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07:56:58

文档简介

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掉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甸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
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剡。“立共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诮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容观实际的一致。一殷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通
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
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
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
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米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
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查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
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会有一定的主观图素。但是,
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千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
术上》说:“图地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
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
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
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续固曾
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
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
立其减”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政)
材料二:在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的倾向,例如
某些人在公众面前或蝶体面前发言时,通常会用“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零的突破”等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2021-2022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
1.A [解析]“都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错,材料三只是讲了党内写文章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把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
2.B [解析]A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修辞立其诚”是“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故错误。C项,“如果……就……”犯了条件表述绝对化的错误。D项,因果关系不当,材料二领导喜欢用“世界一流”“零的突破”等词语,是因为“在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的倾向”,并非是因为“不懂‘修辞立其诚'的原则”。
3.D [解析]材料一第三段观点为文学“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即名实一致。A、B、C项都在谈文学要源于生活,符合实际,而D项证明的是材料一第五段的观点,即“表里一致”或“心口一致”。
4.①论证语言平实,文风质朴。引用大量典籍史料并对其解释说明,让文章没有艰涩之感。②论证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又以并列式论证结构论证“立其诚”的含义。③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5.①材料一讨论“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指出其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材料二阐述“修辞立其诚”并非尽善尽美,指出要适度运用,并适应时代变化。②材料二提出了达到“修辞立其诚”的两种方法。材料一没有此方面内容。(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6.D [解析]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自此有望改善。
7.C [解析]不是相互映衬,而是衬托主要人物。
8.①突出主人公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②写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③突出主人公钻研业务、不注重一己得失、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9.①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医疗人员缺乏专业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②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③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小题大做。④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每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10.C [解析]依据对称结构和内容推断。该句意思为:我请求各位皇子在赐予恩泽的时候,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的时候,依照嫡庶而形成礼仪等级规范,依据亲疏而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给以与一定的身分、地位相应的威仪。杜绝他们非分的企求,永保宗庙之道,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11.B [解析]古代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
