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07:41:29

文档简介

柳州市2022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
铺平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天下统一,政治
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
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严格地说,只是一种管理社会的理想。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
理想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
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
家”等等无不构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建构而成的美好社会的图景,到了秦汉之际,便自然地发
展为“大同”理想。“大同之世”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想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达了儒家对
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它抓住了“天下为公”这一公有制社会的本质特点,肯定了原始民主、平等
和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理想的同时,从社会现实出发,又肯定“大道既隐”,“天下为公”已被“天
下为家”所代替。出现了财产私有,“货力为己”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教度,人们“各亲其
亲,各子其子”,官爵、财产世世代代相沿袋,形成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关系,于是,便有必要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区分尊卑上下
贵贱的礼义制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儒家把这种需要用礼义制度,道德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称之为“小康”社会,
并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孔孟所侣导的礼义之治的历
史必然性,亦表达了儒家的较低一层次的社会理想。
【高一期末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
22694A柳州市2022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培养理想人才与建立和谐家庭是治国平天下最终目的”理解错误,说反了,原文有“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
家庭的建立毕竞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一治国平天下”。)
2.B(“先秦儒家的‘大同之世'是理想化了的原始社会”错误,原文是“·大同之世’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想
化成分的描述”。)
3.C(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大同”社会的特点:A项,这是农家“并耕而食”的理想:B项,是法家的思想核心:
D项,是道家的思想核心:只有C项才是儒家的观点主张。)
4,首先指出需家的政治理想与政见主张是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然后引用儒家代表人物的观点具体阐释儒家
的社会蓝图;接着分析了“大同”理想和“小康”社会的特点,并指出它们都具有空想色彩;最后,总结全文,指
出儒家的政治理想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它在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命运。(每点1分)
5.①天下为公的政治纲领;②选贤任能的组织路线:③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分配原则:④讲信修睦,老安少怀
的道德规范。(每点2分,三点满分)
6.B(“说明他为人热情友善”错误,不符合主旨。)
7.A(“为悲剧结尾伏笔”错误。)
8.①转椅是邱师傅理发的工具,也是他从剃头佬成为理发师的重要标志,因此介绍其理发经历就显得很必要;
②转椅虽老旧,却象征尊贵,邱师傅的手艺高超才会吸引“名人”来此,才会显示出坐转椅之人身份之“尊贵”。
(每点2分)
9,①“转椅”是线索,串联起小说的故事情节:②“转椅”是道具,从侧面衬托了或阿谀逢迎,趋炎附势,或仗势欺
人的人物形象;③“转椅”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得势者得位,失势者失位,而势与位都会转换。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原文标点为:薨于位,明帝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发卒穿冢,给大路、龙旗,陈军至慕。谨曰武。寻追
封魏国公,配食文帝庙庭。)
11.A(“太子”解说错误,黄门郎是皇帝近侍之臣。)
12.D(“侯莫陈悦坚守泰州”错误,原文是侯莫陈悦放弃泰州南逃。)
13.(1)李弼劝说侯莫陈悦解散军队,前去谢罪。侯莫陈悦惶惑不定,拿不出主意来。(“谏”“谢”“无所出”各1
分,句意1分)
(2)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朝西方来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事”各1分,语
意顺畅2分)
14.①秘密与宇文泰联系,答应背叛侯莫陈悦:②利用自己侯莫陈悦亲戚的身份,假传命令,令其收拾行李并安
抚和慰问大家,带领他们归顺了宇文泰。(3分)
15.C(“前句直抒胸臆”“后句在叙述中抒情”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前句在叙述中抒情”“后句直抒胸臆”,)
16.①远征边塞,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与信心。②由塞外战场的萧瑟秋意引发的思乡怀归的愁绪。③心
系国家,报效君王,视死如归的浓烈爱国情。①对战争条件艰苦,路途逼远,战况不尽人意的同情与感慨。
(6分,任答三点即可)
17.(1)静女其蛛俟我于城隅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8.D(志趣相投,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臭味相投,是有坏思想,坏作风
的人在志趣、习惯等各方面都相同,彼此合得来。这里应选用“志趣相投”。门当户对,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
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实力或者能力不相上下。这里应
选用“门当户对”。心心相印,不依赖言语,以心互相印证。指心意非常投合。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
融治,合得来。前者偏重“友谊”,后者偏重“爱情”,选择前者更恰当。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或偏差超过了
应有的限度。过犹不及,形容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应选用“过犹不及”。)
19.B(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一是关联词语“因此”使用错误,这里是倒装的因果关系,应改为“因为”;二是“漂泊
流离之中”是“需要”的状语,而不是主语:三是“需要”后应有宾语中心语。只有B项全都修改正确,故选
B项。)
20.①上下句意思相近。“老气横秋”与“轻薄儇桃”都是四字成语,且意思相反:“望而生畏”与“避之若浼”也是
四字成语,且意思相近。上下句共同指出了老少两种极端气质的人都不适合交朋友。②字数相同,词性相
对。上下句都是11个字,“老气横秋”对“轻薄缨佻”,“望而生畏”对“避之若浼”,对仗工整:都用了“则”字。
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
21.D(括号前面解释了苦瓜“苦”的原因,后面接着的是“好处”,所以D项的表述衔接最恰当。)
22.①如果你有这种想法②苦瓜的苦味又从何而来③产生了某些化合物(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2694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