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九江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11: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江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社会变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条件;语言的不断更迭,也直观、生动地体现着社会脉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根植于网络土壤的表达方式成为流行语。比如,根据电影《流浪地球》中反复出现的行车安全提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网友效仿出“祝福千万条,健康第一条”等各种表达,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当中,增加了语言交流的亲和度和接受度。
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平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发明”、改造的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反映着他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硬核”呈现对真正实力的尊重与推崇,“点赞评”表达对优质作品的肯定与赞扬。这些流行词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形成共鸣,既彰显独特个性,又在口口相传中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
2020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作为交流媒介,网络热词虽然来源于虚拟世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从“飒”到“最美”的流行,从“后浪”到“白衣执甲”的新义,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照片,其背景是更有温度、更具获得感的生活。
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善于在浓厚的情感包裹下,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晒”“上头”等词语动作性强,画面感足;古文、方言的化用妙趣横生……多种多样的网络热词通过新句式、新表达、新修辞,为汉语增添活力。“蛮拼的”“萌萌哒”这样网感十足的词语,让表达多了几分灵动与时尚;当我们在屏幕上打出“焚膏继晷”“珊珊可爱”这样的古典词语,汉语的典雅与韵味也扑面而来。
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有的网络热词使用不符合交流场景,常会引起尴尬和不适,起不到应有效果;有的网络流行语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更欠缺典雅,需要予以规范。网络热词体现着互联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唯有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方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曹雪盟《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热词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
材料二
放眼全世界,捍卫母语的纯洁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曾有报道说,你跟法国人说英语,他明明能用英语交流,可却会对你摇头,他害怕英语会凌驾于法语之上,进而影响法语的纯洁。就我国而言,抵制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捍卫汉语的纯洁,应该成为全体国民共同的文化自觉。
宏观层面,国家应加强针对网络语言的立法工作,进一步修订、细化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让规范使用语言和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法可依。
承担大众传播任务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应扮演好“把关人”角色,切不可为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蔓延大开方便之门。学校更是捍卫语言纯洁性的重要力量。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用语,各级各类学校应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考试标准等方面正本清源,提高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开展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在青少年心中筑起一道阻挡低俗网络语言的“防火墙”。
作为网民的我们,应树立网络共同体意识,形成保卫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自觉,使用网络语言时,主动设立自娱自乐的禁忌规范,自觉抵制暴戾低俗的网络语言。
语言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捍卫语言的纯洁性、抵制庸俗暴戾网络语言,并非一刀切地反对使用网络用语和外来词语。在汉语发展史上,“干部”来自日语,“拷贝”“沙发”来自英语的音译,而来自于网络的“给力”“正能量”“山寨”等新词更是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语库,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网络语言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我们期待更多传递正能量的网络用语涌现,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低俗网络用语早日淡出,让文明之花加速生长。
(摘编自汤文靖《捍卫语言纯洁应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语言演变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直观体现,后者是前者的重要条件。
B.网络热词生动鲜活,既彰显独特个性,又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因而能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形成共鸣。
C.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情感浓厚且传递语义方式浅显直白,这是由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决定的。
D.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有意识地捍卫母语的纯洁,我国也应当自觉抵制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捍卫汉语的纯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时代,如果不了解各种网络热词的意思、用法,就无法顺利地进行网上冲浪。
B.网络热词为语言发展带来新语料,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词语会被收录进词典。
C.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注定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也不能体现出互联网文化。
D.我们应树立网络共同体意识,自觉保卫中国语言文字,抵制庸俗暴戾的网络语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
B.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流动的大河,网络语言使这条大河流得更欢快。
C.“如果不经常上网,你都不知道学生们在说啥。”从教20多年的王老师感慨道。
D.有位小学生在检讨书中这样写道:“她当时的口气真是7456,所以偶才说她是恐龙。”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某高中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不少学生使用了“yyds”“绝绝子”“逆袭”“给力”等网络词语。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贾政听了,沉思一会,说道:“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若直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主意:各处匾对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来,暂且做出灯匾对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听了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便用;若不妥,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使花柳园亭因而减色,转没意思。”众清客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贾珍先去园中知会。
