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点,考查题型一般是填空题,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填空式默写,即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下句(或上句);另一种是情境式默写,即给出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情境填写相关的名篇名句。随着高考语文命题的改革,高考更加重视对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关名篇名句的考查题型也相应有了创新。
一、名句名篇默写新题型特点
1.从对诗句的理解角度进行考查。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想到当初周瑜建功立业时“________________”的年少英俊形象,感慨自己“________________”,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它们都印证了我国“择吉”的古老习俗。
(3)《师说》中,表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类题要求考生不仅要熟记原文,而且还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本题易错字有“华”“筮”“咎”“谀”。
答案:(1)雄姿英发 早生华发 (2)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用类推或并列的方式进行考查。
(1)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________________”一句,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体会。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在《过秦论》中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则用四个字将六国灭亡的原因简练总结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布衾多年冷似铁 狐裘不暖锦衾薄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赂秦
3.从对诗句表现手法的理解角度进行考查。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阿房宫便会迷失方向,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了阿房宫建筑的错综复杂。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写了蜀道之上险峻瑰丽的山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飞泻的气势。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第一次演奏时的音乐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冥”“湍”“豗”“砯”“崖”“壑”等字的书写。这几题分别涉及了侧面描写、浪漫主义手法、烘托手法等,主要考查考生对诗句表现手法的理解。
答案:(1)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4.对意象的考查。
(1)衾,古代指被子。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示保暖之意;杜甫则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布被的又旧又破,因为屋漏偏逢连夜雨,使原本不冷的八月变得凄冷起来;而同处八月的岑参,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取人物的居住、睡眠、穿衣等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胡天八月”的特殊感受。
(2)在古代,“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既可指狼烟,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可指水雾、雨雾,如杜牧《泊秦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衾拥覆 布衾多年冷似铁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2)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5.以诗文解诗文。
(1)《荀子·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所说“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相同。
(2)宋诗有以诗言理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哲理相似。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6.与其他题型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1)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短歌行》中“①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中“④_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之后的旷达、洒脱。
解析:(1)题选取古诗文中适于“向来宾致欢迎辞”的诗句;(2)题与“补写”题型结合,根据不同“古人的襟抱与情怀”及诗句提示填写。
答案:(1)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2)①周公吐哺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③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惟江上之清风
二、巧借三方法——让你选准句
(一)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
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意蕴,因此考生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意蕴,切不可死记硬背。
1.(2020·全国卷Ⅰ)《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解析:题干中有“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的提示,从所背诵的文句中锁定描写服饰且体现“上衣下裳制”的句子。
答案: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二)紧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
考生如果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紧扣关键词语,就可以选择恰当的句子进行填写。
2.(2020·全国卷Ⅰ)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为“青衫泪”,搜寻《琵琶行》中有“青衫”二字的相关诗句即可。
答案: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三)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
提示性语言对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性语言主要包括作者、出处及题干中的叙述性语句等。
1.意象提示
一些情境式默写题列出了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考生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需填名句。
3.(1)(2021·新高考卷Ⅰ)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题干中“三秦”的意象,可知后面应填写的句子只要符合前面的条件就可以。
答案: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2)(2021·新高考卷Ⅱ)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题干中“落木”等意象,再结合“以指代落叶”,可知后面应填写的句子只要符合前面的条件就可以。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表现手法提示
部分情境式默写题点明了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表现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出需填名句。
4.(2020·全国卷Ⅲ)《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排比夸张”“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选择恰当的诗句即可。
答案: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三、掌握名句默写十大夺分策略——让你写对字
(一)领悟字词含意
对需要背诵默写的篇目中的重点名句,要领悟其中重点字词的含意,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避免写错别字。
【边练边悟】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卷Ⅱ)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解析:(1)根据题干提示“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可知表达其意思的原句是“其曲中规”,要默写的句子就是它的前一句。“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的原因就是“使之然也”。注意“”的写法,“”意为用火烤木使之弯曲,是通假字。(2)根据“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的提示,可推出要填写的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注意“渔”的写法,“渔”即“捕鱼”。
答案:(1)以为轮 使之然也 (2)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二)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边练边悟】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021·全国卷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全国卷Ⅱ)《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新高考卷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答案:(1)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2)(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三)区分同音异义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边练边悟】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021·全国卷Ⅰ)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仗工整,表现了诗人谦逊而诚恳的态度,是热情待客的名句,至今仍被时常引用。
