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
中因传统文化是一座宝题与沉渣并存的山峦,是一条清泉与浊流同注的河流。即便我们对传统文化
深怀做意,对民族稍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在传
统与现实之何,我们要设定一个分流与导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正向的精神输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而将反向的内容留给过去的岁月…
在日趋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不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对历史、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也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之前,首先面临价值甄别
及其重构问题。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就而临若如何对古代文化经典进行现代性转化的问题。中
团悠久丰官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物,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
的开采、加工,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推进历史列车的动力,不可能“兑现”它的内在能量。因此,特定
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实现它的现代价但。
传统戏曲《赵氏孤儿》原作中贯穿“血亲至上”的传统道德,这曾经是推进全剧情节发展的爪要叙
事动力。与此扣一致的还有一种“冤冤相报”的复仇伦理。现在,如果我们在电影中也沿袭这种“你杀
了我全家,我也要示你全家”的杀我逻纸,就等于把我们贸于古代封建社会,以一种豺狼的方式对待豺
狼。现在尽管我们还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到赵孤最后经起了刀剑,可是他的行为动机并不是建立
在“世袭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对父亲的至爱上。这样便校正了传统戏曲的价值取向。
与此和关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图还原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时,衣现了孔子向往的社会现
想所具有的正向历史价值。客观地讲,孔子期望诸流和鸣的大同世界,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影片
开始时,一个少女被巨大的石门封闭在雾穴里,惊恐的尖叫与隆隆落地的大门展示出惨无人道的狗葬制
度,而此时的孔子站在了这种野查的别葬制度的对立面。他坚决主张废黜我酷的列葬制度,代衣的文化
销种在当时尤疑是种与牧个体制相付抗的进步力屁。其实,孔了所向往的“犬下归仁”的社会理想就
是再美好,也贝是在向·个占代的理想社会致倣。我们真正被影片中的孔子所感动是从他踏上风雪交加
的周游列因之路丌始的。孔了的这种行为代表的是他对自我人生价位的一种抉择,也是其社会责任的
种历史担当。影片《孔子》对屮因传统文化的承传是从历史主义的维度上确立的,对中因传统文化精神
的弘扬是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上展开的。
尽管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文化取向上应当格小
扣问的价值倪.我们付些彩片把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的节日,衣现成一个杀戮之日。在这个节日里满
兹刀光,治地饼血,所有的鲜花都被践踏,人像蝼蚁样被残杀。还有些影片把传统的中医衍变成最为
我忍的酯刑,它比仁何刑具都有效,能够在顷刻间排毁人钢铁般的意志,这种在商业逻辑主导下对我们
传统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采”显然都不但得提侣。
1.下列去述中,不属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用今天的砚点石,中团传统文化中既有宝藏又有沉渣,里现精华与槽柏并存的状态。
巳。致们付传统文化深怀做意,对民族稍神往怖深,传统文化深刻彤响今天的现实生活。
C.日趋乡心化的现实文化语境中,人们对历史、对传统文化认同发生了相斥性的选择.
高一语文共8页第1页语文测试答案模板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9分)
1.B 本题信息见第一段.原文中说:“即便我们对传统文化深怀敬意,对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引入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文中是一种假设,并没有谈到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到现实生活,因此不能将其作为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性转化的原因.(3分)
2.C 本题信息见第4段.孔子“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有正向的历史价值,更不应该“被我们抛弃”.(3分)
3.C 本题信息见第5段“所以价值观自然也不一样”错,原文是“在文化取向上应当恪守相同的价值观”.(3分)
(二)实用类文本(12分)
4.A。(3分)A“已成为”错误,根据材料一“冰雪运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中国人新的消费方式,我国正成为全球主要的冰雪消费市场”可知,不是“已成为”而是“正成为”。
5.C。(3分)A.“如果……中国的冰雪运动就……”错误,材料一原文只是说“场馆建设、装备制造等也面临升级,向更多数量、更高质量发展”,选项太绝对化。B.“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提升文明高度”错误,材料二原文是“其终极目的是,鼓励更多人参与运动,强身健体”。
D.“冰雪运动的源头是冰雪游戏”错误,材料三原文是“冰雪运动均源于自然,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
6.①打破季节和地域局限,因地制宜地发展冰雪运动;
②升级场馆建设、装备制造等,向更多数量、更高质量发展;
③让冰雪运动的文化基因在公众中传播,提高冰雪运动的普及度;
④发扬我国悠久的冰雪运动历史传统。
⑤加强与不同冰雪文化的对话交流。
答出三点即可(6分)
(三)文学类文本(15分)
7.C项,“欺上瞒下”分析错误,凤姐抄检大观园是奉王夫人之命而行的。(3分)
8.C项,“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叛逆思想”错误,应改为“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平等思想”。(3分)
9.王善保家的,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贾迎春大丫鬟司棋的外婆,她是荣国府大房太太邢夫人的陪房,也是邢夫人的心腹。这一次要人物的设置首先在情节上,串联故事情节,在文本一中抄检大观园的各个地方,就是以其抄捡顺序来组织的;其次在人物上,与大观园中女儿们形成对比,反衬出园中女儿们的青春清净;最后,她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家长制的爪牙。(9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3分)“适鲁”是省略主语“余”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诸生以时习礼其家”,“诸生”作“以时习礼其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11.B项(3分)《师说》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和文中的“六艺”不同。
12.A项(3分)“在鲁国没得到任用”表述有误,文中“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可以看出,孔子在鲁国得到过季氏和国君的任用。
13.①孔子告诉他说:“如果你自己能够不贪欲,即使赏赐他,人们也不会去偷窃。(5分)”苟:如果;虽:即使。
②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思想学说)至今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崇他。(5分)布衣:平民;宗:崇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C(3分)
15.①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纹缬乱”写出了水花摇曳的动感,“玉刀明”写出了鱼跃水面的动感,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动静结合,营造出更加鲜活新颖的意境。
②妙用比喻的修辞。把双尾白鱼比作是“玉刀”,写出了鱼跃出水面如白玉般矫健的身姿。(或“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
③采用对比的手法。“白鱼”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富有画面感和美感。
④对仗工整。如“红蓼”与“白鱼”相对,“一湾”与“双尾”相对,句式工整,富有表现力。
答出三点即可(6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弃掷逦迤,奈何取之尽锱铢 (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3分)(1)临近:(时间、地区)靠近;接近。邻近:位置接近。语境是说端午节时间上接近夏至,故应用“临近”。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语境是说端午时节的清香是四时生活里最让人牢记在心的好滋味,与过去的事无关,故应用“念念不忘”。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大快朵颐: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结合“美味”一词分析,应用“大快朵颐”。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语境是说艾草非常重要,故应用“不可或缺”。故选A。
18.D (3分)文中“端午节里买来几斤枇杷——端午时节刚好成熟,就是不吃,单摆放在桌上,也是新鲜有趣的节日清供”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转换话题。B项表示总结上文。C项表示递进。D项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
19.B(3分) A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C项,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故选B。
20.①三个视频都是摆拍 ②传播和推广孝文化 ③通过编造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每句2分,共6分。(6分)
21.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倡导人生价值观、人格境界论,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精神。(5分)
四、写作(60分)
参照高招作文评分标准,可适当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