12.C [解析] “明宗朝因为皇位继承而引发的流血冲突”于文无据,张昭只是为了避免因为皇位继承而引发的流血冲突,才提出建议。
13.(1)我请求皇上为各位皇子安排老师,陛下命令皇子们降低身份以老师之礼侍奉他们,让老师们讲授伦理道德。(得分点:“置”“屈身”“师”“讲论”各1分,语句不通酌情减分。)
(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内心却不服气。(得分点:“董”“振”“怀”各1分,状语后置句式1分。语句不通酌情减分。)
14.建议唐明宗为皇子们配备老师,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考核,(1分)提高皇子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1分)使他们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败之由。(1分)
[参考译文]
张昭,字潜夫。唐明宗即位,对张昭降诏褒奖,升任都员外郎。当时皇子们争相崇尚奢侈,张昭上疏劝谏道:“帝王子孙长在深宫中,安于享乐,喜欢奢华的器物,美妙的音乐,每天耳濡目染,不与骄纵相约,而骄纵自动到来。如果没有聪明的天资,明晰的辨识力,会因为这个惑乱心智,怎么能不受迷惑。如果不预先教导,将来怎么处置混乱的局面?我见先帝的时候,皇子、皇弟全都喜欢没有根据、玩物丧志的话,厌倦听闻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治理国家的言论,入门就追求美妾,出门就广增仆人和马匹,亲朋满座,食客满门,告诫规劝少,说话诙谐戏谑者多。如此这样,却想要委以重任,不是很难吗?我请求皇上为各位皇子安排老师,陛下命令皇子们降低身份以老师之礼侍奉他们,让老师们讲授伦理道德。使他们一天之内,只记一件事,一年之内,所记的东西渐渐增多。每月终了,让师傅详细记录上奏。或者皇子们拜见的时候,陛下另使侍臣当面考问,十中对五,获益很多,广识安危的道理,深深懂得成败的缘由。我又听说古代的君主,即位后册封太子、任命诸侯王,究其原因,大有深意。使庶嫡分清,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有常规,邪恶之事不发生。我请求各位皇子在赐予恩泽的时候,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的时候,依照嫡庶而形成礼仪等级规范,依据亲疏而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给以与一定的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杜绝他们非分的企求,永保宗庙之道,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明宗看了奏章,却没有采纳。
长兴二年,奏请劝勉农耕和设置常平仓等几件事。明宗正要采纳。张昭又上疏道:“我听说‘平安的时候不忘记危险,安定的时候不忘记混乱’,这是先世儒者重要的训导;‘凡事没有不好好开始的,但很少有结果。’这是以前儒家经典的告诫。详细考察历代君王,没有不因为骄傲自夸懈怠懒惰而使美好的德行有所损害。看那太宗贞观初年,玄宗开元的时候,君主为各种政务焦虑忧劳,以致带来太平。等到国家富强战争结束,年龄大了,喜欢安逸,于是忽视遵守约束的道理,招致史官或御史讥责。陛下以慈爱节俭教化天下,用礼法约束亲近之臣,罢免奸邪之人,引入正直的言论,务必遵守纯朴节俭,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大公无私。你创立功业,传给后代子孙的基业,就像贞观、开元之初,然希望陛下能有始有终,不要荒废和懈怠。”明宗看后称好。
15.C [解析]尾联既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寄托了对友人的勉励。
16.①拟人;暮蝉声声犹如在催促着友人赶紧离去,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②借代;“浮蚁”原指酒面上漂浮的泡沫,此处代指酒;把酒话别,酒入愁肠,抒发了离别的愁苦之情。③借物抒情;诗人借暮蝉、酒(浮蚁)等意象,暮蝉催别,洒入愁肠,抒发了离别的愁苦之情。④比喻;“浮蚁”即“浮糟如蚁”,把酒面上浓密的泡沫比作细蚁,形象地写出了泡沫的细密状态,从而衬托出离愁的浓郁(共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8.B [解析]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豁然开朗”除含有“一下子明白过来”以外,还可以指“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此处是指行船赏景,前面有“山穷水尽”,与之相对,应选“豁然开朗”;影影绰绰:意思是形容人或物模糊、隐约,看不真切;模模糊糊:思想上模糊不清的样子。结合语境,用“影影绰绰”更能显出古塔的模糊轮廓,更显得巍峨雄壮。层峦叠嶂:形容山岭的重重叠叠。崇山峻岭:形容山的高大陡峭。语境更强调两面山峦重叠之多,选用“层峦叠嶂”。“莽莽苍苍”“苍苍茫茫”都有空阔辽远、没有边际的意思,“莽莽苍苍”还可以指山上草木茂盛,符合“燕山主峰”的语境。
19.D [解析]原文语病有:一是“走过……美景”搭配不当,应为“欣赏……美景”;
二是成分残缺,“平谷人民一股干劲截河成湖”中“一股干劲”前面缺少介词“凭”。
20.①运用比喻手法,把乱石比作青面獠牙的魔鬼,把山峰的形状比作锯齿,使景物形象化,给人丰富的想象,突出东半山的石头奇形怪状、山峰险峻的特点。②运用对比手法,把东半山山石险峻与西半山坡缓道平作对比,突出东西半山风景的巨大差异。(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21.①被上司或主考官刁难时 ②人并非情感的动物 ③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2.很多人把气往父母兄弟身上出,却对朋友格外客气有礼,这是为什么呢?(“父母兄弟”句2分,“朋友”句2分,问句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3.(60分)
[试题简析]
这是一道以情境为载体的作文题,情境设置贴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生活。几个学生的对话展现了对主角、配角的不同认识:三人只想演主角,不愿意演小配角;只有一人认识到配角也需要人演,否则就不成戏。此题围绕“主角”“配角”两个关键词,让学生思考是要“争当主角”还是“甘当配角”,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新时代要求青年人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挑肥拣瘦,材料正击中当代年轻学子的痛点。此文题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挥了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论证中得到品格之美的浸润与熏陶,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水平。
[写作指导]
学生需立足材料中“主角综合症”的人数较多这一语境,抓住关键词“主角”“配角”,进而确定立意,构思写作。首先,要辨明两个关键词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不可只讲一点,不及其余。其次,要客观、理性阐明二者之间的转化及转化的条件,并进一步突破二元关系格局。
[立意参考]
①甘做人梯,当好配角;
②勇做主角,甘做配角;
③勇做红花,敢于担当;
④人生如戏,演好自己的角色;
⑤做小人物,绽大光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