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3.2DNA的结构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3.2DNA的结构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30 12:4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DNA的结构教案
一、核心素养侧重点
1.生命观念
本章引导学生通过对遗传物质本质的认识,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信息性,本章还以DNA的结构和功能为载体,渗透了结构与功能观。
通过前两章,学生已经知道基因(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但是还不清楚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本章将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因此,本章的四节内容基本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讲述人类如何一步步探索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揭示DNA的结构和复制方式,并最终揭示基因的本质。由此,学生将深入理解基因的本质,认识到DNA碱基
序列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DNA中储存着丰富多样的遗传信息。此外,通过对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学习,学生还将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也是生命延续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本质。
本章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DNA的稳定性,而稳定的结构适于储存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与其半保留复制方式也是相适应的;第3节介绍了沃森和克里克基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预测,体现了科学家利用结构与功能观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科学思维
本章内容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一方面,正文中介绍了科学家发现遗传物质、揭示DNA的结构和复制方式的科学史,反映了科学家基于观察(或实验)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的过程。而且不同实验之间还具有逻辑关系,如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是艾弗里实验的基础;富兰克林拍摄的DNA衍射图谱、查哥夫对DNA碱基含量的测定,是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基础,等等。另一方面,本章体现了自变量控制、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的运用。例如,通过对艾弗里实验的分析,理解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建构模型的科学思维;等等。
3.科学探究
通过对本章介绍的离心、同位素标记、体外转化体系等技术的了解,理解物理学和化学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领悟多学科交叉的必要性。基于科学家对基因本质的探索历程,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家的探索求真、交流合作等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另外,本章还通过练习题渗透4.社会责任教育
例如以DNA检测在严查偷猎野生动物中的应用为素材设置练习题,培养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二、课标要求
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3.1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3.1.1 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3.1.2 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3.2.3 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授课章节 第2节 DNA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概述DNA结构的主要特点。
2.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过程的讨论和交流,认同交流合作、多学科交叉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 1.DNA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DNA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任务引领,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实例 补充与更新
第2节 DNA的结构 提问引入: 问题:学生结合上节课内容思考人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什么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P48内容,认识DNA塑像,认识本节的主要目标:从DNA的结构理解DNA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 任务1: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学生活动:阅读P48-49“思考.讨论”3分钟完成,思考P49讨论问题1中的3个小问,2分钟与同桌讨论整理。 教师:问题驱动,回忆物质基础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完成对DNA物质组成的回顾整理。 问题1.1:请说出DNA的名称?其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1.2:构建DNA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谁?他们分别擅长什么学科? 问题1.3:让沃森和克里克最后确定DNA是两条长链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物质基础知识,重点结合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形,以五边形为突破。组织整理板书(第2节 DNA的结构 一、DNA的组成 1、脱氧核苷酸长链 2、4种脱氧核苷酸:A T G C 3、碱基特点:A=T;G=C) 任务2:学习DNA的结构 学生活动:阅读P50图3-8“DNA的结构模式图”,学习DNA的结构特点。 教师: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问题2.1:DNA两条链之间由什么连接?(碱基)这种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虚线连接,A与T;G与C连接) 问题2.2:观察DNA的平面结构图,从中间任意五碳糖开始,标注一下碳位置,注意1号碳位从含氮碱基开始。3号碳位连接着什么?(磷酸基,引出磷酸二酯键)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讲解,从图中标出所有磷酸二酯键的位置,学会识别脱氧核苷酸链中的每一个基本单位。 问题2.3:思考DNA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P50正文,集体朗读第1段DNA的结构特点。 教师: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描述,教师板书学生笔记进一步理解DNA的结构特点(二、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两条反向平行成的)双螺旋结构。 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基本骨架 内侧:碱基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 任务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课堂选做)学生活动:阅读P51“探究.实践”,课后尝试完成。 任务4:通过结构理解DNA的功能 教师: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问题4.1:学习了DNA的结构,认识了DNA的结构特点,那么DNA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 问题4.2:请同学们总结什么是遗传信息? 教师:讲解这就是DNA的功能:储存遗传信息。 学生活动:集体阅读P59正文黑体字。 教师:解释DNA分子的功能特点: (1)多样性:若DNA含有n个碱基对,则其可能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稳定性:两条主链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顺序不变,碱基对配对方式不变等。 教师:整理板书(三、DNA的功能:储存遗传信息: 1、遗传信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2、功能特点 (1)多样性 (2)特异性 (3)稳定性) 小结:回顾结束 【板书设计】 第2节 DNA的结构 一、DNA的组成 1、脱氧核苷酸长链 2、4种脱氧核苷酸:A T G C 3、碱基特点:A=T;G=C 二、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两条反向平行成的)双螺旋结构。 2、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基本骨架 内侧:碱基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三、DNA的功能:储存遗传信息: 1、遗传信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2、功能特点 (1)多样性 (2)特异性 (3)稳定性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