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5月初一历史月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5月初一历史月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6-08 07:36:55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5月检测答题卷
七年级历史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刘亚兰)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题(50分)
26题(16分)
(1) (1分) (1分)
(2) (1分)
(3) (1分) (2分)
(1分)
(2分)
(4) (2分)
(2分)
(5) (1分) (1分)
(6) (1分)
27题(18分)
(1) (1分) (2分)
(2分)
(2) (1分) (1分)
(1分) (1分)
(3) (1分) (1分)
(1分) (2分)
(4) (1分) (1分)
(5) (2分)
28题 (16分)
(1) (1分)
(1分)
(2) (1分) (1分)(3) (1分)
(2分)
(4) (1分) (1分);
(2分)
(5) (1分) (1分) (1分)
(6) (1分)
(1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能 答 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5月检测答题卷
七年级历史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C C A D A A C A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B C C D C B D B D A C B
二:材料题(50分)
26(12分)
(1)嬴政(秦始皇)(1分);郡县制(1分)
(2)三省六部制(1分)
(3)科举制 (1分) 隋炀帝设进士科(1分)
(4)明太祖(朱元璋)(1分)锦衣卫(1分);明成祖(朱棣)(1分),东厂(1分)
(5)雍正帝(1分);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1分)
(6)皇权至高无上(1分)
27(13分)
(1)行省制(1分) 废行省,设三司(2分)
(2)西域都护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4分)
(3)设置驻藏大臣;元朝;宣政院(3分)
(4)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2分)
(5)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1分)
28 (15分)
(1)隋唐的对外交往较为活跃,与亚洲、欧洲的国家均有来往。(1分)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派出遣唐使。(任一项都可)(1分)
(2)明成祖(朱棣)(1分) 马六甲海峡(1分)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分)
(4)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1分)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1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1分);清统治者担心沿海人民受外国影响,危及自己统治(1分)
(5)盲目自大、固步自封(或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1分)广州(1分)广州十三行(1分)
(5)趋势:由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1分)
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加强与外国的交流等(1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能 答 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5月检测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刘亚兰)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佳答案。)
1.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第三幅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 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A.唐诗 B.《资治通鉴》 C.四书五经 D.《三国演义》
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 D、康熙
4.近期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正在全国各地热映,该剧是一 部描写后宫女子的情感大戏。从剧中人物的名称华妃、甄嬛、雍正、果郡王等我们推断该剧的历史背景是
A.明朝 B.元朝 C.清朝 D.宋朝
5.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 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郑和下西洋前后共有八次之多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6.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一项是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郑和下西洋 D.迁都北京
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8.清朝知识分子写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最有可能
A.惹来杀身之祸     B.飞黄腾达    C.考中状元    D.衣锦还乡
9.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概括准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促进文化发展   C.加强思想教育    D.推行儒家文10.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皇权高度集中  D.军政实现合一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A.荷兰 B.俄国 C.英国 D. 葡萄牙
12、明朝中后期以后,苏州等地方的丝织业与以往时代的手工作坊相比,根本区别是
A、生产规模扩大 B、技术分工更细 C、出现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 D、产品质量很高
13.英国学者赫德森这样评价17世纪末的一次战役:“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它评价的这次战役是
A.台州之战 B.雅克萨之战 C.鸦片战争 D.黄海大战
14.下列清朝皇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道光帝
15.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不恰当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6.下列册封给西藏领导人称号分别对应的皇帝是
a.“达赖喇嘛” b.“班禅额尔德尼” c.“驻藏大臣”
A.abc—康熙、咸丰、雍正 B.acb—康熙、道光、雍正
C.cba—雍正、康熙、顺治 D.bca—顺治、康熙、同治
17、自明末以来我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18,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
A、契丹、党项族 B、藏族、回族 C、蒙古族、满族 D、汉族、维吾尔族,
19、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 ②雅克萨之战 ③戚家军九战九捷 ④赤壁之战 ⑤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③② C、①⑤④③② D、②①④⑤③
20.周恩来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A.设置台湾府,加强海防 B.平定三藩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
C.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D.派戚继光、俞大猷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21、明清时期,最能反映当时世界的历史发展潮流是
A、八股取士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郑和下西洋 D、闭关锁国
22.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严重威胁不同于以前的是
A.少数民族贵族的威胁  B.少数民族的分裂、叛乱
C.边疆危机  D.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23.王二是清朝前期的一位商人,他在国内进行商业贸易,向西最远可到达的地方是
A.葱岭    B.长城   C.外兴安岭   D.福建
2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3题,50分)
26题.(16分)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核心的皇帝制度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但国家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若干变化。
材料一:皇帝一人独治天下,全国的土地、资源、人民、财富均为他所有,可谓“天下之本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荣辱,是国家政治事务法定的唯一最高决策者。
——摘自百度网
材料二:隋朝调整了中央机构,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得以进一步完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统六部,每部下有四属司,共二十四司。六部二十四司负责处理各类具体行政事务。各部门政令的贯彻与执行都要秉承皇帝的旨意。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太祖即吴王位,其年十二月设拱卫司,领校尉,隶都督府。洪武二年改亲军都督府,统中、左、右、前、后五卫军,而銮仪司隶属……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
——《明史》
材料四:雍正帝设军机处,有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历史上始称皇帝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1分)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隋唐时期设立并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3)隋唐时期在官员选拔制度上也有创新,创立的制度和标志分别是什么?(3分)该制度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变化?(1分)有何消极影响?(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朝时强化君主专制的特有措施和制定者。(4分)
(5)材料四中的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分)
(6)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
27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
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1)根据图一,为巩固统治,元朝在地方上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 (1分)之后明朝在地方机构上采取什么措施?(2分)在中央采取什么措施加强皇权?(2分)
2)图二中的C地正式归属中央管理是在西汉设立什么机构?(1分)乾隆时期面对该地区贵族的叛乱,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1分)后设置什么机构加强管理?(1分)此期间能体现 中华民族凝聚力回归祖国的事件是什么?(1分)
(3)为加强对图二中A地的管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 (1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源自哪个朝代?(1分)管理的机构是?(1分)列举唐朝时体现与该地区友好关系的一个事例?(2分)
(4)清朝在图二中B地进行了两次反侵略战争,该战争的名称是什么?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2分)
28题.有交流才有发展,历史证明走改革开放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三: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四: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卷八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
(1)从材料一你能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举一例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与哪位封建帝王有关系 (1分)郑和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必定经过的海峡是?(1分)
(3)材料二中郑和最远到达哪里?(1分)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2分)
(4)材料三中反映清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1分)材料四中反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推行这个政策的原因,除了材料所述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2分)
(5)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1分)清朝闭关锁国时期,唯一开放的通商口岸是?代表清政府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分)
(6)联系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1分)并说说你的启示(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