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妈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妈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12: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现代文明意象选取的作用,分析对比手法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情感,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手法,体会诗人对妈妈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凝定在文明之外的妈妈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母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母亲如蜡炬,成灰泪始干;母亲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古今中外赞美母亲的文章有许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非的《妈妈》,同诗人一起赞美生养我们的妈妈。
二、朗读诗歌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个别朗读。
4、全班齐读。
三、内容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表现手法、人物形象、主题四个角度品读诗歌。
(一)意象分析
1、快速浏览整首诗,诗人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描写城市与农村?
城市 物:地铁 电车 飞机 点钞机 印钞机
人:玛丽莲·梦露
农村 物:山坡 柴禾
人:妈妈
2、城市和农村分别有什么特点?
城市特点:繁华热闹 交通便利 生活富裕
农村特点:闭塞落后 交通不便 生活贫困
(二)表现手法赏析
1、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
(1)对比内容:
同样的行走,城市里有地铁,有电车,有飞机,无论多么邻近和遥远,他们凭借这些交通工具轻松而舒服地来回穿行,而母亲却只能背负沉重的生活,佝偻地“爬”行在山坡上;
同样是财富,城市人是在“哗哗的点钱声和刷刷的印钞声”中享受着劳动的价值与欢乐,母亲呢,只能面对向晚的夕阳,无言地在自己的背上再添加一点柴火;
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们以青春、美丽和肉体,这些女性天生的禀赋,享受着生命的欢乐和社会的膜拜,引领着时代和时尚,而母亲,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计中,在乡村小鸟的翻飞中,度过了她最美丽的青春,四十六岁了,还在为着无边的苦难而忧劳,除了身边的乡土,外面的世界与她无涉,她的全部精力和意志只是背回更多的柴火。
全诗20句有15句写现代文明,只有5句写妈妈的生活状态,现代文明普遍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就与乡村世界形成较大的反差,暗示出妈妈生活的窘迫和视野的局限。
(2)对比作用: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三)人物形象分析
问题1.诗中正面描写妈妈的诗句有哪些 ?
答:妈妈,今天你已经爬了两次山坡
妈妈,今天你已拾回了两背柴火
天黑了,四十六岁了
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
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
问题二2.诗人笔下的“妈妈”具有什么特点?
分析:勤劳能干,坚韧上进,朴素质朴,远离都市文明的农村妇女形象。
(四)主题探究
有人认为本诗是赞美歌颂母亲的,也有人认为是揭示现代文明与乡村文明的距离,同学们你怎么看?(学生们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分析:通过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巨大差别的对比,通过乡村现在还需要拾柴生火这一细节,写妈妈为家庭操劳,以一种生命的广度来赞美歌颂妈妈,妈妈不单单是作者的妈妈,他是所有农村的妈妈,所有城市的妈妈,是千千万万个妈妈集合,她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五)答疑解惑
学生问: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长裤吗?
分析:玛丽莲·梦露作为都市女性的代表,她们可以尽情享受青春,展示生命的美丽,有自己的事业,过着舒适而尊贵的生活。
妈妈是一个偏僻山村长大的中年女性,妈妈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她的乡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妈妈是广大偏远农村贫穷、朴素的母亲形象的代表。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玛丽莲.梦露的青春时尚,更衬托出了母亲的勤劳朴素,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六)、练一练:心灵感悟:捕捉生活中妈妈感动我们的瞬间
(七)、课堂小结: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妈妈。妈妈,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风雨人生路,让感恩与你我同行。在此祝所有妈妈幸福安康,愿祖国母亲繁荣富强!
(八)、板书设计:
妈 妈
江非
城 市 农 村
地铁 对比
电车 山坡 勤劳能干
飞机
对比
玛丽莲.梦露 妈妈 坚韧上进
点钞机 对比
印钞机 柴火 朴素质朴
祖国
妈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