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17:57:39

文档简介

宜春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统考
高二年级物理答案
1.答案:B
解析: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由纽曼核韦伯分析得出的,A 错;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
拉第提出的,B 对;能量子概念最早由普朗克提出,C 错;波尔原子模型只可解释氢原
子光谱实验规律,故 D 错。
2.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基态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应该跃迁到量子数为 4 的能级。能级越高
核外电子动能越小,故 A错误。氢原子在向基态跃迁时可放出 6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因
此 B 错误。单色光与跃迁放出的能量最高的光子为同种光子,由跃迁条件可知能量为
12.75,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 12.75 3.20 = 9.55,C 对。单

色光光子动量 = = 6.8 × 10
27./,所以 D 错误。
3.答案:C
4.答案 A
Mm v2 2 34π GM 4πr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 =m r=ma,解得v= ,T= ,
r2 r T2 r GM
GM T k31 v1 p aa 1
p
= ,所以运行周期之比为 = ,运行速度之比为 = ,加速度之比为 = ,
r2 T2 p v2 k a
2
2 k
选项 A 正确,B、C 错误;“天宫”空间站与“天问一号”环绕器的质量关系未知,无
法求得动能之比,选项 D 错误。
5.答案 C
解析:将小车 P 的速度沿细绳和垂直细绳方向分解,可知沿细绳方向分速度表达式为
2,由此可知 A、B 错误。由于小车往右运动,可知2逐渐减小,因此2
在逐渐增大,所以 P 往上做加速运动,故 C 对 D 错。
6.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交变电流周期为 0.4s,则频率为 2.5HZ,A 错;根据周期可知角速
度为 5rad/s,由角速度与转速关系可得转速为 2.5/,所以 B 错;根据 =
可得 C 正确;t=0.1s 磁通量最小,故 D 错
7.答案:C
解析:由于电动机正常工作,所以副线圈两端电压为 5 2。灯泡与二极管连接,所以
灯泡在一个周期内只有半个周期在工作,设电流表示数为 I,
2
则有 25 2 = 25 2+ 5 2 ×

2,通过计算可知 C 正确。
8.答案:AC
解析:接直流时,由于 L 自感故 L2灯慢慢变亮,最终稳定,所以 A 对 B 错。稳定后电
容器相当于断路,故 L1 不亮。L3支路直流阻碍大于 L2支路直流阻碍,所以稳定后 L2
比 L3 亮,因此 C 正确。
9.答案:BCD
解析:带电小球离开之前合力始终为 F,因此离开之前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
2/2。离开时重力与洛伦兹力等大反向,可得离开时速度为10m / s,B 对;根据离
开前匀变速运动可知 C、D 均对。
10.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察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处理抛体运动问题
设定 DA 为 y 轴方向,AB 为 x 轴方向.a 球的 y 轴分速度 vy=0.3m/s,x 轴分速度
vx=0.4m/s,1.5s 离 开 桌 面 研 究 a 球 在 y 轴 方 向 运 动
L =0.3×1.5=0.45m ,所以边长 L =0.9m ,A 错误;1s 时刻小球 a 的 x
2
2
轴方向速度为 0, vx =a1t ,得 a1 =0.4m/s , Eq =ma1 ,得
E =1N /C,B正确;先求 b 球的加速度 a 2 =0.1m/s
2
假设 b球从
CD 边离开桌面,则离开时间也为 t=1.5s,计算在 x 轴方向的位移
x b =
1
vx t - a 2t
2 =0.4875m L大于 =0.45m,则 b 球先从 BC 射出,C
2 2
L 1 1
选项正确:利用动能定理 - Eq = mv 21 - mv 20 得 v1=0.4m/s,D2 2 2
正确。
11.答案(1)BD (2)1.38/2 (3) D
12.答案:(1)0.650 ± 0.001 (2)如右图
= (3) 1 ( + 1) (4)BC
2
(5) = 4
解析:器材中没有电压表,结合电源电动势将电流
表1通过串接定值电阻 = 990.0Ω改装成量程
为 3V 的电压表,电流表2采用外接。所以补全的电路图如下所示。对补全的电路
( + )
分析可得 = 1 1 ,题中已知 I1-I2图象的斜率 k,故 = 1 ( +2 1
1) 。如果用导线代替定值电阻 Ra,通过计算可知加在 Rx上的电压不可超过
1.4V, 而电源电动势为 3V,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较小,且容易导致金属丝烧断,
但是金属丝两端电压范围并未减小,另外改装后的电压表并不会超过量程, 电流表
2
L πD R1并不会被烧掉,故答案为 BC。由Rx = ρ S可得ρ =
x
4L
13 3答案:(1)2 = 5 (2) 1 =2 25
解析:(1)由题可知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Δ = 用 = 0.5 =
2
2 (2 分)
代入数据可得 2 = 5 (2 分)
(2)由于变压器是理想变压器,所以升压变压器副线圈的功率, = = 22(1 分)
代入数据可知 2 = 4000 (1 分)

