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11:00: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2021·山东)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2022年2月24日以来乌克兰有超过300万难民进入波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而进入美国的难民人数不足1000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今年2月以来乌克兰难民大规模流入波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经济 C.战争 D.自然灾害
5.造成乌克兰难民数量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经济 C.空间距离 D.交通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西部地区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7.关于图中该地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及乡村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B.农业用地和林地面积大,居住地和公共用地面积小
C.民居多尖顶,便于排水
D.民居密度大,人口稠密
8.东部某发达省份对该搬迁的乡村进行精准产业扶贫,根据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番茄、辣椒、红枣、枸杞等“红色产业”,影响该地区“红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水源 C.政策 D.科技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骑楼的下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中西合壁的特有建筑。下图为我国某地老街的骑楼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区中,这种骑楼建筑遗存也比较多的是(  )
A.北美 B.中亚 C.东南亚 D.欧洲
10.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是(  )
A.多风沙 B.防寒保暖 C.湿热多雨 D.地势低平
11.骑楼的建筑风格能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特点是(  )
A.开放性和包容性 B.封闭性
C.迁徙 D.天人合一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人员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人员出行时间推测该地区最可能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旅游区
13.与2000年相此,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减少 B.道路便利
C.出行方式改变 D.出行距离增加
(2021高一下·常熟期中)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中段,未来将以人工智能为特色,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业态,集中力量招引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新一代芯片设计研发等领域,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人才,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顶尖特色的人工智能小镇。下图是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①交通便利②地价便宜③技术先进④环境优美⑤政策支持⑥劳动力廉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5.人工智能小镇得以发展,说明(  )
A.人工智能小镇服务模式成熟,可以在全国广泛推广
B.新兴服务业模式彻底取代传统模式,成为发展主流
C.人工智能可以完全替代人手工劳作
D.科技因素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云南蔬莱品种丰富,绿色生态口感好,是全国重要的夏秋补淡蔬菜基地。云南定位于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蔬莱生产、加工、交易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16.云南成为全国夏秋补淡蔬菜基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市场 B.地形 C.技术 D.光照
17.云南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蔬菜交易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态 B.完善交通 C.改良土壤 D.拓展市场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 2020年,为满足“新冠”防疫需求,企业转产成为了一种新的业态,2019年底,我国拥有资质生产医用口畦和防护服的企业为345家和39家,至2020年3月底,两类企业分别增加了554家和203家。图1为截止2020年3月底我国转产防疫物资企业行业类型及数量占比,图2为口畦生产工艺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新冠疫情爆发后企业转产生产口罩和防护服,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政策 D.集聚效益
19.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  )
A.商贸联系 B.科技联系
C.信息联系 D.生产协作联系
20.图1中五类行业能够快速转产,主要是自身(  )
A.具有防疫物资的生产历史 B.距离消费市场近
C.与防疫物资技术关联度高 D.流动资金更雄厚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  )
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产业③石油化学产业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2.与北京将首都钢铁厂旧厂改造成2022年冬季奥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的意义无关的是(  )
A.降低冬奥会比赛训练场馆的建设成本
B.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
C.有利于工业遗址的保护和传承
D.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旅游业等
23.两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①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
②两地的煤炭资源、铁矿资源都十分丰富
③两地的水资源丰富
④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
⑤两地均技术力量雄厚,高素质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金店一条街”,完成下面小题。
24.“金店一条街”一般分布在(  )
A.市中心 B.高速公路的服务区
C.住宅区周边 D.交通干线与环城线交汇处
25.影响“金店一条街”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租 B.政策 C.市场 D.历史
二、综合题
26.(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下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3)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4)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27.(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8月26日,云南省政府发布《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市)。该区域面积占云南省的29%,人口约占44.02%。
材料二:下图为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示意图。
注: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城镇化的具体表现。
(2)概括十年间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特点。
(3)简述建设滇中城市群的有利条件。
(4)简述该区域城镇化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28.(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藕的生长习性
莲藕性喜温暖,不耐寒不耐旱。生育期间要求光照充足,不耐阴。莲藕绝对不能缺的就是水,要求土壤肥沃、深厚,以富含有机质达2%~5%的冲积壤土或黏壤土为最适。莲藕分池藕和田藕两种,其中田藕的莲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保水性好。
材料二:江苏省宝应县荷藕产业情况
莲藕原产于印度和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江苏省宝应县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宝应莲藕产品主要为水煮莲藕、盐渍莲藕、冷冻莲藕、保鲜莲藕等,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该县农业农村局精心精细帮办服务,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并携手“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商将宝应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我县先后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导生产主体科学施肥、合理用药。
宝应荷藕产品年总产值达20亿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值12亿元,包装精美的藕酒、切盘可吃的糯米藕、开袋即食的藕片零食……已形成种植、加工、流通、观光、科技、文化“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宝应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做足荷藕文章,着力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推进荷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材料三:下图为宝应县地理位置图
