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12:0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床(昌耀)》教学设计
选自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欣赏》
题 《河床(昌耀)》 一课时 整理人:安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寻找诗人独有的西部意象,体会西部意象所蕴含独特的深意。2.体会词人赋予“河床”的深厚情感。3.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化对民族精神的认知。4.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5.初步品味西部作家及诗人的高原气质。过程与方法:通过意象分析,理解诗人情感。通过诵读与写作,强化本诗象征意蕴及思想感情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1.体会词人赋予“河床”的深厚情感。
难点 1.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化对民族精神的认知。
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1.熟读诗歌,深入理解,课后鉴赏。2.复习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弄清意象,体悟情感,写作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3分钟) 1、课下,老师给大家印发了关于昌耀其人及其作品的补充资料,并要求大家阅读这首诗。现在每小组派一位发言人来说说你们的阅读初感受。(可以在内容、情感及语言等方面引导、归纳)。 小组派一名发言人谈谈阅读感受。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作铺垫。
定向导学(2分钟) 这首诗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丰富的意象群。意象群里最核心的意象是什么?其它的意象都有哪些? 回答诗歌的线索问题,渐渐深入到诗歌内部。 由具体问题引入到诗歌内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及方向。
自主学习(5分钟) 那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试着给它们分类并从任一个角度来鉴赏这首诗里的意象吗?(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的方式,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合作交流与探究(10分钟) (1)(外)形:纵横 宽阔浩荡 屈曲 下陷 切开 滋润 干枯 沟壑纵横 大千众相 (内)神:坚实宽厚 雄性美 富有使命感 博爱 古老 历经沧桑 雄悍 粗犷 不屈不挠 原始 神秘 不断创造 生命力旺盛(2) 动物意象:自然地理意象:人物意象:(3)原生生命力的张扬 英雄情绪的歌颂 野性力量的凸显 悲壮意识的流露 交流答案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问。 深入思考,交流互助,训练学生表达和概括能力,并在质疑中深化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完成教学重点。
精讲点拨(3分钟) 诗人创造“河床”这个意象的目的是什么?1.象征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2.明河床是英雄的象征,是先驱者的象征,也是一个文化深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它大气沉稳,它自信厚重,它甘于奉献,它众象万千,它创造,它博爱,它富饶,它培育生命,它栽种希望。历经劫难却百折不挠,肩复使命从不忘记。今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种万众启盼的复兴。潮汛即将到来,潮汛已经到来! 认真思考并明确这首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使学生明确诗歌的表达技巧及作用。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并通过概念的明确及教师的点拨,突破教学难点。
有效训练(15分钟) 4、满怀深情地再次诵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并推荐读。(配乐朗诵)师:我确实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的潮汛已经到来,它就在大家激情的诵读声中。5、除了声音可以表达这种深情,我们的笔也同样可以。请大家仿照第五节的写法,按照如下的句式,采用有特点的意象来写一组排比句。(出示PPT)师:我再次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的潮汛已经到来,它就在大家富有创造力的笔下。 学生朗诵、推荐读,创作一小节诗。 学生再读,深化对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而仿写更是用写作的方式强化了这首诗歌的句式及修辞特点,并更进一步地理解诗歌。对意象及诗歌形式加以写作运用,强化诗歌鉴赏与创作能力。
课堂总结(1分钟) 6、昌耀是西部高原孕育出来的杰出诗人。西部高原不仅给了他精神上的滋养和温暖,也给了他艺术上的独特发现和灵感。这种鲜明的地域风格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同样的,我们本册书中还有一位回族作家,张承志,他也是一位西部作家,我们可以课下完整阅读他的《汉家寨》。(出示PPT)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西部独有的意象、景观及那种粗犷的原生力量。现实世界中既有巧克力般精致的生活,也有贫瘠的土地荒凉的高原这般原生有力的生活。 倾听。 开拓学生思路,给学生阅读以方向上的指引,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布置作业(1分钟) 7、阅读《汉家寨》,探究两篇文章在意象景观与内在精神上的相同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小文。 在周记本上完成作业。 要求学生在本课的基础上,强化比较阅读的习惯,并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河床 昌耀 意象(大千众象) 修辞与句式 (人称与排比)
课堂反思 这节课在推荐诵读(配乐朗诵)的那一环节,学生们自发地给了掌声;在写作交流部分,学生们也有了掌声。这两环节确实呈现了比较精彩的学生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小组交流部分,关于“母狼”及“雪豹”的“默默”与“目送”状态的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质疑与讨论中,他们有了互动,有了竞争,,有了精彩,让这节课的重点得到了深化,而且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是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的,所谓教学相长就这样生动地体现出来。但是我自己对时间的把握及诗歌的理解深度上还有待加强;教学创意上也不够新颖,课堂节奏的把握与控制都不够自如,我自己会在以后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