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6-08 09: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考点一: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
①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
②完成事时间:19世纪上半期。
③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④产生的新型产业部门:金属冶炼业、机器。
⑤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
⑥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⑦特点: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它主要是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⑧对中国的影响: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开始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
②完成事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主要标志: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④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⑤交通工具: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⑥动力能源: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⑦实质: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⑧特点: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侧重于工业革命。
⑨对中国的影响: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⑩中国落后的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②主要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③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④交通工具:宇宙飞船。
⑤动力能源:原子能和核能、太阳能。
⑥实质: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⑦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⑧对中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⑨思考与启示: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报国,科技强国。
考点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及影响
火车、铁路 汽车、第一条汽车生产线 飞机
发明人 史蒂芬孙 卡尔本次、福特 莱特兄弟
影响 火车的发明促进陆地交通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 汽车工业很快在一些国家建立起来 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理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改进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2.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2.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①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③都多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经济走向全球化: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人类智力划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经济走向全球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4.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①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②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病毒等。
③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考点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力的局面——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确立和丧失原因是什么?
⑴确立原因: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②英国拥有广泛的殖民地。
⑵丧失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主义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②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鼎力的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考点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㈠全球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货币取代土地成为财富的象征,从而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2.新航路条件:①客观条件:a.地圆学说的流行;b.中国指南针传入欧洲;c.航海经验的积累;d.造船技术的进步。②主观条件:a.航海家积极探险的精神;b.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c.西班牙、葡萄牙政治上实现了统一,王室的大力支持。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葡萄牙)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了通向印度的航路——麦哲伦(葡萄牙)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先后走上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道路,一方面殖民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造成当地贫穷与落后,另一方面掠夺的财富投资与欧洲的商业,加速欧洲 封建社会的结束与资本主义的形成。
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原因: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④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①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③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④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⑤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⑥国际组织的建立。如;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①利: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企业可更多自由地在世界范围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
②弊: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㈤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㈥试题演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一: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图片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⑴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来自于哪两种机器?
⑵材料二中的“信息网络”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它属于哪个领域?
⑶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请提一条合理化的
建议)
2.现代(学术界也称为近代化)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最新篇章。下面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坐
标系》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来源:2003年何传启《东方复兴》
(注:工业文明成熟阶段指1914~1945年,其主要特征是家庭机械电器化、混合经济。工业文明过渡阶段指1 946~1970年,其主要特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⑴最早进入图中人类文明工业时代起步阶段的是哪个国家?该起步阶段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该阶段在交通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农业文明时代的工厂逐渐被什么取代?
⑵人类文明进程到达图中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最突出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阶段人类交通工具又有哪些进步?
⑶据上图,说明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哪一文明发展时期?
⑷分析图中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说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3.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标志中国人民向太空进军的步伐迈进了一大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结合所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次工业革命中哪些交通工具的发明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请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形成了“地球村”,你认为对这一变化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
⑶“神舟八号”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的成就?你认为我国当今不断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⑵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⑶多年来,政府关注民生,大力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电器的出现最早得益于哪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批新的交通工具,也形成了陆海空相互交错的交通网络。
⑷19世纪末,人们要外出旅游选择最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改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
(2)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联系三次科技革命,写出一个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事例。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 随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入,许多原来局部的地区性问题,现在都变得普遍化、
全球化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因素。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孕育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全球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竞争,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并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哪一年?中国又是哪一年加入这一国际组织的?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试举两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给你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飞机零件供应地 材料二 资本的跨国公司(漫画)
材料三 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已有63000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达70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0%。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中国为积极适应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作出了哪些努力?
(3)有人认为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也有人认为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利,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有什么作用?
(2)欧盟成立于哪一年?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3)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到欧盟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请你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2)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