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安塞腰鼓
刘成章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来回答)
壮阔 豪放 火烈
2、作者是怎样构思课文的结构的?
初读感悟
1、朗读第一部分,它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氛围?什么时候也是这种情景?表演时用什么字概括呢?
2、为什么要描写此时的静?
安塞腰鼓表演前的人、物、景描写,突出了一个静字。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当鼓声戛然而止时,会感到特别安静。用静来反衬闹,回味无穷,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表演前(1-4):( )的腰鼓
表演时(5-27):
( )的腰鼓
表演后(28-30):( )的腰鼓
5-13宏伟的( )
14-17雄壮的( )
18-22击鼓的( )
23-27奇丽的( )
静
动
静
阅读5-27段,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儿?先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请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①好在有宏伟的舞蹈场面。你看 ……
②好在雄壮的鼓声。你听……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
④好在奇丽的舞姿。你看……
语言美
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课文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受到这种气势?
“用“我认为 _______好,好在______”这一句式进行点评。(
赏析角度提示: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构等。
1.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间接的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的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多样的修辞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生动形象。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形式美
3.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 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钻之弥深做探究
1、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江南的水更多的表现的是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是生命力量的对比。写出了安塞腰鼓那种孕育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黄土高原的生命的伟力。
2、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课文第12自然段)
利用本节课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个场面。 (如:热闹的足球赛、篮球赛,文艺汇演,难忘的救助场面等。)
作业练习《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和主旨,学习文中运用排比和反复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
情感: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雄浑的气势。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
品读文章中断句和排比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表演视频,一起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请同学们谈谈从视频中感受到的画面,试用“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句式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初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构思课文的结构的?
2、朗读第一部分,它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氛围?什么时候也是这种情景?表演时用什么字概括呢?
3、为什么要描写此时的静?
三、精读赏析
1、阅读5-27段,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儿?先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指导:这句话每次出现它的语气和语速方面有没有变化?对,它的语气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奔放、节奏也加快,要读出气势,且越来越强烈。同学们请再次体会这几句话。
课文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受到这种气势?
“用“我认为 _______好,好在______”这一句式进行点评。(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1、铿锵的短句 2、多样的修辞 3、激猛的节奏
四、升华主旨
1、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2、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板书:强大的生命 磅礴的力量)
结语: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股劲,才经历无数的苦难,能神奇般的崛起!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亲身感受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表演:跟老师做动作,双手放在桌上,嘴里发出‘嘿嘿 嘿嘿嘿’的声音。
五、作业: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安塞腰鼓》说课稿
一、说教材师大名师"P)E!w zr
P\
3{%]+V5z dj Y/t b0《安塞腰鼓》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激荡、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传达出勃发的生命激情,是对我们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tD'U%s/h\0 教学本文,欣赏文章的阳刚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意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听读课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排比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3、-f_bZM{!q0 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师大名师n aJ4oy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时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本,即有教材,更要做到心中有人即有学生。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农村,视野相对狭窄,对腰鼓艺术缺乏感性的认知和体验,g+e |X4|&H QDDy0 ,此外,他们的朗读水平和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也较低。这都是我制定教学目标所必须考虑的。当然,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毕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毕竟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这则是我进行教法选择的重要依据。
三、说教法学法师大名师2d;k xQE"T"j
基于文章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选用朗读法,品读法和讨论法。除了配乐范读外,品读和讨论的主体全是学生。老师只是创设情景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 (Eyf4N^y)H0S8Y pB4X0%x Ba0W+ud0 9ICKZ%[ ]
kq x0
6qHo3FG3四、说教学过程
$ n5ph"i o#Z V05f-Y;M a&l+t|j]v8O+@ |0 (一)导入
我用多媒体播放表演视频,导入课文,并让学生试用“我感受到了_____安塞腰鼓”或“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初步对安塞腰鼓有个印象。
(二)初读感悟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给学生听。要求他们听准字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我一直认为对一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当老师的是应该在课堂上范读或朗诵给学生听的。
朗读结束后,我会设计三个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听读情况:
第一、划分结构。
第二、指名朗读第三部分,感受它表现的出的的场景。
第三、有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出现了几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它的作用。
d cD dB }0
1H L4kBe0 l R f']oc8k:Z6D8y0 ㈢精读句段
在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后,我们将目光由全篇聚焦至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朗诵给大家听,并且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篇文章有许多意蕴深厚而精警的美句,完全应该让学生积累到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而学生若能说出自己喜欢某些句子的理由,就已经是对文句的鉴赏了。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朗读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对学生的赏析及时的做出点评和鼓励。师大名师9F9[&]'W l3LH F
h-G b*P0 ㈣赏析表达
对一篇文章的解读,除了引导学生明晰其写了什么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意图是怎样实现的,只有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称得上扎实深入。
在完成了对句子的积累和欣赏后,我会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腰鼓是有声的艺术而文字是无声的,刘成章先生是怎样用无声的文字把有声的腰鼓艺术展示给我们的呢?而且展示的那样完美、那样逼真、那样的气势恢宏。这个问题会促使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讨论探求文章在修辞上的精妙之处,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的表达作用。师大名师+w8y"l1|t;V_]3j7k
(五)课堂小结
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已经擂响了两千多年的安塞腰鼓还要响彻下去,因为它代表着我们民族血脉里那股最原始、最纯粹、最自然、最强劲的生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更加圆融。
.Epw
Au0 《安塞腰鼓》 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通篇贯注一个“情”字,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腰鼓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
通常散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常是觉得散文语言很美但是就是读完以后不知所云。
如何在一节课之内完成两节课的内容,既要让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又要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安塞腰鼓》对生命和力量的歌颂,的确有些棘手,考虑再三,我放弃了从结构入手而选择了从情感导入的方法,抓住文章中标志性的对安塞腰鼓赞美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我把这句话作为整节课的切入点,这句话在全文间隔反复四次,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于是我设计了填空是思考题: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 你听(看), , 用了 修辞方法,表现了 。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能明白语文中咬文嚼字品味语句,教给学生品味语句的方法。学生通过填空就明白了课文通过哪四方面展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以及妙用排比反复增加语言气势的语言特点。学生在明了了中间部分的安塞腰鼓动态美的特点后,开头结尾安塞腰鼓静态美的特点和开头结尾互相照应的特点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领悟。
讲课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结这一节课得失参半。
优点表现在1、整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2、强调读的魅力3板书有特色
缺点1、有点赶课,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2、对某些问题的设计考虑欠妥。如:看完视频后就让学生回答腰鼓的总特点是什么而且要用文中连续的三个词语回答。这个问题有些突兀,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是很难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如果把它放到总结课文的时候就会水到渠成。总之有实践、有总结、有反思才能有进步。行者的快乐就在于成长过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