理想变压器 1 = 1 32 =2 25 (2 分)
2 3 2
14.答案:(1) = 0 (2)= 4 0 004 20 4
解析:(1)由动能定理可列 0 = 2 + 10 200 (2 分)
= 可得 04 (1 分)
(2)令该星球质量为0,有
m M (1 分)
G 0 02 =m gR 00
令另星球质量为 M
分别对两星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方程
2
对 0 = ( )20 2 0 0 (1 分)0 0
0 2
对 M 2 =( )
2
(1 分)0 0
0 + = 0 (1 分)
2 3 2
由以上各式可得= 4 02
00
4 (1 分)0
15.答案:(1)B=2T (2) = 7.47/2 (3)W=1.37J
解析:(1)由图可知金属棒 ab最终以 5/的速度匀速上升
匀速上升是有+ = (1 分)

根据电磁感应及闭合电路知识可知 = + (1分)
= = 5 5 = 1 (1 分)
由以上三式得 B=2T (1 分)
(2)设运动加速为 a,则 t=0.5s 时的速度为 at=0.5a
5
由于 0.5s 时功率已达额定功率,则此时电动机对棒的拉力为 = 0.5 (1 分)
2 2

对导体棒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 (2 分)
20
将相应数据代入方程可得 = 3 /
2 (1 分)
(2) 由于 R 与 r 形成串联,所以 r 该过程中的热量为
1
Qr = 0.162 =0.023J (1 分)7
根据能量守恒,该过中电动机所做的功使 R、r 产生内能,同时使导体棒动能和重力势
能增大。
1
由能量守恒可列= + + 2
2 + (1分)
= = 1 × 12 2
2
代入数据可得 W=1.157J (2 分)
II 选做题(共16分)
【选修3-3】
16.答案:C
解析: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平行,故 A 错。水滴仍受重力,悬浮的原因时水滴处于完
全失重状态,B 错。毛细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C 对。温度越高,汽化热越小,D
错。
17.答案:AC
解析:②曲线的温度比①曲线的温度要低,A 对。温度升高,大量分子速率会增大,但
仍有少量分子速率会减小,B 错。所围得面积都为 1,C 对。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①的体积大,故分子数密度小,D错。
18. 1 = 2 = ( 0+ 0)答案:( ) ( ) 0 = (0 +0

解析:(1)对活塞分析列平衡方程由0 + = (1分)
对 U型管分析可知0 + = (1分)

