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你的名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你的名字》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12:2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你的名字》教学设计
【选点说明】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现代诗歌教学的目标: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生有对美的诗歌语言具有天然感受力,但现代诗歌多变的形式和陌生化语言会给学生鉴赏诗歌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困惑。教师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现代诗歌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你的名字》以丰富的意象,复沓回环的手法,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对恋人真挚的思念之情。而诗人并没有点出“你的名字”,使得这首诗突破了语义特指,突破了时空局限性,获得了更为久远的生命力。
【教法说明】
本诗重于抒情,朗读和语言品鉴是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其中,朗读应成为一根红线,贯穿诗歌教学始终。据此,我确立了如下教学手法:
1、教师的朗读指导与学生的朗读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拥有对诗歌朗读美的感性体会,通过情感挖掘让学生获得对朗读的理性思考,进而让学生通过齐读、个别读等方式实践朗读,获得美的朗读体验,提高鉴赏水平,激发写作现代诗歌的兴趣;
2、在品味诗歌的意象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感受本诗选用意象的独特之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现代诗歌的了解也不多,通过本诗的学习,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诗歌的鉴赏方法,熟悉现代诗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把握诗歌的意象内涵,品味本诗的语言特色,领会诗歌的情感主旨。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合作探究,欣赏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
2、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获得美的熏陶。
2、树立合理、高尚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了解本诗通过名字的意象进行动作性地展开,戏剧化地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期待的特点,体会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17、8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也是憧憬爱情的年纪。爱情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秘密花园,有多少甜蜜而忧伤的情怀我们不愿诉说,不能诉说,又无人诉说,但是,我们总能够在诗人那里找到安慰,得到共鸣。面对痴情等候情人归来的女子,郑愁予遗憾地说: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怀着对爱的热烈渴望,席慕蓉深情地说,如何在我最美好的年华和你相遇,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台湾诗人纪弦会向我们倾诉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你的名字》。(板书《你的名字》)
视频范读,初步感知。
提问:哪位同学能列举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或是你读过的关于爱情的诗句?
明确: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二、介绍作者:
纪弦,1913年生于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1948年到台湾后改用笔名“纪弦”。1956年,发起并成立现代派诗社,被称为台湾现代派诗人的“旗手”。著有诗集《行过之生命》《飞扬的时代》《槟榔树》(甲、乙、丙、丁、戊五集)等。《你的名字》堪称是“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照亮”的一篇佳作。
三、整体感知文本:
1、朗读指导。
明确:讲解朗读符号:“/”: 一般停顿; “~~”: 轻读; “.”: 重读;
划分节奏,标注轻重音,全班齐读。
2、指定配乐范读,体会情感。
明确:这首诗抒发了对恋人真挚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赏析文本:
1、本诗构思奇绝,以“你的名字”为咏叹中心。围绕着“你的名字”,诗人通过什么来抒发情感?
明确:通过“唤”“写”“画”“梦”“刻”来层层递进,抒发情感。
朗读第一节,聆听诗人的深情呼唤。
思考:
(1)诗人的深情藏在哪些词语里?
明确:“每夜每夜”“最轻最轻”“轻轻地”。
(2)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重叠,叠词。
知识点引入:
诗歌中的叠字叠词:
诗歌常用一些叠字叠词,用得好,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如:《小雅·采薇》中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品读:
“每夜每夜”表达了一种缠绵不绝的情思,朗读时叠词中间应停顿,读得情深意重。
“最轻最轻”“轻轻地”体现了“我”对“你”的柔情和珍惜。所以,朗读时声音应放轻柔。
在这深情的呼唤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多情的诗人,情不自禁地在纸上写满“你的名字”,不知不觉,横平竖直的笔画变成飞舞的线条,我画下了你的名字。直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梦到了“你的发光的名字”。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渲染你的名字?
