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基础练习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
A. 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 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 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 提出“修约”,扩大侵略
有学者说,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则认为,1842—1844年的条约承认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成为必然。1856年战争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在一场战争中遭到焚毁。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①战争爆发于1840年②战争前后的一段时期是中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③战争的主凶是英国和美国④战争是西方列强为了镇压天平天国运动而挑起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 )
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②荷兰侵占台湾③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④葡萄牙占据澳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是( )
A. 《天津条约》 B.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D. 《北京条约》
曾经是中国宝物的圆明园十二兽首都流散到国外,目前已经有7个回归中国,不过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导致这些宝物被迫离开故土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由此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B. 使中国的海关主权受损
C. 毁坏中国的文化 D. 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条款是()①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增加大量赔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说法中不能给该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 )
A. 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有人对中国近代前期的某一侵华战争作了形象的比喻: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 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B. 这场战争的侵略者主要是英法两国
C. 美俄是英法两国的帮凶
D.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决心发动的“新的侵略战争”被称为什么战争?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在何时爆发的?这次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哪些特权?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又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前后,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4)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10月18日前,英国指挥官额尔金在北京张贴告示:“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
材料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材料一中额尔金所说的火烧圆明园的理由是什么?对此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是怎样评价的?
(3)综合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当你面对圆明园遗址时,你有何感想?
中考链接
(2021·江苏省盐城市·历年真题)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 割占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掀起瓜分狂潮 D. 索银4.5亿两
(2021·江苏省扬州市·历年真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 英法联军 B. 英法美联军 C. 英法美俄联军 D. 八国联军
(2021·甘肃省天水市·历年真题)“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1·湖北省黄冈市·历年真题)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题良将其题译的《万国法原理》手稿呈送到总理衙门、在校订手稿期间,普鲁士与丹麦两国因在华商船起了争议,总理衙门根据《万国法原理》提供的国际法知识妥善处理了该事件,验证了该书的价值,随即散发了三百本给各省。这反映当时( )
A. 对外交往开始掌握主动权 B. 近代外交观念逐渐影响中国
C. 近代化努力取得丰硕成果 D. 清政府盲目自大的心态消失
(2021·江西省南昌市·期中考试)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岛上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强行割占中国这个岛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俄国
C. 日本
D. 英国
(2020·天津市·历年真题)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 19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面临万分火急的内部事务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清政府将主要力量用于剿灭农民运动上。而此时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希望扩大中国市场,要求修约,遭到拒绝后,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开放更多通商口岸,故 D 正确。
ABC. 走私鸦片毒害国人主要发生于 19 世纪 30 ~ 40 年代,发动战争瓜分中国和资本输出垄断经济发生在 20 世纪初,故排除 ABC 。
故选 D 。
2.【答案】B
【解析】略
3.【答案】C
【解析】①根据题干“ 圆明园……在一场战争中遭到焚毁”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1856 年,故①错误。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采取先武力占领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因此,战争前后的一段时期是中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说法正确,故②正确。
③ 1856 年 10 至 1860 年 10 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③错误。
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不是西方列强为了镇压天平天国运动而挑起的,故④错误。 故选 C 。
4.【答案】B
【解析】①③ . 结合所学知识,英法联军于 1860 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同清政府签订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故①③正确。
②④ . 荷兰侵占台湾在 17 世纪,葡萄牙占据澳门在 16 世纪,故②④错误。
故选 B (①③)。
5.【答案】B
【解析】B.1842 年鸦片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仍末合法化。 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 1858 年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商口岸销售鸦片,并以“洋药”名目缴税。从此鸦片变为“合法”的进口商品,故 B 正确。
ACD. 均与本题主旨无关。
故选 B 。
6.【答案】B
【解析】B.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园中的喷泉叫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是其中的喷水装置(对应十二时辰)。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也被抢走,流失到海外多年。故 B 符合题意。
ACD. 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 B 。
7.【答案】D
【解析】D.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共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 D 正确。
ABC. 均与本题无关( 1842 年的《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部分海关主权)。
故选 D 。
8.【答案】A
【解析】①②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因为英法的核心目的,是在鸦片战争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这一目的是通过开放通商口岸来实现的,因此,英法逼迫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 . 割地和赔款不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A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符合题干要求;B、C两项史实均发生在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城,D现象说明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B、C、D三项均能证明“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 该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故排除 A 。
B. “两个强盗”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中国,美俄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势力侵略势力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故 B 符合题意。
C. 该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故排除 C 。
D. 该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故排除 D 。
故选 B 。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据材料中“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美俄表面调停,实际上支持英法,故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说法错误,B、C说法正确;“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说明这场战争既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D说法正确。故选A。
12.【答案】B
【解析】B. 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而不敢再提“夷”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 B 正确。
ACD. 题干未体现,故 ACD 错误。
故选 B 。
13.【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1856年10月。《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4.【答案】(1)报复清政府。不认同。因为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火烧圆明园更是英法联军为了掠夺财富而为,所言之的理由以及放火烧毁圆明园是侵略者掩人耳目的借口与手段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是强盗行径,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这种罪行是要受到历史的审判的。
(3)落后就要挨打;圆明园被焚毁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等。
1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1861”“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谓的“荣耀”是指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16.【答案】A
【解析】依据“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马首铜像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流失”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7.【答案】B
【解析】由“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晚清政府根据近代国际法律妥善处理了普鲁士和丹麦在华的商船争议,说明近代外交观念开始影响中国的对外交往,故选B;晚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没有掌握主动权,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对外交事件的处理,而非取得的外交成果,排除C;D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
19.【答案】B
【解析】观察图片并结合信息“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可知,这个岛指的是库叶岛,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0.【答案】B
【解析】《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