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
学 科 语文 课 题 第一单元 第3课 《春》
集体备课时间安排 主备方案完成时间
主备教师 授课班级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 2.提问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研讨法 准备
板书设计
春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写春天的现代新诗。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既写出了大自然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教师选取了学习诗词重要的鉴赏方法,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鉴赏诗歌,体会情感,最终使学生可以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比较阅读,以及诗词创作。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学完必修五本教材,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技巧已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们还不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诗词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利用这一堂课帮助学生去灵活运用所学的诗词鉴赏方法,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目标
1.提供阅读材料和导学案,帮助学生借助资料,自主了解关于穆旦的文学常识。 2.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鉴赏诗歌,体会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学习借助意象思考诗歌情感的鉴赏方法。 4.通过体会诗人对生命之春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5.通过点拨,帮助学生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写作练习。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难点:通过点拨,帮助学生体会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写作练习。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5分钟 导语:今天是4月9日,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在《诗经·小雅》中,古人用“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来盼春 ;韩愈用“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来惜春;晏殊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来赞春。可见,中国古人自古爱春,那么,还有那些诗句含有“春”字呢?我们来一场飞花令吧! 以上我们说的都是古诗词,现在来看看一位现代主义诗人眼中的春。 1.通过老师导入走进“春”的世界,在老师举例的诗句中体会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2.举手抢答含有“春”字的诗句,进行飞花令比赛。 1.以古典诗词引入“春”这个话题。通过诗词大赛,增加学生古诗词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走近本诗。
音读课文 1分钟 初读指导: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词与词的关键,读出句与句间的自然连接。
用心朗读, 齿颊留香 2分钟 1.初读指导,正音,断句 2.思考:这首诗想表达什么主题? 3.知人论世,再次思考主题。 1.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生齐答。 3.学生结合预习材料,说自己了解 的穆旦,进行文常接龙的游戏。 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词与词的关键,读出句与句间的自然连接。 2.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再次思考主题。
“情”读课文 1分钟 “情”读指导:细心研读,思考含义。
细心寻找,意象传神 20分钟 1.意象: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1分钟 2.分别把两节的主要意象圈起来。在表格内分析划线部分的深层含义。小组讨论3分钟 师生讨论14分钟 3.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1.复习意象相关知识点。 2.找出意象。 3.分析划线句子含义,小组讨论。 4.学生进行小结,记笔记。 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自主讨论法有助于同学间相互交流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答案。 3.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师生互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意”读课文1分钟 以理解诗歌意义、内容为目的,借助诗歌内容与诗句之间形成的联系,从意义角度把握诗歌情感。
(三)潜心对比, 拨云见日 2分钟 思考:对比两个版本的异同,思考穆旦定版中的“春”除了象征“生命”,还能象征什么?(提示:借助意象) 女郎-----爱情的焦灼和迷惘 1.利用比较阅读法。 2.锻炼思辨能力,加深理解。 3.通过练习深刻理解意象和主题的关系。
(四)真心交流,绽放生命 3分钟 当生命中青春、理想等欲望被点燃,却又无法自由绽放使你陷入了焦灼和迷惘时,你对佛系青年的做法怎么看? 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诗抒情,小试牛刀 8分钟 1.看看学生眼中的春天 2.若请你为你眼中的“春”写首小短诗,你会怎么写呢? 1.根据摄影和绘画作品来深入体会。 2.课堂写作,课上集体交流。 引入两个儿童写的诗,鼓励学生课堂写作,激发灵感。
结语 1分钟 愿春风在拂过我们脸庞的同时,也吹进我们的心田,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像穆旦一样,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布置作业 1分钟 1.把你写的小诗发到班群,进行交流。 2.比较阅读:1937年4月艾青写的《春》,试比较两首诗歌中作者想表达的不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