品味第三节,梳理四组意象:
日,星;灯,钻石;缤纷的火花,闪电;原始森林的燃烧。
学生分四个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意象的特点,以及意象传递出的情感。
明确:这四组意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发光,能够给黑暗中的人带来光明。诗人运用排比和博喻的手法,把爱人发光的名字比做太阳、星星、灯光、钻石、火花、闪电,比做原始森林的燃烧。化抽象为具体,感情表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表现出爱情的拯救力量,以及诗人心中那份温暖的永恒的炽热的轰轰烈烈的情感。
(学生可对意象的内涵做个性化的解读,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这四句诗用排比的方式来展现,构成情感的递进,朗读时应逐渐加重语气,放大音量,读出情感的不同层次。)
4、“唤”“写”“画”“梦”毕竟平面而且虚幻,诗人于是更进一步,由虚入实,开始“刻”爱人的名字!品味第四节,体会“不凋的生命树”的意象内涵。
明确:生命之树常青,把爱人的名字刻在其上,诗人借这个意象表达爱之永恒,与生命共同成长,永不凋零。“你”在“我”心里的地位之高,正融进“我”的生命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朗读时注意修饰语要重读。)
5、至此意象更加鲜明具体化,情感更加强烈,齐读最后一小节。思考:为什么在情感如此强烈之时,诗人没有直抒胸臆向爱人表白,却写道“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又轻轻地唤你的名字呢?
明确:艺术效果上,更加含蓄,意蕴悠长;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于无声处听惊雷”。大声的呼喊,放纵的是自己的感情,而“轻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抒发有所顾忌,害怕惊扰到你,更显含蓄和深沉;生命不息,思念不息,一份热烈而又绵绵的情意跃然纸上。结构上,与开头照应,使结构完整。(学生可个性化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
拓展探究文本:
1、全诗把“你的名字”重复了15遍,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复沓回环。
知识点引入:
诗经当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木兰诗》当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今天学习的《你的名字》这首诗歌中,诗人采用复沓回环的手法,把缠绵悱恻的情思传达得淋漓尽致,不提一个“爱”字,痴爱之情却溢满字里行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恋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的缠绵之情。
2、全诗把“你的名字”重复了15遍,但恋人的芳名是什么又始终没有点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好。因为如果诗人把“你的名字”具体化,全诗就会因为那种特定的限制性而减色,抽象的“你的名字”的泛指性,能将个人的情感经验提升到普遍性的层次,引起读者对不同名字的美的联想,给人以想象空间,使情感表达更具有大众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首诗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你的名字”既可以是抒情主人公恋人的化身,还可以泛指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故乡祖国。所以,准确的说,这不单单是一首爱情诗,而是一首很有新意的“情诗”,诗歌的不定性恰恰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六、小结:
纪弦创造性地以“你的名字”作为全诗的构思中心和中心意象,并以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的比喻,围绕中心完成全诗的意象结构,像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完成一幅得意的蓝图。全诗追求圆顺而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旋律,宛如一阕悦耳清心的轻音乐。有了多变化而求统一的复沓与回环,我们读这首诗,就犹如聆听着一首深情曼妙的谣曲。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刻骨铭心的缠绵之情。
学生朗读成果展示:全班齐读,个人朗读。
布置作业:
学习诗歌,除了会读,会品,还要会写。生活中总有许多事物感动着我们,可能仅仅是亲人、朋友,乃至陌生人的一个背影,就让我们心潮澎湃、诗情难抑:
你不觉得小河边,孩子们欢欣雀跃,远去的背影,就像一幅多彩的画么?
你不觉得风雪中,工人们热火朝天,劳作的背影,就像一首壮美的诗么?
你不觉得夕阳下,老人们安详沉静,蹒跚的背影,就像一曲悠长的歌么?
以“你的背影”为题,写一首小诗。
提示:可以仿照《你的名字》的修辞和句式结构,也可以自由创作。
教师习作展示:
《你的背影》
那一年
我咿呀学语
你背着我
我触摸你的后背
厚重又暖和
那一年
我上了小学
你送我到学校
我瞧着你的背影
挺直而宽阔
那一年
我上大学
你送我到车站
我偷瞄你的背影
竟有了些单薄
那一年
我毕业回家
你早早来接我
远远看见你的背影
我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那一年
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你看着我拉住另一个人的手
静静的望着你的背影
却早已泪眼婆娑
你的背影
就是你开垦出的
一条渠水
汩汩淙淙
浇灌出我生命的
葱茏……
你的背影
便是我一生追寻的方向
是我一生最美的风景
结语: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如诗的年纪,我们怎能不爱诗,读诗,写诗呢!让我们与诗为友,以梦为马,用诗歌来记录飞扬的青春!诗酒趁年华!
十、板书设计:
唤→写→画→梦→刻→唤
思念之情
层层递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