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西洲曲》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七单元《西洲曲》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19: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学习目标
1.景物描写表明时序变化;
2.多用叠字、接字、钩句、谐音双关等写法;
3.托物寄情,意味悠长的情韵。
《西洲曲》描绘了哪些主要的意象?
1.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折以寄心知。
——南朝梁武帝《子夜春歌·二》
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朝陆凯《赠范晔》
1.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美人一何丽,颜若芙蓉花。
——傅玄《美女篇》
2.千叶红芙蓉,照灼绿水边。
余花任郎摘,慎莫罢侬莲。
——魏晋南北朝乐府《读曲歌》
3.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
4.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
——苏辙《盆池白莲》
借助梅、莲、鸿等意象内涵,把握人物的活动,并体悟情感变化。
这两首诗是有何相同特点?请从内容和修辞上简要作答。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子夜四时歌(节选)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译文1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译文2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思考:本文的艺术特色?
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4.蝉联而下,巧“接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