解析:(1)“幽”易与同音字“忧”混淆;(2)“蓬”易与同音字“篷”混淆。其实这些同音字的意义并不相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2)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四)区分同义异形字
意义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篇名句中也屡见不鲜,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边练边悟】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解析:(1)“钩”易与同义字“勾”混淆;(2)“唯”易与“惟”混淆。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大多相同或相近,对考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边练边悟】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解析:(1)“姿”易与“恣”混淆;(2)“藉”易与“籍”混淆。
答案:(1)雄姿英发 (2)相与枕藉乎舟中
(六)留心词句的顺序
有不少名句即使顺序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一部分考生平时读写背诵时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注重细节,导致把词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边练边悟】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低冥迷,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解析:(1)“西东”易错写为“东西”;(2)“斗牛”易错写为“牛斗”。
答案:(1)不知西东 (2)徘徊于斗牛之间
(七)留意具体的语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我们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边练边悟】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嫩草初生时的逼真形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则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早春春草尚不丰茂的清新景象。
解析: 第(1)题由“再三邀请”想到“千呼万唤”,由“羞怯的神态”想到“半遮面”,从而得到正确答案。第(2)题要扣住“嫩草初生”“春草尚不丰茂”分析。
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草色遥看近却无 浅草才能没马蹄
(八)留意句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时,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得分的。
【边练边悟】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解析:(1)“生”同“性”;(2)“知”同“智”。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九)注意不遗漏虚词
名篇名句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
【边练边悟】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021·新高考卷Ⅱ)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不要只是哀叹,要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覆辙,使更后来的人哀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的“其”,(2)中的“而”“亦”都是虚词,书写时很容易漏掉,应引起注意。
答案:(1)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十)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流传演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因此,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句子的出处。
【边练边悟】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答案:(1)必有我师焉 (2)则必有我师
【跟踪训练】
1.(2022·山东省高三四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3)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表达某种人生况味和生命情愫。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的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句写琵琶女生计艰难,后句揭示其人生的归宿,可谓言简意赅。
(3)“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海南高三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诗人听了琵琶女的身世诉说,感慨与之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叙述了自己左迁九江的遭遇。
(2)苏轼的《石钟山记》借登山临水告诉我们,治学做事要有质疑和求实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取的。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连用排比进谏“十思”,其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思”告诫君王要善始善终,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2)苏洵在《六国论》中感叹韩、楚、魏三个诸侯国灭亡自在情理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引用到《赤壁赋》中,使之意蕴更为丰富。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建议君主:念及高高在上的帝位充满危机,则“________________”;意志松懈心思懒散,则“________________”。
(2)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春天的自然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在序文中他称此文写于十一月,所以钱钟书先生认为此文是未归之前的想象。
(3)古诗词中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这小舟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2·潍坊高三质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从师的目的是学道,向谁学习和对方的年龄大小无关。
(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指责,王安石逐一加以反驳。在他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非拒绝他人规劝的表现。
(3)《离骚》中,屈原通过描写自己佩戴白芷、兰花来表现品性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常以酒寄情,咏成不少千古佳作,李白在《将进酒》中用“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激愤化作豪放之后的及时行乐;杜甫在《客至》中用“盘飧市远无兼味,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无法盛待友人的愧疚;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内心的唏嘘与旷达。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描述的寻常事物旨趣很大,列举的事例含意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安石借盘庚迁都这一典故对自己行事准则的表达,也可以把它看作历史上改革家果决精神的高度概括。
(3)在《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表达作者世无知己、怀才不遇,只能借酒消愁的苦闷。
参考答案
1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3)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2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3)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也可)
3答案:(1)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3)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也可)
4答案:(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2)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3)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5答案:(1)思谦冲而自牧 思慎始而敬终 (2)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3)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也可)
6答案:(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辟邪说 难壬人 (3)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7答案:(1)金风玉露一相逢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莫使金樽空对月 樽酒家贫只旧醅 一尊还酹江月
8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