(1)简述宝应县荷藕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2)简述宝应县成为“中国荷藕之乡”的原因。
(3)运用所学知识,对宝应县荷藕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医疗水平,文化教育等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1.读图, 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较快,常住人口变化比较小,生育政策调整、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ACD错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对常住人口总数影响不大,B正确;
故答案为:B。
2.A、人口老龄化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人常住人口会增长迅速,A错误;
BC、GDP增长缓慢,就业机会少,环境承载力下降,生存环境变差,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错误;
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减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增大;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3. A、采矿业为支柱的城市为避免矿尽城衰,面临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有落户政策,户籍人口变化也不会大增,短期可能会减少 ,A错误
BD、旅游业和物流业为支柱的城市,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多,常住人口会迅速增加,图中常住人口近几年变化缓慢,BD错误;
C、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为我国地级市,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4.C
5.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
4.由我们从日常了解的信息可知,促使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而乌克兰人部分逃离乌克兰成为国际难民,显然是军事战争原因,C正确;与经济、气候、自然灾害这些因素无关,ABD错误。故答案为:C。
5.此次事件造成乌克兰难民大量涌向欧洲,而进入美国的难民人数很少,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空间距离,乌克兰和欧洲相邻,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难民逃离乌克兰就近选择了进入欧洲,C正确;而欧洲国家与美国比较,气候、经济的区位优势不明显,AB错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选择到欧洲避难,与交通距离近、交通费用低有关,是由空间距离近导致的,所以最主要的因素不是交通而是空间距离,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A
7.A
8.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分类:可分为 居住区 、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还包括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商业用地。2.特点:(1)总体上看,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区几平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等点缀其间。
6.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BCD错误。故答案为:A。
7.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一般可分为
居住区 、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总体上看,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简单。A正确;图中有时令河、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该地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林地面积大不会很大,B错误;该地区降水少,民居多平顶,C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人口不会稠密,D错误。故答案为:A。
8.题目中明确指出是东部某发达省份对该搬迁的乡村进行精准产业扶贫,根据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番茄、辣椒、红枣、枸杞等“红色产业”,所以“红色产业”的布局和精准产业扶贫政策紧密相关,所以该地区“红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政策,C正确;这里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科技水平不高,这些都不是影响该地区“红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C
10.C
11.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骑楼可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
9.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楼顶为坡度较大的屋脊,便于排水,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根据这些特征可知,骑楼适合在气候炎热、降水较多的地区修建,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丰富,是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地区,这种骑楼建筑在东南亚遗存也比较多,C正确。骑楼适合在气候炎热,降水较多的地区修建,北美、中亚、欧洲,这些地区都不具有这些气候特征,不是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地区,所以这种骑楼建筑遗存也比较少,ABD 错误,故答案为:C。
10.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楼顶为坡度较大的屋脊,便于排水,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的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适合在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的地区修建,C正确;骑楼的窗户较大,上楼下廊,不利于防风沙侵袭,也不具有防寒保暖的功能,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多风沙 和防寒保暖,AB错误;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建筑格局利于行人避雨不具备利于排水的功能,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地势低平,D错误。故答案为:C。
11.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可骑楼的造型一般不用正宗的欧洲柱式建筑或拱廊,骑楼是一种欧洲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骑楼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具有中西合壁的特有建筑,能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A正确;不能体现当地具有封闭性、迁徙和天人合一的地域文化特点。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面积大小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人口昼夜变化特点:商业区昼多夜少、住宅区昼少夜多、工业区昼夜变化不大。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出行时间主要在清晨和傍晚,白天的出行较少,因此属于住宅区,B正确;商业区白天人多,夜间人少,A错误;工业区人流量昼夜变化不大,C错误;旅游区白天人多,夜间人少,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甲时段为中午下班休息时间,与2000年相此,2012年出行比例下降,说明人们中午回家休息的比例下降,主要原因是出行距离增加,中午下班可能不再回家,D正确;对于我国来说,一般大城市人口数量最可能不断增加,A错误;道路便捷不会使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B错误;出行方式改变不会只使得中午时段出行比例下降,且出行方式一般是越来越便利,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4.C
15.D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 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中段,未来将以人工智能为特色,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业态,集中力量招引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新一代芯片设计研发等领域,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人才,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顶尖特色的人工智能小镇。
14.人工智能小镇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中段,地价不便宜;它依托大学、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技术先进;这里是高科技产业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人工智能小镇的建设得益于政府的支持;该产业需高科技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选C正确。
15.人工智能小镇的发展,在杭州启动,是智能产业发展的引领,并不能说明其模式已成熟,A错;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但不可能彻底取代传统模式,B错;人工智能可大大减轻劳动力压力,但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手工劳作,C错;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表现,说明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正确。
