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30 19: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听听,秋的声音》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整组课文体现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并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是一首现代诗,是一篇略读课文。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的题目是《听听,秋的声音》,诗中这句话不断出现,一种声音就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前三节写的是落叶、昆虫、大雁、秋风这些具体可感的声音,后两节写了无声的声音。诗歌就是要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引导我们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1.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自己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2. 通过两年的识字学习,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再加上从三年级开始,识字教学已从“多认少写”转变为“多写少认”,会认的字学习量减少了,相对而言,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也就以会写字的学习为重点了,因此,应采用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
3.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秋天的美,也初步学习了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抖、蟋、蟀”等九个生字,设置情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设计理念:
1.遵循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性原则,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
2.根据语文的核心素养中包含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来设计教学。
3.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由一个又一个学生直面任务问题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所构成。教学设计中以学习活动的形式指引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猜季节,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颜色,猜季节”。(出示金黄色和红色两种图片)谁猜出来了?
请生回答,说说原因。
预设: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都变黄了。
……
2.师:说得真好!秋季不仅有美丽的颜色,还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秋天的颜色入手,通过简单的引导,唤起学生心中对秋天的记忆,为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师:小朋友发现了吗?这篇课文比较特殊。
预设1:课题带星号,是略读课文。
预设2:略读课文有“阅读提示”。
二、找“声音”,认读生字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找找秋天的声音,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活动要求。
(
学习活动一
a.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
同桌互读,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
c.
想一想,课文中提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圈出来。
)
[设计意图: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呈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读、互读、默读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认识、解决难读难认的生字。初步了解诗歌中提到的“秋的声音”有哪些。]
交流“秋天的声音”,逐步出示(按顺序板贴再课件出示)
师:课文中提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出示:大树 蟋蟀 大雁 秋风
认读“蟋蟀”:指名读,说说识字方法。出示图片后齐读。
b.师:它们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发出了什么声音?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抖抖手臂 唰唰
振动翅膀
追上白云 叮咛
掠过田野 歌吟
指导读好拟声词,男女生赛读、齐读。
c.师:难怪诗歌中这么说,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出示词组: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现在是学生刚刚从二年级向三年级转变,哪怕是略读课文,识字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但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挑选重点,几个难读难认的生字讲一讲。]
三、解秋情,研读诗歌
1.师:刚才,我们已经与秋天的声音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了。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请看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让我们接着来挑战。
(
学习活动二
a.
再次朗读,找到最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
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b.
想一想喜欢的原因,可以写下来。
)
2.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随机交流。
预设1:黄叶道别的声音——“唰唰”
师: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生:大树抖抖手臂。
学生把自己当成大树“抖抖手臂”,理解“身上”的叶子落下来发出“唰唰”的声音,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风声和落叶声的特点。
师:那一片片叶子从树上翩翩飘下,就像……
生1:飞舞的蝴蝶;
生2:扇子;
……
师:是啊,大树抖抖手臂,看着片片黄叶落下,像蝴蝶,像扇子,那发出的声音,也特别美妙,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预设2:蟋蟀和阳台告别的声音——“ ”
师: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生:蟋蟀振动翅膀。
师:“ ”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歌韵”什么意思呢?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理解“歌韵”是指好听的歌声。
师:蟋蟀唱着好听的歌和阳台告别,它要去哪儿呢?
……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并且写下自己的想法,学会养成边读边写的学习习惯。在交流中,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说出各自的想法并且能够利用各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师:秋天不仅有黄叶的话音,蟋蟀的歌韵,看,大雁也要飞往南方去过冬了(出示大雁南飞的图片与诗句: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指名读,师:谁知道“叮咛”的意思?
通过找近义词、练习生活理解“叮咛”的意思。
4.出示田野丰收图,师: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是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播种、施肥,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面对这一颗颗绽开的谷粒,怎能不欣喜!那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齐读第3小节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到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下面,就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些诗句吧!
5.学习第4、5、6小节
师:秋天有这么多美妙的声音,难怪说是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指名说。
师: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
四、读秋情,合作写诗
1.师:让我们再拿起书,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喜欢吧!
2.师:孩子们,刚刚我们读出了秋天的美,现在让我们写出来。
先举一个例子,再让学生动手写。
(
学习活动三
a.
参照第一、二小节的格式自己动手写一写秋天的声音;
b.
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诗。
)
学生写诗,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3.师:你们和作者一样,用心、感受着美丽的大自然。期待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更多更好地发现!
板书设计:
7*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抖抖手臂 唰唰
蟋蟀 振动翅膀
音乐厅 大雁 追上白云 叮咛
秋风 掠过田野 歌吟
叶子
小花
汗水
谷粒
……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选自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组课文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还有《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这三篇课文,其中,《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整组都是描写秋天的课文,也提到了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因此,我针对这组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
首先,运用板块教学的形式,凸显学习活动设计。整节课在初读、研读、拓展写诗部分都设计了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例如“学习活动一”中,学生自行朗读诗歌之后,同桌互读,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难读字词。三年级是低段向中段过渡的重要时刻,在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中有一些比较难懂的词语,如第二小节的“歌韵”,第三小节的“歌吟”、“叮咛”等。“歌韵”和“歌吟”是近义词,因此在理解了“歌韵”的意思后,既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歌吟”。“叮咛”一次则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父母的“叮咛”,便清楚了。
最后,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秋天之美。进行《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指名读、齐读等形式都有出现。但是,学生读的时候并没有读出秋天的味道,说明前面的理解并未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