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06: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理 备课教案
教 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学科 七年级上册 单 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 题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单元测验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小节内容,知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 要求从海变陆和陆变海两个方面,举出地球表面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例子。
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教学难点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教学过程:(以下主要是重点内容,有些有关师生双边活动的文字内容略。) 一、复习(提问) 1. 请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请按面积大小来给七大洲排位。 2. 什么是亚欧大陆? 3.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美洲有时特指哪两个国家?那么,拉丁美洲指哪些国家?为什么称“拉美”? 4. 请说出亚欧、亚非、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5. 说说四大洋中任一大洋区别于其它三大洋特征? 6.什么是岛?四面环水的都是岛吗?最小的大陆是哪里?最大的岛是什么岛? 二、新授 1.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海陆大致轮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同学们或许要想,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接下来让我们以海陆变迁为议题来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一些基本观点。 2.新课 第一节 海陆变迁 ⑴.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愿意就是指海陆变迁。海陆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察觉和认识。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 地壳的变动 在喜马拉雅山上,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考察时,发现岩石中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距今40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地区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海平面升降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 荷兰的围海大坝 荷兰填海造陆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 再举例,a.澳门在1912年是只有12.69平方公里,而现在有25.4平方公里,这是填海造陆。1995年建成的澳门机场就是填海而成的。b.园区建设,独墅湖被抽干取土时,人们发现湖底有许多古井等文物。c.1959年,浙江两个县移民,建成了新安江水力发电站, 原来的丘陵地区变成了千岛湖。 ⑵.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气象学家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动物分布的一致性说明原来它们是一块大陆。 ②.大陆漂移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进而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漂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活动(内容文字略) 三.作业 1.书面 《地理填充图册》p.15,p17 2.预习 课本p.35-p.40
板书设计: 地壳变动 沧海桑田{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凹凸吻合、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层相似、动物分布一致性 大陆漂移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