【答案】16.B
17.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首先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16.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全国处于生产淡季,云南成为全国夏秋补淡蔬菜基地,因云南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热量相对不足,适宜蔬菜生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B正确;市场、技术、光照都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A、C、D三项。故答案为:B。
17.读材料可知,云南作为我国沿边省区,拥有面向南亚、东南亚独特区位优势,从云南农业发展的大局考虑,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蔬菜交易中心,主要是南亚、东南亚人口众多,有利于拓展蔬菜的消费市场,D正确;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蔬菜交易中心与保护生态、完善交通 、改良土壤关系不大,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8.B
19.D
20.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点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区域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聚集,工业聚集形成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聚集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由于工业地域的集中性强,工业发展带来某些生态环境问题,破坏当地的环境,因此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治理,保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
18.2020年2月新冠疫情十分严峻,国内和国际防疫需求大量口罩,而原有囗置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国很多企业快速转向生产口罩,由此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B正确;口置生产对原料要求不高,原料不是影响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囗罩的因素,A错误;政策对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囗罩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是在囗置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政策不是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口罩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集聚条件在疫情期间并不没有大的改变,不是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囗置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19.读图可知,囗置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各道工序由若干个具有生产联系的工厂来完成,图中显示,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之间存在投入一产出联系,它们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生产协作联系,D正确;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置加工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商贸联系但主要是生产协作,A错误;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囗置加工厂的技术要求都不高,它们之间的科技联系和信息联系相对较少,故B、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
20.图中五类行业的生产过程与防疫物质的生产关联度较高,所以能够快速地转产,故C正确;批发零售业、技术服务业都没有防疫物资地生产历史,A错误;防疫物资采用交通运输,所以不需要考虑距离市场地远近,B错误;五类产业并没有表现出流动资金雄厚,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21.B
22.B
23.D
【知识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钢铁工业区位选择
【解析】【点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区域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聚集,工业聚集形成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聚集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由于工业地域的集中性强,工业发展带来某些生态环境问题,破坏当地的环境,因此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治理,保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钢铁产业和石油化学产业和机械制造业;而软件研发产业是技术指型产业,影视文化产业是创作和销售为主,是一种新兴产业,需要靠近技术人才、信息发达,市场广阔的区位,因此都不可能向河北扩散。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22.北京将首都钢铁厂旧厂改造成2022年冬季奥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可以降低冬奥会比赛训练场馆的建设成本,同时有利于工业遗址的保护和传承,既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旧厂改造是做为体育训练场地和之后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地,不是做为居住地开发,与提高城镇化水平无关。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3.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①正确;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④正确;两地均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学众多,均具有技术力量雄厚,高素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⑤正确;而京津冀地区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地区煤炭和铁矿资源不丰富,水资源充足,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24.A
25.C
【知识点】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商业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地带。商业中心形成条件:一为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三人口因素是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四其他因素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指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军事因素等,它们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店一条街”属于商业街,而且金店内的商品属于高档商品,而且以单件零售活动为主,需要大量的消费人群,因此布局在流动人口最多的市中心,A正确;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人口流量少,即使有商店也只是方便停车人临时的生活必需品,B错误;住宅区周边流动人口少,商业活动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便民超市或者特色美食店铺等,C错误;交通干线与环城线交汇处交通便利,但流动人口也比较少,一般布局批发市场,D错误。故答案为:A。
25.“金店一条街”经营的是高档商品的销售活动,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靠近最大的消费人群,C正确;地租因素影响其布局,但往往金店一条街布局在地租水平最高的市中心,可见地租因素对其布局影响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政策因素和历史因素对商业活动布局的影响较小,BD错误。故答案为:C。
26.【答案】(1)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沿高山山麓冲积扇分布;沿河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2)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3)高(或大);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发程度较高。
