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07 09: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一单元现代新诗1沁园春 长沙◆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在题材开拓
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
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
为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
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
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方面,毛泽东在继承了建安文学苍凉刚劲
和宋代“苏辛”豪放风格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伟人胸襟和
植根于民间的丰富语言,形成了开阔、雄浑、磅礴而又幽默、
洒脱的艺术风格,把中国豪放派诗词的创作推向新的高峰。◆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
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
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
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
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当时,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
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
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所以作者当时的心
情是惆怅的。◆文体知识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
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有音乐的。
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
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
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
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
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
本文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
来划分的。58 字以内为小令;59 至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
长调。qìnjúgěliáo kuòqiúzhēng róngèwēi yípáng bó2.字形识别沁()泌()漫()谩()怅()伥()侯()候()廖()寥()遏()碣()竞()竟()舸()柯() qìn 沁人心脾
mì 分泌màn 漫步
màn 谩骂chànɡ 惆怅
chānɡ 为虎作伥hóu 万户侯
hòu 等候liào 姓廖
liáo 寥廓 è 阻遏
jié 碣石jìnɡ 竞争
jìnɡ  竟然ɡě  百舸争流
kē 枝柯3.词语积累【意气 义气】意气: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A.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B.有这种气概或感情。例:①他忠于朋友之间的感情,重________,什么时候都不出卖朋友。②易中天表示,出名之后,自己一直“________用事”,得罪了不少人。义气 意气 【遏止 遏制】遏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制止、控制。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例:③正义的力量是不可________的。
④奔腾的河水滚滚滔滔,不可________。遏制 遏止 【寥廓 辽阔】寥廓:高远空旷。多形容天空。辽阔:广阔;宽广。多形容土地、海洋。例:⑤望着______的草原,我的心像脱了缰的野马一般奔驰起来。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______,大海壮阔的景象尽收眼底。辽阔 寥廓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旺盛。形容年轻有为、才气横溢。强调有朝气、年轻。年富力强:指年纪轻,精力旺盛。例:⑦近年来,我市将一批__________、懂业务、有教育思想的专家充实到校长队伍中来。⑧经常与这些__________的学生在一起,她仿佛觉得岁月在自己身上也停下了脚步。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着重抒情,由“_______”字领起,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词脉络如下:湘江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 忆 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 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鉴赏明确:一个“看”字,总领下面七句。这几句描绘了
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从山上、
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
动静结合,对照分明。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
前的山、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下
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这
七句,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1.作者是如何描绘湘江秋景图的?倾心点拨:可从写作角度、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思考。 分析明确:(1)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事
物,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
变化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2)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
力的词语。表现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表现色彩的有:
“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表现程度的有:“遍”
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江水之清。表现数
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
只之多。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在全词
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同学少年”是怎样的形象?
倾心点拨:“携来百侣曾游”承上阕所写的景物,“忆往
昔峥嵘岁月稠”引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同学少年”的形象
可从“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概括得出。
分析明确: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携来百侣曾游”
承上阕所写的景物,过渡到叙事,十分自然。接下来就是对往
昔岁月的回忆,对一大批年轻战友的思念,进而抒发革命豪情。
由此可见,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
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
经常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将主宰一方的
军阀统治者视若粪土。3.全词中词人的自我形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倾心点拨:词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写景、叙事来体现的。
上阕可从几个动词中分析词人的形象,下阕词人没有明确写到
自己,但从“同学少年”这一群相中不难找出词人的身影。
分析明确:词的上阕,词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
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词人高大鲜明的身影。
“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词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
切的深邃的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
词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
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词的下阕,词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词人高
度凝练地概括这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
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词人自己,而词人
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正表现了词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1.写乐景,抒豪情 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
寒秋的景物,却毫无以往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
秋”情调,作者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
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
革命的必要性。作者正是从这种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
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运用对比手法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
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
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
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
暗比。3.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等。用
“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写出了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
鸟一样盘旋的情景。【即学即用】 秋天,一个让人诗情澎湃的季节,古今多少不朽的诗句都
与之有关。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飘逸,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苍凉雄壮,刘禹
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情画意……每
个人所感受的秋天都不一样。请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你眼中独
特的深秋。【解读主题】我们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