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伤不已,贾母常命人带他到新园子里来玩耍。此时也才进去,忽见贾珍来了,和他笑道:“你还不快出去呢,一会子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跑出园来。方转过弯,顶头看见贾政引着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旁站住。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宝玉未知何意,只得随往。
刚至园门,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旁边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关上,我们先瞧外面,再进去。”贾珍命人将门关上。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福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砌成纹理,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欢。遂命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峻增,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拾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说:“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于两峰之间’,竞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竞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老爷方才所说已是。但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也用‘泻’字,似乎不妥。况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求再拟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来。”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代儒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可见他认为“对对”属于“歪才”,体现出封建正统思想。
B.“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此处以“一带翠嶂”喻园中进门处的山,它能遮挡视线,以免将园中之景一览无余。
C.众清客在为镜面白石题名时,故意用“赛香炉”“小终南”等俗套敷衍,是因为他们知道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
D.宝玉认为“泻”字是欧阳修用来题酿泉的,不是编新,并且此字粗陋不雅,不合省亲别墅的应制之体,所以不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政带领众人逛园子,“可巧”宝玉也到新园子里来玩耍,这一情节设计精巧,令下文的“试才题对额”顺理成章。
B.“见白石崚嶒……微露羊肠小径”,此处的描写语言简练准确,句式简短工整,并运用比喻,生动鲜明,如在目前。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传神地表现出他对宝玉的题名不满意却又不点破的微妙心理。
D.小说借助贾政等人逛园时的所见所闻,从门外写到园内,按游踪顺序描写大观园的风貌景致,移步换景,层次分明。
8.选文是如何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9.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是能够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请结合选文,以贾政和众清客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秦二世二年,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还之沛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沛公还引兵攻丰项梁闻陈王定死,因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秦益章邮兵,夜衔枚击项梁,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还之沛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B.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还之沛/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C.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还之沛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D.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还之沛/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郡县:郡和县的并称,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度。
B.刘季:即刘邦。“季”是刘邦的字。字也叫表字,古人称人用名,自称用字。
C.衔枚: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D.关中:古地域名。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胜称王建号后,很多郡县杀死长官响应陈胜。沛县县令害怕了,也想响应陈胜,但萧何、曹参认为他身为秦吏,难以服众,于是他派樊哙召唤刘季。
B.樊哙把刘季找来后,沛县县令却后悔了,要杀萧何、曹参,两人力保刘季,刘季射书入城,鼓动沛人杀死县令,响应诸侯,否则父子都会被县令杀掉。
C.秦二世二年,刘季打败秦军后,命令雍齿守卫丰县,自己率兵到薛县,陈胜部下的魏人周市派人劝雍齿投降,雍齿本来就不愿隶属刘季,于是投降了。
D.项梁死后,楚怀王害怕,把都城从盱台迁到彭城。赵多次求救,楚怀王就让项羽等北上救赵,刘季西入关中,并且约定:先攻入关中的,就封他为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4分)
(2)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愿更相推择可者。(4分)
14.刘季为何被立为沛公?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对比:少不更事,看轻离别;而今年老,就连相逢也引起心中伤悲。
B.“怆情”一词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以下各联均从不同角度表现“怆情”。
C.颈联从时间和空间上着笔:上句感慨兄妹三年未见,下句叹息自己即将远行。
D.尾联由现在悬想未来,表达出一别之后、相会难期的深深的惆怅与无奈之情。
16.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与五六位成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来形容焚烧椒兰的景象,以“______________”来形容宫车经过的情形。
(3)在《六国论》中,苏洵感叹六国有十分有利的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至于走向灭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前往烈士陵园,向英雄敬献一束鲜花;走进革命纪念馆,与英雄进行一次对话;登录网上纪念堂,为英雄,点燃一瓣心香……清明之际,各地纷纷开展缅怀英烈活动,人们在致敬英雄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不会忘记,在的年代,是他们高擎信仰的火炬,______________地踏上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是他们______________、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______________的壮丽篇章。他们的崇高精神,求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传承英烈精神,弘扬红色基因,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必须是我们肩负起的责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风雨如晦 义无反顾 挺身而出 可歌可泣
B.风雨如晦 义不容辞 迎难而上 可歌可泣
C.风雨交加 义不容辞 挺身而出 如歌如泣
D.风雨交加 义无反顾 迎难而上 如歌如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弘扬红色基因,传承英烈精神,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必须是我们肩负起的责任。
B.传承英烈精神,弘扬红色基因,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C.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D.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也必须是我们肩负起的责任。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蚕在野外的桑树上生活,随时会面临危险。其中,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就是刚孵化的蚁蚕期和没有行动能力的蛹期,这时候, ① ?
