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汉家寨》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汉家寨》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11:5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信息及教学设计表
学校 敦化市实验中学
姓名 性别 年龄 执教课程 语文
职称 职务
学生年级 高二 课名 汉家寨
课程目标及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 课程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引导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1.理解“汉家寨”独特的环境,在个性化的语言中把握作者的情思,探究“汉家寨”的意蕴。【教学重点】2.感悟“坚守”的精神美及其现实意义,提升文化素养。【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理念: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安排“读——品——悟——究”等环节,遵循“文以载道”的原理,引导学生从文入手,缘文释道,因道悟文,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所感悟和思考,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基于课程目标,而又不等同于课程目标,一定要小切口,具体地解决文本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了高一一年对阅读知识的积累和掌握。都是对散文学习的良好铺垫。但是对张承志散文的接触还是不多的。另外学生生活比较安逸,生活阅历浅,要达到真正理解作品思想,提升个人认识仍然有一定个难度。
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汉家寨》侧重写景,更多地写现实,思想感情属于内敛型。 它只写了汉家寨一处风光,看似形不散,其实也散,你看,这里既写自然又写社会,既写现实又写历史,既写外景又写内情,怎说不散其神则 体现为情感的线索,这情感集中地凝聚在“坚守”这一情结上。
学生学法指导 主要凸显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授课第一阶段采用谈话法、质疑法,让学生说出预习所得与疑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第二阶段会根据学生课堂的理解程度而由文字的表层向思想的深度纵深。第三阶段主要采用拓展评价法,联系现实,让我们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生命神奇,人生精彩!没有在大自然的苍凉中独立行走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生命的渺小与孤独;没有在绝境中挣扎过的人,永远无法真正体会生命的顽强与伟大。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在鉴赏文章之前,消除对大漠、丘陵环境的陌生感,以便自然切入。二、整体感知作为一篇游记,本文以游踪为线索。请同学们以文章为书写内容的空间变换为依据,给文章三个部分分别拟写小标题明确:走近汉家寨 走进汉家寨 离开汉家寨 追问:这三个部分分别侧重书写什么内容?明确:景物、人物、情感分析鉴赏:请同学关注文中写景文字,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词、句,乃至段落,感知汉家寨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预设部分: 重点词语:宁寂、包裹、试探…… 空旷宁静、四顾无援、两眼幻视、满心幻觉…… 关于色彩词语的运用 拟人、对比等手法 衬托等手法 几间破泥屋(人烟稀少贫困)以及重要比喻句(写其没有生机)……小结:空旷、死寂、荒凉:恶劣过渡语言:这里的环境特征是一篇苍凉、死寂,让你感觉“恐怖”、“荒凉”,“无助”,这里的生存条件是如此恶劣。选用28段中的一个词,那便是“绝地”。然而在这样的绝地中居然有人的存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地的人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由景及人问题设计:1.此地的人又会有怎样的特点?明确: 老人 饱经风霜、木讷、迟钝小女孩 天真好奇2.如何认识老人与孩子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老人象征了历史与过去,而孩子则意味着现在与未来,生命的繁衍与延续。有代表性的个体代表了在汉家寨生活的群体,甚至于这里的生命现象。代代相传,永恒不息。3.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以环境的恶劣反衬汉家寨个体生命的弱小,从而更有力地体现其生命的顽强,乃至最终强有力地彰显其生命的可贵。以个体生命的弱小来抗争环境的重压、生命的无常。从来都是伟大的。如海明威笔下的桑迪亚哥……一切文学皆文学,文学作品塑造刻画的个体无不指向人生、人性、人类等大命题,而使其具有代表意义及普世价值。(三)“坚守”的深刻含义1.汉家寨人坚守着什么?一种传统,先辈给后辈留下的土地,坚守生存……。诵读13段来感受汉家寨人坚守的力量和勇气。2.作者坚守的是什么?明确:有人说散文的价值在于用精神指引精神,用灵魂去征服灵魂。作者张承志在汉家寨精神的感召下也走上了“坚守”之路。老师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句,编制一首小诗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所汲取到的力量:我离开了那 扎根于如此悲凉严峻风景中的汉家寨也只能忍着心中的激动带着那决绝的气概遗憾地离开坚守,已渗入血脉可是坚守什么呢?是的,我不知道只觉得那份厚重即便是在美国,在日本也未曾离开直到最后,张承志也未言明坚守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张承志背景资料。明确:在这里,“坚守”不仅是坚忍与顽强,更是一份知识分子的良知,是对家园、对国、文化,信仰的执着保护,怀念 追求不离不弃的信念。3.拓展:我们又当坚守什么呢?明确:不要求学生在回答时有所谓的标准,但应有具体的指向。即在充满物欲与诱惑的今天,不忘初心,坚守真、善、美……设计说明:由景及情,由情入理。这样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够有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作为散文,以“形”为体,以“神”为用。之前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走进去,即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思想,也即尊重文本。而“拓展部分”是为了走出来,培养学生以文学来指导自我人生的意识。为我所用,学以致用。四、总结全文五、布置作业: 有人说:“汉家寨精神从反面看是保守的、封闭的,坚守不可取。”你怎么看?设计说明:作业是为了延伸课上知识而设计,让课内知识更有深度,盘活知识。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具有一种思辨思维。六、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资源 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反思 1.在“走进汉家寨”这个环节中,初衷是快速通过,可实际上耗用的时间偏多。当时有些急躁。课后反思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能够与学生切实地走进文本、抓住文本,一些句子初读时不知所云,读到后面就会豁然开朗。从开头以景物描写为主的部分讲起,再讲到后面作者要张扬的坚守精神,可能更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领悟其神,水到渠成。2.“目中有人”是本次授课最大的收获。“人”是指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设计之初忽视了对学情的摸底、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把握。备课时只是更多地考虑文本的解读和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设计应该是在学生认知水平之上的设计。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想知什么是应当要关注的,否则所谓的教学设计只能是假设计。然而随着课程的推进,因势利导,在生成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课虽已讲完,但对课的思考却不会结束。
注:1.表格中,带“*”号的栏目内容可根据实际设计选择是否填写。
 2.表格可以自主添加附页。
走近汉家寨
走进汉家寨
离开汉家寨
坚守
汉家寨人的坚守
张承志的坚守
我们的坚守
汉家寨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