新”在何处,哪些地方又留有旧风俗的痕迹。
第一组
“时代特点”
*
品味探究
小说作者从湖南农民的口语中汲取“丰富的字汇,精妙的语句”来丰富自己的文学语言,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请你在文中找出几个这样的词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说说小说中引用民谣的作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的民风习俗,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更在人们的岁时祭祀,婚丧嫁娶等民间礼俗中表现出来。说说文章展现了什么样的民风民俗。
第二组
“地方色彩”
*
品味探究
小说刻画了哪些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找出相关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找出文章几次描写姑娘们笑声的语句,说说这些笑声表现了姑娘们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第三组
“人物形象”
*
“时代特点”
社会氛围
家居摆设
经济生活
婚礼仪式
旧床,旧帐子,旧帐荫子,只有两只枕头是新的
堂屋上首放着扳桶、箩筐和晒簟
墙上挂五星红旗,贴毛主席肖像
五块钱现款,连茶饭,带红纸红烛,带一切花销
向国旗和毛主席像行了礼,念县长的证书
用劳动手册作嫁妆
不吃闲饭,不依靠人,好好劳动,和丈夫比赛
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
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
品味探究
*
“地方色彩”
湖南方言
不断纤(不停) 听壁脚(听私房话) 翡青(翠绿)
脸模子(长相) 枯眉毛(皱眉头) 伢子(孩子)
衣架子(身材) 汁子(乳汁) 堂客(妻子)
地方民谣
“三岁伢子穿红鞋”——增强小说的热闹、喜庆气氛;
“旧式婚姻不自由”——表现农民对农村过去包办婚姻的
不满,对新式婚姻的渴望和向往。
民俗民风
婚礼习俗:
“哭嫁”、“送亲”、“婚礼”、“闹房”、“听壁脚”
居室文化:
木格窗子上糊上了皮纸,当中贴着一个红纸剪的大字,四角是玲珑精巧的窗花,有鲤鱼、兰草,两只美丽的花瓶,花瓶旁边是两只壮猪。
品味探究
*
“人物形象”
新娘卜翠莲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可爱大方
淳朴能干
新郎邹麦秋
憨直可爱
热爱集体
行动描写
侧面描写
乡 长
诙谐幽默
平易近人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个性凸显 栩栩如生
品味探究
*
“人物形象”
嘻嘻哈哈的笑
笑疼了肚子蹲在了路旁
轻声地笑
天真的喜悦
咬着耳朵低低地笑
吃吃地笑
在路上:
天真活泼
新房里:
羞涩
一路笑声地哄出去了
窗外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姑娘们的笑声
调皮狡黠
仪式上:
娇憨之态
一阵阵欢快的放纵的笑闹声
婚礼结束后:
率真活泼
全文始终洋溢着欢快愉悦的氛围
表现了对新社会、新时代的赞美
品味探究
一群姑娘
*
布置作业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婚礼仪式是各不相同的,请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看看我国有哪些富有特色的婚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