蚁蚕是卵刚刚孵化的幼虫,它们会密密麻麻地集中在一起。这是蚕的拟态现象,因为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就模仿蚂蚁的样子,让天敌误会它们是蚂蚁,从而不敢接近它们。我们都知道,蚂蚁是攻击性很强的社会性昆虫,敢惹它的动物不是很多,所以 ② ,这些昆虫被称为“拟蚁昆虫”。蚁蚕就是拟蚁昆虫的一种。
蚕结茧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安全的空间,可以毫无打扰地 ③ 。对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来说,化蛹和羽化都是非常危险的时刻。在这两个时期,( ),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除了结白色的茧,蚕还会结其他颜色的茧。这是蚕为了保护自己而进化出的一种拟色现象,为了与所处的环境保持相似的颜色以便蒙蔽天敌。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如果外界打扰了它们
B.如果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
C.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只要被外界打扰
D.如果外界打扰了,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特别来信——《不被大风吹倒》,他在信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莫言说:“我无法告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在穷困的童年开启了他的阅读之路,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一个人,是他的爷爷,在狂风中拼力拉车,不让车子后退半步,仿佛一尊雕塑。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21
答案 B D A D C D B B A A C B
1.B(因果关系不成立;且“网络热词生动鲜活”扩大范围,材料一中说“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
2.D(A项,“就无法顺利地进行网上冲浪”过于绝对,材料一说的是“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B项,
“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词语会被收录进词典”于文无据,且网络热词能否被收录进词典不仅仅是看它是否“被广泛接受和使用”。C项,“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不能体现出互联网文化”曲解文意,应是不能体现“互联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3.A(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为:“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B项表现网络语言与语言的关系,C项表现网络语言发展变化之快,D项表现网络语言的危害性。)
4.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结构:先从世界说到我国,自然引出观点;再从国家、媒体和学校、个人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如何捍卫汉语的纯洁;最后补充论述不应“一刀切地反对使用网络用语和外来词语”,并表达期望和呼吁。(4分)
5.①这些网络词语是当前时代热点或社会生活的反映,在青年群体中非常流行,因而被高中生写进作文中。
②网络词语的使用要有讲究,恰如其分,符合交流场景,不能乱用、滥用。
③要辩证地看待网络词语,像“yyds”“绝绝子”等低俗、不规范的词语要抵制,以捍卫汉语的纯洁;像“逆袭”“给力”等积极、受认可的词语等可吸收,以丰富汉语词语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D(“宝玉认为‘泻’字……不是编新,……所以不妥”不正确。从选文看,宝玉题写对额并不拘泥于“述古”还是“编新”,关键是要恰切。)
7.C(“不满意却又不点破的微妙心理”不正确。从上下文及句中“点头”看,贾政对宝玉的题名是满意的。)
8.①生动传神的动作、语言描写。如听说父亲要来,宝玉“一溜烟跑出园来”“躲之不及,只得一旁站住”
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他敬畏父亲,孝顺有礼。特别是他为白石和亭子题名时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语言流畅得体,充分体现他才思敏捷,情趣高雅
②恰到好处的对比、衬托。如通过与他人俗套粗陋题名的对比,以及借助代儒、清客的称赞和一向不苟言笑的贾政的“笑”,从侧面表现宝玉才情不凡,高雅脱俗。(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①这句话是说《红楼梦》的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特点,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与性格。
②贾政与众清客的交谈,充分显示出他作为老爷、官员的身份;与宝玉的对话,体现出他作为父亲的尊严与权威。
③众清客在贾政面前出谋划策、迎合附和,对宝玉题名极口称赞,反映出他们寄人篱下的食客身份以及献媚取宠、圆滑世故的性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事件,结合关键词、词语间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特点等判断。标点如下: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还之沛,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11B(“称人用名,自称用字”不正确,应是“称人用字,自称用名”。)
12.B(“两人力保刘季”不正确,原文为“逾城保刘季”,意为翻过城墙依附刘季;“被县令杀掉”不正确,应是被诸侯杀掉。)
13.(1)希望您召集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可以得到几百人,利用他们胁迫百姓,百姓不敢不听从。(句意通顺2分,“亡”“劫”各1分。)
(2)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担心能力薄弱,不能保全父兄子弟。希望另外共同推选一位可以胜任的人。(句意通顺2分,“爱”“完”各1分。)
14.①萧何、曹参等推让刘季;
②父老们认为刘季应当显贵且占卜最吉利;
③众人都不敢做沛公;
