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东鲁春风吾与点
南华秋水我知鱼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
东鲁春风吾与点
南华秋水我知鱼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先进》
仲由
曾点
冉求
公西赤
名与字
幼名,冠字。
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对长辈等尊敬的人必须称呼他的字,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
读
读准字音
读
读懂大意
梳理思路
问志——言志——评志
读
疏通文段
问志、言志
疏通文段——孔子问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疏通文段——子路言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疏通文段——冉有言志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疏通文段——公西华言志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疏通文段——曾皙言志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各有何志,简要概括
根据言行品味形象
探究
分角色朗读课文
循循善诱可敬可亲
孔子
轻率鲁莽
自信有抱负
肯切有力
节奏明快
子路
有理想而态度谦逊
语气温和但有力
冉有
谦虚谨慎而善于辞令
语速较快但语气委婉
公西华
洒脱高雅
卓尔不群
抑扬顿挫
语气悠然
曾晳
各有何志,简要概括
根据言行品味形象
四人言志有何异同
探究
各有何志,简要概括
根据言行品味形象
四人言志有何异同
探究
夫子分别有何态度
如何理解孔子态度
疏通文段——孔子评志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夫子分别有何态度
探究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哂之
叹之
惜之
与之
如何理解孔子态度
子路长治军,冉有长理财,公西华长外交礼节,三人所学各有专长,可备世用。孔子闻三子之言,其乐可知。
然孔子则寄慨于道大而莫能用,深惜三子者之一意于进取,而或不遇见用之时,乃特赏于曾皙之放情事外,能从容自得乐趣于日常之间也。
此章可见孔子当时生事甚困,然终不改其乐道之心。
特为子路、冉有、公西华言之,使之宽其胸怀,勿汲汲必以用世为务也。
——钱穆《孔子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圣人之所以为圣者——
曾点——遇可乐之境与可乐之事以为乐
孔子——乐无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