(4)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社会经济条件。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为中亚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尤其是沙漠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口稀少。在干旱地区人类要在此生存,首要的条件就是水源,有了水才能生存,山麓冲积扇是山区的河流流出山口泥沙沉积形成的,这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十壤肥沃,适官人类生存、居住,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山麓冲积扇;河流为干旱地区提供水源,人口主要沿河主要分布;交通便利会有更多的人流物流在次集聚,人口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该地亚洲中部地区,属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尤其是沙漠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是低。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整体较干旱,故影响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3)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读图可知,B地区位于沙漠地区,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生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A地区位于高山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较高;高山顶雪融水多,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水质干净;离城市比较近,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科技水平较高,文化教育条件好;靠近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此,与B区域相比,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战争、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该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生产生活对水资源需求;该地区沙漠广布,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消耗加剧,污染物排放变多,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使得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因此,亚洲中部地区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
【点评】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是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保持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措施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而发达国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上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7.【答案】(1)城市的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数量增加等。
(2)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特点;时间上,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上升较为明显,东部和南部基本保持不变。
(3)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
(4)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由材料“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的具体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即城市的人口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图中由2005年到2015年期间,出现了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地区且面积扩大,中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中低水平等各等城市化城市都有所增加,低水平人口城镇化范围减小,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数量增加等。
(2)时空变化需要分析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读图可知,在空间上,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分布不均匀,中部城镇化水平较高,四周城镇化水平较低。在时间上,从2005-2015年,区域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上升较为明显,而东部和南部基本保持不变,维持较低的水平。
(3)由材料“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市)”可知,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昆明由原来的中高水平发展为高水平,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
(4)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区域城镇化,促进了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从事第一产业向从事第二、三产业转变,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向城市集中,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而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部分生产要素和新的社会观念向乡村流动和渗透,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点评】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规模和面积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可以改善环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也可以破坏环境,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和生态破坏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另外还可以产生交通及居住条件差、失业和就业问题突出、社会秩序混乱、内城衰落等现象。
28.【答案】(1)国内外市场广阔,电商拓宽市场;靠近京沪高速公路,临近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便捷;政策优惠;科技水平较高;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丰富等。
(2)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品质好,知名度高;市场广阔;产业链完整;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完善信息平台和网络,加大宣传;通过电商推广,增强品牌效应;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观光旅游业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等。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可知,宝应莲藕产品除国内销售,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宝应莲藕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广阔,该县农业农村局精心精细帮办服务,认知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并携手“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商将宝应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电商拓宽了宝应莲藕产品市场;宝应县先后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导生产主体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科技水平较高;看宝应县地理位置图可知,宝应县靠近京沪高速公路,临近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便捷;莲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江苏省宝应县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有莲藕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江苏省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等。
(2)依据材料可知,宝应县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宝应莲藕产品主要为水煮莲藕、盐渍莲藕、冷冻莲藕、保鲜莲藕等,产品品种丰富,宝应县先后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导生产主体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莲藕品质好,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知名度高,市场广阔;宝应荷藕生产已形成种植、加工、流通、观光、科技、文化“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宝应荷藕产业链完整;莲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宝应县有莲藕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莲藕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为了让宝应县荷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和莲藕生产的企业应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和网络,加大宣传;通过电商将宝应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增强品牌效应;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品质;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从莲藕田的景观欣赏到参观荷藕产品的制作过程,再加上产品的品尝和购买的各环节,发展观光旅游业,推进荷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等。
