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南京大屠杀2019-1-181观看电影片段
导入课文教学2019-1-181 忘记过去 等于背叛 2019-1-181请看短片:
南京大屠杀-视频.rm2019-1-181课文插图
累累尸骨填沟壑——南京大屠杀实证之一2019-1-181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日军在占领南京的最初6周内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后的南门前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2019-1-181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
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2019-1-181日军浇上汽油焚烧尸体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
南京下关长江边将屠杀后的尸体浇上汽油焚烧的情景。 2019-1-181日军对俘虏和平民进行刺杀 南京大屠杀后,日军经常用中国军俘虏和平民进行刺杀训练。
图为南京兵站医院伍长板本多喜二拍摄的照片。 2019-1-181日军砍杀中国军俘虏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官兵私自拍摄的
日军砍杀中国军俘虏“试斩”的过程。 2019-1-181 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在活埋中国军民2019-1-181日军强暴中国妇女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经常强奸妇女,
还逼其裸露拍照。 2019-1-181被奸杀的妇女2019-1-181连幼小的孩子也不放过2019-1-181被日军砍下的一排人头2019-1-181飘满尸体的池塘2019-1-181掏出被杀中国人的心脏下酒2019-1-181万人坑内挖掘的尸骸2019-1-181万人坑内挖掘的尸骸2019-1-181万人坑内死人尸骸头颅2019-1-181村濑守保拍摄的下关江边尸体堆积如山的情景 2019-1-181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手里日军经常将中国人砍头称为“试斩”。图为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的头颅拿在
手里留影。照片系从被俘的日军身上缴获的。 2019-1-181《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的向井敏明少尉与野田岩少尉在南京举行的杀人竞赛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向井敏明、
野田岩两名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 2019-1-181日新版教科书美化侵略、歪曲历史主要内容1、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只称“中日战争”不提“侵略”字眼。
2、继续用“事件”模糊淡化“南京大屠杀”概念。
3、突出日本损失鼓吹“造福”亚洲。将日本作为加害者所受的损失与受害国并列,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东京大空袭的问题。并不知廉耻地称,正是由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战争,客观上促使该地区国家更早地进行了民族独立运动。
4、赞颂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并与2001年版教科书一样再次否认中国自古以来对台湾的主权。
5、将日本有预谋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等歪曲为由中国方面引起。
6、鼓吹“东京审判”合法性有待定论。
2019-1-181四问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为何要篡改历史教科书?
首先,是为了重新打造日本的“光辉”形象,实现自己的“大国”理想。日本右翼势力偏执地认为,要让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理想”,恢复日本往日的“雄风和自信”,就必须彻底推翻“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结论、否定日本的战争责任、拒绝向被自己欺凌过的国家和人民反省和谢罪。在这种背景下,修改教科书无疑成为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其次,是为了培养右翼势力接班人。日本右翼势力知道,这一“宏伟”目标不可能仅凭“一小撮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他们不仅要营造一个右倾化的日本,还要让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忘掉历史的阴影”,牢记日本的“神圣”,惟此才能保证军国主义的真正复活,生根发芽。所以,他们不再相信眼泪,不再相信忏悔,更不愿再被历史束缚住“前进”的手脚,开始以实际行动打造一个没有“侵略史”、只有“光荣史”的“大和民族”。
2019-1-181 第二问:为何能够篡改教科书? 虽然日本的右翼势力在数量上确实有些微不足道,但他们在日本各界所具有的能量还真是不容小觑。他们篡改的历史教科书之所以能够一路“过关斩将”,顺利“登上大雅之堂”,正是得益于这些“志同道合者”的鼎力支持。 首先,日本政府的纵容和默许无疑是最大的支持。其次,大财团提供了雄厚资金支持。第三,日本部分媒体推波助澜。日本媒体不仅不再扮演钳制日本“右转”的力量,相 反许多保守媒体开始参与其中,推波助澜。比如,去年8月15日《读卖新闻》就曾发表文章呼吁日本以2005年为契机修改和平宪法。第四,民间和平力量减弱。曾几何时,身居高位的右翼分子,一旦发表否定历史、叫嚣战争的言论,必然会在民众的反对声中黯然辞职,而这在今天的日本几乎成为绝唱。 2019-1-181 第三问:日本究竟如何篡改历史? 首先,篡改后的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思想文化上毒害人民。日本和德国之所以对二战的反省态度截然相反,除了美国的政策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的“皇国史观”文化在作祟,它使许多日本人不愿意进行“自我虐待和否定”。