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突破选择题——“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大考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不同,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解答诗歌选择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一、明确古代诗歌客观题四大设误点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主要依据古代诗歌鉴赏的四大考查点来设题,因此选项常出现的错误有:错析形象(特点)、错析内容情感、错析语言(风格)、错析技巧。有时甚至一个选项将多个错误点杂糅在一起,让考生难以分辨。
设误点1 错析形象(特点)
【设误类型】
该设误点通常指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边练边悟】
1.(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解析:选C。C.颈联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羡慕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并不是说山中的僧人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
设误点2 错析内容情感
【设误类型】
该设误点通常指诗歌情感或主旨表述有误。
【边练边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
张 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②,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 ①林亭:老将军的住所。②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将开国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相刻在凌烟阁内。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书,阎立本画。这二十四人都曾是带兵打仗的武将。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老将在经历百战之后,有功成身退之感,喜欢安静的生活,表达出老将对于仙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B.颔联写出老将居所环境凄清:围墙被细雨侵蚀,纤草丛生;湖面上阵阵微风打着旋儿,把花瓣卷聚在一起。
C.颈联写老将的生活状态:取井水之凉,让酒清凉爽口;打开鹦鹉笼子,让它随时报告主人,并提醒他煎茶待客。
D.本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前六句铺写老将的居家生活,后两句笔锋一转,点明旨意,文势波澜曲折,颇有深意。
解析:选A。“对于仙家生活的向往之情”错,首联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不是向往,而是一种不得已的无奈。
设误点3 错析语言(风格)
【设误类型】
该设误点包括选项对词句解释错误和对语言特色(风格)理解错误两类。
1.词句解释错误
【边练边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连州腊日观莫徭①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箭头余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②。
【注】 ①莫徭:瑶族的古称。②丽谯:城门更楼。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猎场围合,铜钲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又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
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雉羽便可推知一二,反而更有韵味。
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
解析:选B。B.“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错误,“嚣”并非“杂乱喧器”,而是“强悍”之意。开篇大处着墨,强调围猎部伍的严整有序、声势浩大。
2.语言特色(风格)理解错误
【边练边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供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岳父为“外舅”。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来了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的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解析:选D。D项,本诗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朴。“含蓄委婉,慷慨悲壮”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不符。颈联也并非“欢快”,而是自我慰藉之语。
设误点4 错析技巧
【设误类型】
该设误点通常指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
【边练边悟】
5.(202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选D。D.“听觉”是错误的。词末“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二、突破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
诗歌鉴赏选择题,就是依据诗歌内容设置四个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解答诗歌综合性选择题,我们主要是通过题文比对来确定答案。
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理解诗歌,要学会品析每句诗,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注意表达技巧,还要借助题目、作者和注释。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细读选项,依据四大设误点,圈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
先依据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大考点逐一比对,再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
【典题示例】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解题流程]
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首联从日常饮食写起,引出竹笋。
颔联笔锋一转,从竹笋的外形转到了竹笋所象征的精神气质上,其挺拔的姿态和与生俱来的竹节被赋予了耿介正直、不屈不挠的品格魅力。
颈联化用唐太宗和魏征君臣之间的典故。
从尾联看,人才自古是要“养成”的,苦笋虽具备了正直秉性,但要长成参天苦竹更需后天的艰苦磨炼。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的竹笋,,不禁。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又有所引申,使苦笋。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吩咐。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也要。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
A项对应诗歌的首联。“骈”是“成双成对”的意思;“脱襁”即“剥去外皮”;“白玉婴”,是将初生的竹笋比作白玉般的婴儿,“白玉”一词写出了竹笋色泽的洁白,“婴”写出了竹笋的鲜嫩;“忽眼明”则写出诗人忽然眼前一亮的感受。通过比对可知此项对诗歌的赏析是正确的。
B项对应诗歌的颔联。第三句中“耿介”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苦笋的耿直品性,将苦笋人格化;第四句中“与生俱生”写出了苦笋的生长境况,属于对苦笋的直接描写。通过比对可知此项对诗歌的赏析是正确的。
C项对应诗歌的颈联和尾联。颈联化用魏征敢于直言进谏而受太宗赏识的典故,来说明苦笋之苦正如同人之“忠言”,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诗人要“约束儿童勿多取”,在尾联中交代了原因:要放手让苦笋去经历风雨的磨砺,去承受艰苦的考验,直到它们成长为一棵棵直冲云霄的参天苦竹。故此项中“勿多取”不是因为苦笋口感苦涩,而是要让它们经历风雨的磨砺,此项错误。
D项对应诗歌尾联。“养成”一词道出了人才发展需要空间;“战风雨”则说明了人才成长离不开风雨的磨砺。尾联以议论收束,直接表明诗人观点。通过比对可知此项对诗歌的赏析是正确的。
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