【点评】首先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更容易发生变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2021·山东)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解析】【点评】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医疗水平,文化教育等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1.读图, 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较快,常住人口变化比较小,生育政策调整、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ACD错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对常住人口总数影响不大,B正确;
故答案为:B。
2.A、人口老龄化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多,人常住人口会增长迅速,A错误;
BC、GDP增长缓慢,就业机会少,环境承载力下降,生存环境变差,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错误;
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减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增大;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3. A、采矿业为支柱的城市为避免矿尽城衰,面临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有落户政策,户籍人口变化也不会大增,短期可能会减少 ,A错误
BD、旅游业和物流业为支柱的城市,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多,常住人口会迅速增加,图中常住人口近几年变化缓慢,BD错误;
C、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为我国地级市,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2022年2月24日以来乌克兰有超过300万难民进入波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而进入美国的难民人数不足1000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今年2月以来乌克兰难民大规模流入波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经济 C.战争 D.自然灾害
5.造成乌克兰难民数量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经济 C.空间距离 D.交通
【答案】4.C
5.C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
4.由我们从日常了解的信息可知,促使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而乌克兰人部分逃离乌克兰成为国际难民,显然是军事战争原因,C正确;与经济、气候、自然灾害这些因素无关,ABD错误。故答案为:C。
5.此次事件造成乌克兰难民大量涌向欧洲,而进入美国的难民人数很少,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空间距离,乌克兰和欧洲相邻,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难民逃离乌克兰就近选择了进入欧洲,C正确;而欧洲国家与美国比较,气候、经济的区位优势不明显,AB错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选择到欧洲避难,与交通距离近、交通费用低有关,是由空间距离近导致的,所以最主要的因素不是交通而是空间距离,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西部地区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7.关于图中该地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及乡村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B.农业用地和林地面积大,居住地和公共用地面积小
C.民居多尖顶,便于排水
D.民居密度大,人口稠密
8.东部某发达省份对该搬迁的乡村进行精准产业扶贫,根据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番茄、辣椒、红枣、枸杞等“红色产业”,影响该地区“红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
A.气候 B.水源 C.政策 D.科技
【答案】6.A
7.A
8.C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分类:可分为 居住区 、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还包括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商业用地。2.特点:(1)总体上看,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区几平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等点缀其间。
6.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BCD错误。故答案为:A。
7.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一般可分为
居住区 、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等,总体上看,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简单。A正确;图中有时令河、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该地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林地面积大不会很大,B错误;该地区降水少,民居多平顶,C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人口不会稠密,D错误。故答案为:A。
8.题目中明确指出是东部某发达省份对该搬迁的乡村进行精准产业扶贫,根据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番茄、辣椒、红枣、枸杞等“红色产业”,所以“红色产业”的布局和精准产业扶贫政策紧密相关,所以该地区“红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政策,C正确;这里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科技水平不高,这些都不是影响该地区“红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骑楼是一种近代城镇沿街商住的建筑,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骑楼的下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具有中西合壁的特有建筑。下图为我国某地老街的骑楼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区中,这种骑楼建筑遗存也比较多的是(  )
A.北美 B.中亚 C.东南亚 D.欧洲
10.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是(  )
A.多风沙 B.防寒保暖 C.湿热多雨 D.地势低平
11.骑楼的建筑风格能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特点是(  )
A.开放性和包容性 B.封闭性
C.迁徙 D.天人合一
【答案】9.C
10.C
11.A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点评】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骑楼可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
9.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楼顶为坡度较大的屋脊,便于排水,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留出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根据这些特征可知,骑楼适合在气候炎热、降水较多的地区修建,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丰富,是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地区,这种骑楼建筑在东南亚遗存也比较多,C正确。骑楼适合在气候炎热,降水较多的地区修建,北美、中亚、欧洲,这些地区都不具有这些气候特征,不是骑楼主要集中分布地区,所以这种骑楼建筑遗存也比较少,ABD 错误,故答案为:C。
10.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楼顶为坡度较大的屋脊,便于排水,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的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适合在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的地区修建,C正确;骑楼的窗户较大,上楼下廊,不利于防风沙侵袭,也不具有防寒保暖的功能,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多风沙 和防寒保暖,AB错误;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建筑格局利于行人避雨不具备利于排水的功能,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地势低平,D错误。故答案为:C。
11.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可骑楼的造型一般不用正宗的欧洲柱式建筑或拱廊,骑楼是一种欧洲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骑楼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具有中西合壁的特有建筑,能体现的当地地域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A正确;不能体现当地具有封闭性、迁徙和天人合一的地域文化特点。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人员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根据人员出行时间推测该地区最可能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旅游区
13.与2000年相此,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减少 B.道路便利
C.出行方式改变 D.出行距离增加
【答案】12.B
