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 (2)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 (2)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30 20: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
第2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
(2)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3)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1)观察图片或视频资料,描述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比较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土壤微生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2)关注生活中的细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引入 (二)构建新知 直接播放视频。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水果都腐烂了,腐烂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了。这种现在在自然界中比比皆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便有很好的体现。 那么这些现象依靠什么样的生物来完成呢? 土壤里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我们称之为微生物。 1. 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呢?土壤里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病毒等类群。其中,细菌的数量最多,约占70%-90%。其次是放线菌、真菌。 2. 回忆病毒的相关知识 病毒是一类微小、结构简单的微生物。多数病毒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没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有繁殖等生命活动。 3. 认识细菌 (1)感受细菌 同学们,生活中,你能感觉到细菌的存在吗?请举例说明。 日常生活中,水果放久了会腐烂变质,枯枝烂叶会消失,皮肤破了会红肿发炎,这些都是因为细菌在作怪;我们患的很多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结核病等,也是因为细菌。细菌几乎无处不在。 细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物呢?请阅读课本P97-98来了解它们。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细菌的分布、大小、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等。 观看视频,提出 问题。 学生说出:土壤中的微生物 观察图片,说出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简单介绍病毒 举例生活中的细菌。 阅读课本,了解细菌 小组讨论,获得答案。
(2)细菌的分布 细菌分布在哪些地方? 事实上,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分布也非常广泛。除了土壤,在水里、空气中以及人、动物和植物的体内外,也都有数不清的细菌。 细菌数不胜数,但是个体却非常微小,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细菌到底有多小呢? 说出细菌的分布。
(3)细菌的大小 细菌直径一般只有1微米左右。只有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细菌有多小了吧! 这是一个针尖,针尖上有细菌吗?根据统计,一个针尖上可以有数百万个细菌。把针尖放大几百倍,你看到了什么?针尖上橘黄色的小点点就是细菌。让我们再放大到一千倍,能看清楚细菌吗?再放大到几万倍,甚至几百万倍,才可以看清楚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说出细菌的大小。 观察图片,感受细菌的大小。
(4)细菌的形态 细菌有哪些形态呢? 细菌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我们一般把球形的细菌叫做球菌,杆形的细菌叫做杆菌,螺旋形的细菌叫做螺旋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菌。 细菌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说出基本形态。
(5)细菌的结构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97页图13-5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并回忆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 我们再来看看细菌的结构。 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这是细菌的细胞壁,这是细胞膜,这是细胞质,这是拟核,这4个结构是所有细菌都有的,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什么是拟核呢?它与细胞核有什么区别呢?细胞核一般是球形的,在细胞核里有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但是细菌的遗传物质DNA弯曲盘绕在细胞中央,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像这种具有DNA,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区域,就叫做拟核。这种细胞结构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 有的细菌具有一些特殊结构,比如鞭毛,鞭毛的转动能够帮助细菌在水中游动;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面,还具有一层胶状物质,叫做荚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所以说,细菌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而是专门的一类具有拟核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我们还发现,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像绿色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获得有机物,那细菌是怎样生活的呢? (6)细菌的营养 这些漂亮的水果我们没有吃到,被谁“吃”掉了? 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小组代表展示并交流成果。 比较并填写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7)细菌的繁殖 夏天快到了,饭菜很容易馊掉,因为里面布满了细菌和真菌。在环境适宜的时候,细菌的繁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通常只要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 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繁殖。 你的手干净吗?假如你的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繁殖速度为30分钟一代,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除了洗手,我们还要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物,要按时刷牙,只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减少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观看视频,说出细菌的繁殖方式。 通过计算细菌的繁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认识放线菌 同学们,你闻过泥土的味道吗?下过雨后,常常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你知道那是土壤中的什么物质散发出来的味道吗? 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来源于放线菌的代谢产物。
(1)放线菌的分布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活在土壤里。 其实,放线菌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细菌。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有关证据: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同时完成学案第三题的填空。 填空 寻找证据,比较细菌和放线菌
(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这是放线菌的营养菌丝,这是气生菌丝,这是孢子丝,这是孢子。 放线菌是一种具有放射状分枝的丝状体,菌丝内没有横隔,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和细菌细胞一样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就是证据1,也是最主要的证据。 (3)放线菌的营养和繁殖 放线菌的菌丝分工不同,有的“埋头大吃”,这是专管吸收现成营养的营养菌丝;有的朝天猛长,这是作为放线菌成长发育标志的气生菌丝。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便开始“生儿育女”,它们先在气生菌丝的顶端长出孢子丝,等到成熟之后,就分裂出成串的孢子。孢子可以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开始吸水,萌生成新的放线菌。由此可见,放线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和细菌细胞一样只能吸收现成的营养,这就是证据2。 观察图片,说出放线菌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学生根据填空题回答 寻找证据 学生根据填空回答
(三)回顾总结,课堂巩固并点评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土壤里的微生物”第1课时。你有哪些收获呢? 知道了土壤里微生物类群,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等。接着从形态、结构、营养和繁殖方式等方面认识了细菌和放线菌。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补充习题1.2.3.7.8几个小题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认真答题。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