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我与地坛
史铁生
听音乐,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
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自28岁起,他的听力逐渐减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历史上像贝多芬这样和命运勇敢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同学们能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吗?
因“李陵事件”,惨遭宫刑,但他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因高位截瘫而无法上学,便自学完成中学课程、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成了著名作家、翻译家。
司马迁
张海迪
海伦·凯勒
霍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也是这样的一位勇敢的和命运抗争的典型例子。
从小生长在北京城。
16岁时从清华附中初中毕业。
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
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
第一部分
珍爱生命
夯实基础
剥蚀( ) 淡褪( ) 坍圮( )
一溜( ) 撅( ) 捋( )着
蝉蜕( ) 窸窸窣窣( )颓墙( )
譬如( ) 嘈杂( ) 窥看( )
肆意( ) 熨帖( ) 熨斗( )
sì
给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
shí
tān/pǐ
tuì
juē
lǚ
tuì
xī/sū
tuí
pì
cáo
kuī
yù
yùn
liù
1.“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相似点?
被人遗弃的古园
被社会遗弃的人
同病相怜
荒芜冷落
落魄绝望
地坛
“我”
研习课文
……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
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地坛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处景物描写
四百多年里,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荒芜但很顽强
第二处景物描写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窣窣窸窸片刻不息。
鲜活灵动(不衰败)
第三处景物描写
落日的灿烂
雨燕高歌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生命永恒
被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残
志不残
古园成为精神乐园
(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3.六个“譬如”句字面上是说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遭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
地坛:荒芜但不衰败
作者:残疾但不颓废
衬托人物心情
引发生命思索
本身即是感悟
4.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该不该去死?
为什么要生?
怎样来活?
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
我开始长时间地思考:
怎样活?
———于是,我开始用全部的生命去体悟生活的味道。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
活着是一种幸福
应该顽强的活着
一个人的生死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是自然的安排;就像我们的出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一样,死亡也不应由自己决定。我们不该刻意去追求死亡,我们应该好好的活着,珍爱自己的生命。
史铁生的“言语形式”有些什么特点?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貌似唠叨,实有深意。
瘫痪前,以家为中心;瘫痪后,以地坛为中心。
简练是一种美,繁复也是一种美。
六个“譬如”句
既是病句,也是搭配新奇,颇显文艺性。
第二部分
感受母爱
是一位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坚忍的母亲
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是一位不幸的母亲
是一位挚爱却不张扬爱的母亲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母亲的段落,归纳作者是如何把深沉的母爱描写在默默无言中的?
思 考
(一)、用无声的行动描写展示对母爱的理解
1.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身影。
2.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二)、用直接心理描写表现母爱的深度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三)、从“我”的角度,侧面烘托,写出母爱的力量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母亲
母亲的活法:以坚忍的意志面对苦难
怎样活?
解 答
我
面对苦难
坚忍
伟大
我与地坛、母亲的关系是什么?
地坛和母亲都包容了我,给了我生命的感悟。可以说,地坛和母亲已经一起融入了我的生命,我看见地坛,就仿佛看见母亲,正如文末所说“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从思想内容,本文值得我们借鉴吸收有哪些?
要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要更加深切地感受母爱。
珍爱生命,珍爱健康。
三、课堂延伸
1.关心残疾人
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给一份敬重,多一份理解,少一点歧视。
2.珍爱生命
健康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若为事业故,二者不可抛。
3.奇迹多是在恶运中出现的。
期 盼
张喜琳
月亮期盼星星的陪伴,
星星期盼太阳慢慢升出地平线,
江河期盼奔腾不息永不枯干,
树木期盼大地肥沃伞撑蓝天。
我期盼:
有更多的闲暇,聚在母亲身边
有许多的金钱,免去母亲的操劳
如果这些期盼,仍旧还是期盼,
我只有祈盼
母亲身体健康,多活几年!
——
银发苍苍的母亲,身体康健多活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