13.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面积大小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人口昼夜变化特点:商业区昼多夜少、住宅区昼少夜多、工业区昼夜变化不大。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出行时间主要在清晨和傍晚,白天的出行较少,因此属于住宅区,B正确;商业区白天人多,夜间人少,A错误;工业区人流量昼夜变化不大,C错误;旅游区白天人多,夜间人少,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答案为:B。
13.甲时段为中午下班休息时间,与2000年相此,2012年出行比例下降,说明人们中午回家休息的比例下降,主要原因是出行距离增加,中午下班可能不再回家,D正确;对于我国来说,一般大城市人口数量最可能不断增加,A错误;道路便捷不会使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B错误;出行方式改变不会只使得中午时段出行比例下降,且出行方式一般是越来越便利,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常熟期中)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中段,未来将以人工智能为特色,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业态,集中力量招引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新一代芯片设计研发等领域,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人才,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顶尖特色的人工智能小镇。下图是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①交通便利②地价便宜③技术先进④环境优美⑤政策支持⑥劳动力廉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5.人工智能小镇得以发展,说明(  )
A.人工智能小镇服务模式成熟,可以在全国广泛推广
B.新兴服务业模式彻底取代传统模式,成为发展主流
C.人工智能可以完全替代人手工劳作
D.科技因素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
【答案】14.C
15.D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 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中段,未来将以人工智能为特色,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业态,集中力量招引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新一代芯片设计研发等领域,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人才,全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顶尖特色的人工智能小镇。
14.人工智能小镇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中段,地价不便宜;它依托大学、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技术先进;这里是高科技产业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人工智能小镇的建设得益于政府的支持;该产业需高科技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选C正确。
15.人工智能小镇的发展,在杭州启动,是智能产业发展的引领,并不能说明其模式已成熟,A错;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但不可能彻底取代传统模式,B错;人工智能可大大减轻劳动力压力,但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手工劳作,C错;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表现,说明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正确。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云南蔬莱品种丰富,绿色生态口感好,是全国重要的夏秋补淡蔬菜基地。云南定位于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蔬莱生产、加工、交易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16.云南成为全国夏秋补淡蔬菜基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市场 B.地形 C.技术 D.光照
17.云南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蔬菜交易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态 B.完善交通 C.改良土壤 D.拓展市场
【答案】16.B
17.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首先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16.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全国处于生产淡季,云南成为全国夏秋补淡蔬菜基地,因云南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热量相对不足,适宜蔬菜生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B正确;市场、技术、光照都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A、C、D三项。故答案为:B。
17.读材料可知,云南作为我国沿边省区,拥有面向南亚、东南亚独特区位优势,从云南农业发展的大局考虑,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蔬菜交易中心,主要是南亚、东南亚人口众多,有利于拓展蔬菜的消费市场,D正确;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蔬菜交易中心与保护生态、完善交通 、改良土壤关系不大,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 2020年,为满足“新冠”防疫需求,企业转产成为了一种新的业态,2019年底,我国拥有资质生产医用口畦和防护服的企业为345家和39家,至2020年3月底,两类企业分别增加了554家和203家。图1为截止2020年3月底我国转产防疫物资企业行业类型及数量占比,图2为口畦生产工艺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新冠疫情爆发后企业转产生产口罩和防护服,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政策 D.集聚效益
19.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  )
A.商贸联系 B.科技联系
C.信息联系 D.生产协作联系
20.图1中五类行业能够快速转产,主要是自身(  )
A.具有防疫物资的生产历史 B.距离消费市场近
C.与防疫物资技术关联度高 D.流动资金更雄厚
【答案】18.B
19.D
20.C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点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区域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聚集,工业聚集形成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聚集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由于工业地域的集中性强,工业发展带来某些生态环境问题,破坏当地的环境,因此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治理,保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
18.2020年2月新冠疫情十分严峻,国内和国际防疫需求大量口罩,而原有囗置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国很多企业快速转向生产口罩,由此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B正确;口置生产对原料要求不高,原料不是影响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囗罩的因素,A错误;政策对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囗罩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是在囗置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政策不是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口罩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集聚条件在疫情期间并不没有大的改变,不是很多企业转向生产囗置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19.读图可知,囗置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各道工序由若干个具有生产联系的工厂来完成,图中显示,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罩加工厂之间存在投入一产出联系,它们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生产协作联系,D正确;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口置加工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商贸联系但主要是生产协作,A错误;无纺布卷料生产厂与囗置加工厂的技术要求都不高,它们之间的科技联系和信息联系相对较少,故B、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
20.图中五类行业的生产过程与防疫物质的生产关联度较高,所以能够快速地转产,故C正确;批发零售业、技术服务业都没有防疫物资地生产历史,A错误;防疫物资采用交通运输,所以不需要考虑距离市场地远近,B错误;五类产业并没有表现出流动资金雄厚,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  )
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产业③石油化学产业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2.与北京将首都钢铁厂旧厂改造成2022年冬季奥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的意义无关的是(  )
A.降低冬奥会比赛训练场馆的建设成本
B.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