新历史教科书再次大肆宣扬“皇室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基因”。 其次,日本右翼学者使用颠倒黑白的做法,美化侵略历史。比如,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对邻国百姓的荼毒,在书中“摇身一变”居然成了“解放饱受压迫的邻国和人民”,“为他们提供了独立的契机”。 此外,对于日本在二战期间制造的一系列铁证如山的惨案,在很难进行“遮羞”的情况下,日本右翼分子采取了“改不起,躲的起”的做法,竟然将其全部隐去,避而不谈。比如“南京大屠杀”以及“慰安妇”等问题,都将脱离使用该教科书孩子们的视线。 更为恶劣的是,新历史教科书还将现存的一些领土纠纷写入其中,比如赫然将“独岛”和“钓鱼岛”标为日本主权领土;称“台湾在中国统治之外”……其险恶用心可见一斑。2019-1-181 第四问:篡改会否将日本带上“不归路”? 没有人愿意纠缠在历史当中,因为历史仅仅代表着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和平发展。尽管如此,如果历史没有转化为今天的教训,却蜕变为明天新的灾难的开始,就必然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二战中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已经告诉了人们这一常识。正是由于二战前日本为侵略战争而进行的右翼史观教育,几乎将这个民族带到毁灭边缘。日本如果再用这样的教科书来教育年轻一代,从小向他们灌输一种日本当时发动战争有理的观念,无疑会为日本乃至亚洲的未来埋下隐患。 更可怕的是,如果日本右翼势力的影响持续扩大,很可能会导致日本民众、传媒对右翼现象越来越熟视无睹。若是如此,日本对外战略的保守倾向势必日盛,陷于单边民族主义迷梦的日本,也会从此走上一条不归之路。2019-1-1812019-1-181南京大屠杀报告文学
温书林
2019-1-181体裁 :报 告 文 学 报告文学, 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它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有三个特点:
1、新闻性。所报道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科学的真实准确。(让事实说话)
2、文学性。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各种文学艺术手法。(用文学手法描写再现)
3、 政论性。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恰当的抒情议论)2019-1-181感知内容 假如你是温书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采访经历、感受,报告文学写作时的构思。 2019-1-181三次集体大屠杀 一、1937 .12.13 燕子矶大屠杀
二、1937 .12.15下关大屠杀
三、1937 .12.18 草鞋峡大屠杀
2019-1-181两个典型零散屠杀 一、向井敏明和野田岩杀人竞赛
二、田中军吉连杀无辜中国人300多人2019-1-181内容概括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这篇报告文学拟出恰当的小标题,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全文内容。 2019-1-181内容概括示例1 半世纪漫漫岁月难抹裂痕 不应忘记 2019-1-181内容概括示例2 五十年精神无常难忘蹂躏 令人发指 2019-1-181内容概括 五十年精神无常难掩蹂躏 不应忘记 燕子矶十万难民五万尸骸 惨绝人寰 下官夜绑缚长阵尸积如山 残无人道 草鞋峡五万俘虏齐遭射杀 万恶不赦 杀人狂猛举屠刀杀人成魔 人性沦丧 三十万惨遭杀害铁证如山 牢记历史 趁年轻记住奇耻明确方向 发奋图强 2019-1-181揣摩写法 细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怎样体现出报告文学的特点的?2019-1-181写法 ①引用资料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2019-1-181 首先是引用这类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既活现了幸存者亲身经历的大屠杀,又反映了外国人目睹的日军暴行,还以法庭查证证实史实的毋庸质疑,也通过战犯本人的交待,道出了大屠杀的真相。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叙述南京大屠杀惨状,更具现场感、真实性,更有冲击力、震撼力。其次,引用这类资料还有其现实意义:现在在日本有人甚至企图把南京大屠杀事件当作“无稽之谈”。文中大量引用日本众多媒体的报道和战犯本人的交待,无疑起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作用,有力批驳了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者的弥天大谎。2019-1-181写法②文学性 2019-1-181 燕子矶惨案: 1937年12月,日军在燕子矶江边,集体屠杀待渡江逃难的难民和解除武装的士兵5万余人。当时长江封锁了,5万军民多数都是百姓,挤到燕子矶渡口处希望能够逃生,最后竟全被杀害了,5万人的血把长江的水都染红了。 2019-1-181 文学性: 燕子矶到了,可……天哪!难民们被更大的恐惧笼罩了。江边聚集着近十万黑压压的人群,伸长脖子向江北翘望,炮弹不时飞进人丛中,遍地都是死尸。 “老总们,行行好,让孩子先过去吧!”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满脸泪痕求道。谁也没有听到她的话。一条船向岸边划来,人们“呼”地涌过去抢夺船只。她也毫不犹豫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 2019-1-181写法③政论性:夹叙夹议 2019-1-181 夹叙夹议: 第八段夹叙夹议,强调了牢记民族灾难,毋忘国耻的重要性。 第22段的议论既揭示了日寇杀人竞赛的惨无人道,又起到了过渡作用。 第三部分议论、抒情,点题、总结、深华主题。 2019-1-181 政论性: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doc 2019-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