④刘季有号召力,能够服众。(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8年)秋天,陈胜等在蕲县起义,到了陈县自立为王,号称“张楚”。各郡县都大多杀死长官,响应陈胜。沛县县令恐惧,想要以沛县响应陈胜,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对他说:“您身为秦朝的官吏,如今要叛秦起事,率领沛县子弟,恐怕他们不愿听命。希望您召集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可以得到几百人,利用他们胁迫百姓,百姓不敢不听从。”县令就派樊哙去召唤刘季,刘季的队伍已经近百人了。于是樊哙跟着刘季来到沛县。沛县县令又后悔了,打算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恐惧,翻过城墙依附刘季。刘季用帛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告诉沛县父老说:“天下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为沛令守城,但各国诸侯都已起事,(一旦城破,)就要屠戮沛县。如果沛县父老共同起来杀死沛令,选择子弟中可以立为首领的做领导,以响应诸侯军,那就能保全身家性命。不然的话,父子全遭杀害,死得毫无意义。”父老们就率领子弟共同杀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季,想让他做沛县县令。刘季说:“天下正在混乱当中,诸候都已起事,如果推选的将领不胜任,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担心能力薄弱,不能保全父兄子弟。希望另外共同推选一位可以胜任的人。”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官,看重身家性命,怕事情不成,秦朝会诛灭他们的全族,所以都推让刘季。父老们都说:“我们平时听到刘季许多奇异的事情,看来刘季是该显贵的。而且又经过占卜,没有比刘季更吉利的。”这时刘季再三谦让,大家都不敢担任,最后还是立刘季为沛公。秦二世二年,秦泗水郡郡监平率兵围攻丰县,两天后,沛公出兵应战,打败了秦军。沛公命令雍齿守卫丰县,自己引兵赴薛县。陈王陈胜派魏人周市攻城略地。周市使人对雍齿说:“你雍齿如果降魏,魏封你雍齿为侯,仍然驻守丰邑。不投降的话,就要血洗丰邑。”雍齿本来就很不愿意隶属沛公,等到魏国招降他,就背叛沛公,为魏防守丰县。沛公引兵攻打丰县,没有攻下,回到沛县,听说项梁在薛县,带了随从骑兵一百多人去见项梁。项梁给沛公增拨士兵五千人。沛公回来,引兵攻打丰县。项梁听说陈王确实死了,就立楚国后人、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建都盱台。秦派兵增援章邯,夜间衔枚偷袭项梁,大破项梁于定陶,项梁战死。楚怀王看到项梁的军队被打垮了,心里恐惧,迁离盱台,建都彭城。赵多次请求救援,楚怀王就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命令沛公西出略地,打入关中。同将领们约定:先攻入关中的,就封他做王。
15.A(“少不更事,看轻离别”不正确。首句意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
16示例:①描写真实,感情真挚:颔联撷取习见的家庭生活细节把酒言欢、灯下闲谈,将兄妹相见时的深挚情谊表现得生动传神。
②叠词使用精当:“草草”表明兄妹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不在意酒菜的丰盛:“昏昏”表明灯油将尽,灯火已昏,暗示两人交谈时间之长。(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浴乎沂 风乎舞雩
(2)烟斜雾横 雷霆乍惊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18.A(风雨如晦: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一样。常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风雨交加: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根据语境,应用前者。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语境,应用前者。挺身而出: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迎难而上: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语境强调勇敢地站出来,故用前者。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感人至深。如歌如泣:像是在哭泣又像是在倾诉。形容声音凄婉动人。此处用来形容“壮丽篇章”故用前者。)
19.C(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搭配不当,应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二是语序不当,应是“也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故C修改最恰当。)
20修辞手法:排比。(1分)表达效果:①形式上,三个分句结构相同,整齐精工,气势充沛,节奏感强,有助于增强表达效果。(2分)②内容上,列举了清明之际人们在不同场合缅怀英雄,有助于突出英雄的伟大以及人们对英雄的敬意。(2分)
21.B(从下文看,“要么……要么……”说的仍是“它们”,故可排除A、C;根据语境,蚕是“被”打扰,故B项衔接最恰当。)
22.示例:①蚕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②很多小昆虫都模仿它
③在里面化蛹和羽化(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提示】
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是一个人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艰难时刻。材料中,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分享了自己遇到艰难时刻时,给他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虽然这不一定是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这是莫言的亲身经历,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成功经验,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当遇到艰难时刻时,不要沮丧,更不要绝望,只要坚持学习,付出努力,从知识和榜样中汲取力量,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参考立意:直面人生艰难时刻;艰难时刻,更须坚持与努力;面对艰难,要善于从知识和榜样中汲取力量;战胜人生艰难,迎来生命辉煌;直面艰难时刻,争做有为青年;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