C.有利于工业遗址的保护和传承
D.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旅游业等
23.两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①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
②两地的煤炭资源、铁矿资源都十分丰富
③两地的水资源丰富
④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
⑤两地均技术力量雄厚,高素质劳动力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21.B
22.B
23.D
【知识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钢铁工业区位选择
【解析】【点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区域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聚集,工业聚集形成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聚集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由于工业地域的集中性强,工业发展带来某些生态环境问题,破坏当地的环境,因此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治理,保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钢铁产业和石油化学产业和机械制造业;而软件研发产业是技术指型产业,影视文化产业是创作和销售为主,是一种新兴产业,需要靠近技术人才、信息发达,市场广阔的区位,因此都不可能向河北扩散。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22.北京将首都钢铁厂旧厂改造成2022年冬季奥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可以降低冬奥会比赛训练场馆的建设成本,同时有利于工业遗址的保护和传承,既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旧厂改造是做为体育训练场地和之后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地,不是做为居住地开发,与提高城镇化水平无关。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3.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是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①正确;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④正确;两地均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学众多,均具有技术力量雄厚,高素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⑤正确;而京津冀地区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长江三角洲地区煤炭和铁矿资源不丰富,水资源充足,②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金店一条街”,完成下面小题。
24.“金店一条街”一般分布在(  )
A.市中心 B.高速公路的服务区
C.住宅区周边 D.交通干线与环城线交汇处
25.影响“金店一条街”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租 B.政策 C.市场 D.历史
【答案】24.A
25.C
【知识点】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商业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地带。商业中心形成条件:一为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三人口因素是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四其他因素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指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军事因素等,它们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店一条街”属于商业街,而且金店内的商品属于高档商品,而且以单件零售活动为主,需要大量的消费人群,因此布局在流动人口最多的市中心,A正确;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人口流量少,即使有商店也只是方便停车人临时的生活必需品,B错误;住宅区周边流动人口少,商业活动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便民超市或者特色美食店铺等,C错误;交通干线与环城线交汇处交通便利,但流动人口也比较少,一般布局批发市场,D错误。故答案为:A。
25.“金店一条街”经营的是高档商品的销售活动,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靠近最大的消费人群,C正确;地租因素影响其布局,但往往金店一条街布局在地租水平最高的市中心,可见地租因素对其布局影响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政策因素和历史因素对商业活动布局的影响较小,B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26.(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下图示意亚洲中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
(1)推测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2)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3)与B区域相比,判断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4)分析图示区域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答案】(1)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沿高山山麓冲积扇分布;沿河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2)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3)高(或大);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发程度较高。
(4)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社会经济条件。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为中亚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匀;尤其是沙漠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口稀少。在干旱地区人类要在此生存,首要的条件就是水源,有了水才能生存,山麓冲积扇是山区的河流流出山口泥沙沉积形成的,这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十壤肥沃,适官人类生存、居住,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山麓冲积扇;河流为干旱地区提供水源,人口主要沿河主要分布;交通便利会有更多的人流物流在次集聚,人口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该地亚洲中部地区,属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尤其是沙漠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是低。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整体较干旱,故影响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3)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文化教育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读图可知,B地区位于沙漠地区,风沙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生存,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A地区位于高山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较高;高山顶雪融水多,河流流经,水源较充足,水质干净;离城市比较近,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科技水平较高,文化教育条件好;靠近铁路,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此,与B区域相比,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政治变革、战争、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该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生产生活对水资源需求;该地区沙漠广布,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该地资源消耗加剧,污染物排放变多,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使得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因此,亚洲中部地区不适宜人口大量迁入。
【点评】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是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保持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措施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而发达国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上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7.(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8月26日,云南省政府发布《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市)。该区域面积占云南省的29%,人口约占44.02%。
材料二:下图为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示意图。
