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济南37中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济南37中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6-07 13: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3.5 (37中)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题2.5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2. 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这部电视剧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人藏 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4.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有关民族关系的史实属于唐朝的有( )。
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②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金瓶掣签”④文成公主人藏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5.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下面哪位历史人物亲自经历了如此险恶的状况( )
A.玄奘 B.鉴真 C.-行 D.法显
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7.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8.下列各项活动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定都大都 ④定国号为元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着说明南宋( )
A.农业发展迅速 B.手工业发达 C. 商业繁荣 D.对外贸易兴盛
10.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下列人物的航海活动中较早使用指南针的是( )。
A.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夷洲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2.明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当时管理地方的机构是( )。
A.节度使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 三司
13.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空前强化,下列不利于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是(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分封藩王
14.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发生在明成祖时期。
C.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要早半个多世纪。。
15.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论科举制度的演变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6、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抗俄
17.请找出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 )。
A.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倭寇──戚继光
B.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C.闭关政策──中国逐渐落伍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渥巴锡
18、明朝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疆域的空前扩大 D.闭关政策的实施
19.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20.“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5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此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材料二:
(2)你认为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宣政院印戳?(1分)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2分)
材料三

顺治会见五世达赖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2分)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2. (20分)纵观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让我们清醒的看到,中华民族这个团结巩固的大家庭来之不易.请结合所学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请说出材料一图片中,率领舰队的人物是谁?(2分)他在历史上的贡献。(2分)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今余既来索“结果如何?(2分)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分)
材料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2分)此条约的签订与中国哪位统治者有关?(2分)
材料四:队伍粉碎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了祖国。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此事件在我国民族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2分)
(5)综合以上史实,给你什么启示?(2分)
23.(15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2分)这种方式是怎样“有甚于咸阳之郊”的?(2分)
(2)为了加强对官员和百姓的监督和控制,明朝还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3)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2分)有什么危害?(2分)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2分)有什么共同目的?(3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C A D C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D C D C D B C C
21、
(1)文成公主入藏(2分) 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促进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好和友好关系。(2分)
(2)元朝;(1分)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2分)
(3) 清朝(2分) 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 设驻藏大臣。(4分)
22、
(1) 图一是戚继光(2分) 戚继光抗倭成功。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2分)
(2)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台湾府(2分)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分)
(3)《尼布楚条约》(2分) 康熙帝(2分)
(4)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2分)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2分)
(5)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民族。中国民族的历史由多民族共同创造。我们巩固的多民族国家来之不易,我们要共同维护他。(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
(1)八股取士(2分)读书人只会埋头攻读,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分)
(2)厂卫特务机构(2分)
(3) 文字狱 (2分)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分)
(4) 侧重于思想方面。(2分)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3分)(写出其中一条得2分)
宣政院印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