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12课 新 文 化 运 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冲突
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思潮
旧思潮
一、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思想上:
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政治上
经济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拓展延伸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时间 地点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旗帜
阵地
1915年 上海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民主和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括
(结合课本56页第二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北大文科学长
北大图书馆长
北大教授
北大教授
1、代表人物
蔡元培
北大校长
2、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不久也迁往北京。《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北大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
反对
民 主
迷信
新道德
旧文学
专 制
科 学
旧道德
新文学
二、内容
(结合课本57页第二、三段和58页第一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民主
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法则。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
1、民主与科学(口号)
旗帜和口号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
“三从”是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妇容、妇德、妇言、妇功。
三从四德是旧时封建社会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2、旧道德和新道德
新道德:包括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权利平等.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3、旧文学和新文学
——胡适《两只蝴蝶》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进步性: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 ——美国学者莫里斯
三、意义
(结合下列材料和课本58页第二段内容,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设问:结合上述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不矛盾,因为抨击的是旧文化中的不合常理的部分,大力弘扬的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打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旧文化,而现今全国大力宣扬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进步性:动摇了……使……为……。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
课堂小结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当堂检测
C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B
3.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
A.自强求富
B.变法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D
4.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