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20:05: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 14.山水画的意境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 3.学会赏析山水画和古诗词中的意境,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重点 通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
难点 3.学会赏析山水画和古诗词中的意境,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感受了国人无数的情感! 新知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意境】 在绘画中,意境指的是情与景、意与境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与画被称为姐妹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历来倾向于诗歌与绘画融合。 准备课堂笔记 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作家作品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二、预习检查 (1)字音 惆怅(chóu chànɡ) 暮霭(ǎi) 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 夔门(kuí) 真挚(zhì) 渲染(xuàn) (2)词语释义 意境: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惆怅:伤感,失意。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预习检查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木然: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是说出来的话没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 三、课文探究 1.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释意境的概念的? 内容探究 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通过例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 2.在3、4自然段,作者例举了李白和毛主席的诗,目的是什么? 例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 例举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3.赏析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 4.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5.第6自然段举了齐白石画虾的例子,目的是说明什么? 作者举齐白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依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则依赖于长期的观察,在长期观察中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6.请简述第8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8自然段主要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从中获得对这一对象的独特的认知和思想感情,然后经过创造意境而获得灵秀的山水画。 苏州四栢树 7.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8.依据课文的论述,说说意境和意匠是怎样的关系。 意境的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9. 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作出解答; 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 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此外,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10.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启发? 山水画家只靠长期观察还不够,还要深入了解,了解所画之物的内涵和特征,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这让我明白,要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除了长期观察,还需要注重表现观察结果。 【写作特色】 1.层层推进,逐层深入。 这篇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从什么是意境入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了解了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2.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文章中列举了打量诗词的例子,以及绘画中的实例,目的是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意境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获得意境的途径。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意境产生的基本条件。 了解作者,弄清写作背景 主动积极作答 重点字词补充 重点句子翻译 讨论交流 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简介作家作品 检查预习情况 补充重点字词 翻译重点句子 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熟读课文 理清思路 板书归纳 引导思考,激发解题热情,主动完成课堂内容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着“山水画的意境”先后阐释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等。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意境的产生依赖于思想感情,意境和意匠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堂小结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山水成了诗人和画家抒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中心。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山水中无穷的魅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