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文章选取了最能代表人物身份、性格的细节进行了描写。其中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描写,又有对人物群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作者多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刻画。虽然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形象只有五个,但是作者却能够根据各自的身份、性格等特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有序地呈现出一组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材料,补充完善批注,合作交流展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卡、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讲古诗《春望》。
2.生生评价:从语速、声音、感情、仪态、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预设评价语:谢谢你们精彩的展示!刚才同学们倾听认真,点评中肯,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品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省保定的狼牙山地区,传颂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个故事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带给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这个故事的主角有五个人。
出示五壮士的名字,共读五壮士的名字。
2.教师出示“狼牙山五壮士”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一定会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壮士”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初步感受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前老师对你们们做的导学卡进行了批阅,发现这些字词容易出错,再来看看,你能读好吗?
出示生字词:日寇 晋察冀 副班长 手榴弹 抡起 棋盘陀
悬崖峭壁 热血沸腾 山涧 冰雹 屹立 喜悦 坚强不屈
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开火车读 齐读
(2)形近字组词:冀—翼 副—幅 抡—抢 (指导写法)
2. 检查课文。
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课文你干挑战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能根据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把文章分成5部分吗?并给每部分七个小标题吗?你是怎样概括小标题的?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顶峰杀敌→英勇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这是怎样的五位战士呢?
【设计意图: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揣度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上去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划出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小组交流。
【教师评价:点赞xxx小组,在交流时组内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各司其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对他人的发言提出建议和补充,并且能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品质,是感恩的体现。】
小组展示
【预设】:(痛击敌人)
1.小组交流:课文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如:沉着、吼、抢、全神贯注等可以体现出他们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2.其他组补充:这一段中,有对五壮士整体的描写,也有对五壮士个体的描写,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
3.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生动刻画出了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敢歼敌的形象。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在写一个场面时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预设】(引上绝路)
1.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这一段中,哪些语句是对五壮士面的描写,哪些语句是五壮士点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点的描写:“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
面的描写:“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3.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预设】 (顶峰歼敌)
1. 这一段中,哪些语句是对五壮士面的描写,哪些语句是五壮士点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预设】 (英勇跳崖)
1.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2.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
【品格培养】感受五壮士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学会感恩,感恩五壮士的牺牲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安危。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这五位战士的形象在每个同学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课文是如何刻画这五位壮士的?
【设计意图: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段,掌握方法: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写感受体会;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英雄气概;找出点面描写的句子,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然后自主探究,学习其余三个场面。这样双线并举,既在读中受感染和教育,又加深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认识。】
四、拓展升华
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五壮士跳崖后,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补充资料)
五、小组合作评价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
预设1: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预设2:知道作者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在我们的写作中可以运用这一方法来进行描写。
预设3:学完课文后我进一步体会到五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
预设4:在小组交流时,我学会了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且能及时感谢别人对我的帮助,学会了感恩。
六、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英雄人物们的伟大形象。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顶峰杀敌→英勇跳崖
动作 神态 语言 点面结合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是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资料。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透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理解点面结合,通过找一找课文中的整体描写、个体描写,加深对点面结合的理解,为后面写作中更好地运用点面结合做铺垫。大部分学生理解到位,个别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通过找一找点面结合的语句进一步训练。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述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透过感情朗读,能够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