注: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城镇化的具体表现。
(2)概括十年间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特点。
(3)简述建设滇中城市群的有利条件。
(4)简述该区域城镇化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1)城市的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数量增加等。
(2)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特点;时间上,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上升较为明显,东部和南部基本保持不变。
(3)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
(4)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由材料“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的具体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即城市的人口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图中由2005年到2015年期间,出现了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地区且面积扩大,中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中低水平等各等城市化城市都有所增加,低水平人口城镇化范围减小,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数量增加等。
(2)时空变化需要分析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读图可知,在空间上,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分布不均匀,中部城镇化水平较高,四周城镇化水平较低。在时间上,从2005-2015年,区域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上升较为明显,而东部和南部基本保持不变,维持较低的水平。
(3)由材料“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市)”可知,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昆明由原来的中高水平发展为高水平,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快。
(4)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区域城镇化,促进了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从事第一产业向从事第二、三产业转变,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向城市集中,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而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部分生产要素和新的社会观念向乡村流动和渗透,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点评】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规模和面积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可以改善环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也可以破坏环境,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和生态破坏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另外还可以产生交通及居住条件差、失业和就业问题突出、社会秩序混乱、内城衰落等现象。
28.(2022高一下·赣榆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藕的生长习性
莲藕性喜温暖,不耐寒不耐旱。生育期间要求光照充足,不耐阴。莲藕绝对不能缺的就是水,要求土壤肥沃、深厚,以富含有机质达2%~5%的冲积壤土或黏壤土为最适。莲藕分池藕和田藕两种,其中田藕的莲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保水性好。
材料二:江苏省宝应县荷藕产业情况
莲藕原产于印度和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江苏省宝应县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宝应莲藕产品主要为水煮莲藕、盐渍莲藕、冷冻莲藕、保鲜莲藕等,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该县农业农村局精心精细帮办服务,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并携手“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商将宝应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我县先后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导生产主体科学施肥、合理用药。
宝应荷藕产品年总产值达20亿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值12亿元,包装精美的藕酒、切盘可吃的糯米藕、开袋即食的藕片零食……已形成种植、加工、流通、观光、科技、文化“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宝应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做足荷藕文章,着力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推进荷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材料三:下图为宝应县地理位置图
(1)简述宝应县荷藕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2)简述宝应县成为“中国荷藕之乡”的原因。
(3)运用所学知识,对宝应县荷藕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国内外市场广阔,电商拓宽市场;靠近京沪高速公路,临近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便捷;政策优惠;科技水平较高;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丰富等。
(2)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品质好,知名度高;市场广阔;产业链完整;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完善信息平台和网络,加大宣传;通过电商推广,增强品牌效应;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观光旅游业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等。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可知,宝应莲藕产品除国内销售,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宝应莲藕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广阔,该县农业农村局精心精细帮办服务,认知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并携手“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商将宝应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电商拓宽了宝应莲藕产品市场;宝应县先后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导生产主体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科技水平较高;看宝应县地理位置图可知,宝应县靠近京沪高速公路,临近京杭大运河,水陆交通便捷;莲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江苏省宝应县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有莲藕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江苏省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等。
(2)依据材料可知,宝应县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宝应莲藕产品主要为水煮莲藕、盐渍莲藕、冷冻莲藕、保鲜莲藕等,产品品种丰富,宝应县先后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引导生产主体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莲藕品质好,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少量出口到美国和东南亚地区,知名度高,市场广阔;宝应荷藕生产已形成种植、加工、流通、观光、科技、文化“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宝应荷藕产业链完整;莲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宝应县有莲藕适合生长的自然条件,莲藕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为了让宝应县荷藕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和莲藕生产的企业应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和网络,加大宣传;通过电商将宝应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增强品牌效应;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应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品质;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从莲藕田的景观欣赏到参观荷藕产品的制作过程,再加上产品的品尝和购买的各环节,发展观光旅游业,推进荷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等。
【点评】首先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更容易发生变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