由以上两式可得: = (2分)
(2)此过程为等压变化
+
可列 0 = 0 0 (1分)0
= ( 可得 0+ 0) 0 (1分)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列 = + (1分)
代入数据的 = (0 +) (1分)
【选修3-4】
16.答案:D
解析: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不是合力为零,A 错;有机械振动还需有介质才会
形成机械波;B 错;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件振动,C错;
D为波的特性,D 正确。
17.答案:AD
Dx 5+15
解析:两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一样,经过 t = = s =1s两波相遇,A 正确;图
2v 2 10
中所示 A 波到达 x=-5m,x=-5m 处的质点向上起振,可知振源的起振方向向上;B 波同样
的道理,波源起振方向向上;根据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起振方向均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
这一特点,可知两列相遇时,相遇处的质点叠加后的起振方向向上,故 B 错误;由于两
列波的频率不同,所以两列波相遇后不能产生稳定的波形图,C错误;通过计算可知 D
正确。
4 7
18.答案:(1) = 3 (2) = 3
解析:(1)设与竖直方向成530的折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角为
3
由数学几何知识可知 = 7 53
0 + 47 (1 分)
3
代入数据可知 = 4 (1 )分
530 4
折射率 = (2 分) = 3
(2)光线刚好在容器边缘发生全反射
则临界角 = 1 3 = 4 (2 分)
由几何知识可知 = 7 (2 分)3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选修3-4】
16.(4分)关于机械振动及机械波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振动的物体在振动过程经过平衡位置时合力为零。
B.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有机械波。
C.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移动。
D.机械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这种振动形式,同时也将波源的能量传递出去。
17.(4分)(多选)A、B两列简谐波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均为10m/s,某时刻两列波在x
轴上各自传播到的位置及部分波形图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个XVcm
-35
A.从图示时刻开始再经1s两列波相遇
B.相遇处的质点起振方向向下
C.两列波相遇后可产生稳定的波形图
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t=4s时y=-5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
18.(8分)如图所示,底部半径及高均为h的圆柱形薄壁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水面距容器
底部距离为,在容器底部中心处有一单色光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光有部分可从水中折射
出来。发现一条与竖直方向成53°的折射光线刚好可从容器顶部射出。
(1)水中该单色光的折射率是多少?
(2)若要使整个液面都有光线折射出来,则水面距容器底部距离至少为多少?
高二年级物理试卷第6页共6页
宜春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年级物理试卷
命题人:唐国辉(高安中学)
审题人:黄民辉(宜春中学)
I必做题(共8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0小
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物理学的发展史说法正确的是()
A.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法拉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B.场的概念是由法拉第最先提出的。
C.爱因斯坦最先提出能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玻尔原子模型结构能解释所有原子光谱实验规律。
2.如图所示是氢原子能级图,现用一束单色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停止光照后,氢
原子辐射出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能让逸出功为3.20'p的钙发生光电效应。已知光速
c=3×10°m/s、普朗克常量为h=6.63×104J.s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基态氢原子吸收光子后,核外电子动能增大。
EleV
0
B.停止光照后,氢原子可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4
-0.85
C.钙产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9.55ev。
31
-1.51
D.照射基态氢原子单色光光子动量为p=6.8×108kg.m/s。
2、
-3.40
3.以下四个反应方程中,哪个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A.U→236Th+He
B.4N+4He→go+H
-13.6
C.U+0n→16Ba+gar+3n
D.236Ih→3Pa+9e
4.我国的航天事业正飞速发展,“天宫”空间站正环绕地球运行,“天问一号”环绕器正环绕
火星运行。假设它们都是圆形轨道运行,地球与火星质量之比为,“天宫”空间站与“天问
一号”环绕器的轨道半径之比为k。“天宫”空间站与“天问一号”环绕器的()
A.运行周期之比为
B.加速度之比为pk2
C动能之比为
D.运行速度之比为√pk
k
5.质量为m的物体P置于倾角为9,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轻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分别连接着P
与小车,P与滑轮间的细绳平行于斜面,小车以速率v水平向右做
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当小车和滑轮间的细绳与
水平方向成夹角6,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的速率为y
B.P的速率为vsine2.
C.运动过程中P处于超重状态
D.线的拉力始终等于mgsin0,
高二年级物理试卷第1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