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1楞次定律说课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1楞次定律说课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18: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2.1楞 次 定 律
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二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五、教具与学具
四、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教材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本节内容是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在高中电磁学内容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
学生已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右手定则,对三维空间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心理特征:
中学生好奇心强,直观、生动的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课标对楞次定律的要求是
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两方面困难: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
重点:对楞次定律内容的理解以及探究过程。
难点: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以及
楞次定律的阻碍特性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3)理解楞次定律体现着能量的转化和守
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过程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比较总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分组学习:在课堂内、课堂外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成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实验素质和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的科学态度。
(2)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五、教具与学具
条形磁铁、线圈、检流计、导线若干,闭合铝环、不闭合的铝环各一个, 支架、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演示实验
讲授指导
多媒体技术运用
比较总结归纳法
实验探索法
反馈定位法
教法
学法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课教学
从能量的角度深化对定律的理解
升华知识
巩固深化
趣味实验
提问导入
回顾知识
激发兴趣
新课引入
总结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防止遗忘
新课引入
⑴ U形导体框架放在稳恒磁场中,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导体棒AB放在U形框架上,当AB向右运动时,问回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如果有,方向如何?
⑵ 当导体棒AB保持不动时,磁场逐渐增加,问有无感应电流,如果有,方向如何?
提问
回顾右手定则,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知道右手定则的局限性
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2.实验探究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4.总结探究结果,寻找规律
5.得出楞次定律内容
6.强化认识
趣味小实验
通过趣味小实验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G
N
S
探究实验
1.演示实验:
将条形磁铁的N极和S极分别移近和远离线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四种情况中:
⑴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⑵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
⑶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是否一致?
通过演示实验提问设疑,引导学生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问
2.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
实验记录
通过采用列表对比方式,可使学生直观、快捷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N极移近 N极远离 S极移近 S极远离
原磁场方向
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变化
检流计的偏转方向(电流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自主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学生相互交流、分析、讨论,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教师巡视各组的情况并作相应的指导,鼓励同学们大胆的去猜想并充分肯定他们猜想的结论,对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技能、概括总结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N 极插入 N 极拔出 S 极插入 S 极拔出
示意图
原磁场方向
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
感应电流方向(俯视)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向下
减小
顺时针
向下
向上
向上
减小
逆时针
向上
增加
S
向下
增加
逆时针
向上
增 反 减 同
N
向下
G
G
N
G
S
G
顺时针
4.总结探究结果,寻找规律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析得出:感应电流磁场的出现不会使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出现相反的情况(原磁场的方向保持不变),它只是延缓了这种变化。
从因果关系上分析,可把这个过程概括为“增反减同”。
从“原磁通量"与“感应电流的磁场”相互制约关系看,当原磁通量增加时,闭合回路本身“设法”减小原磁通量.来制约原磁通量的增加;反之,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小.最后把这一关系总结为“阻碍磁通量变化”从而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5.楞次定律的内容:
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从不同角度理解楞次定律,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创新思维.
正确理解楞次定律“阻碍”的含义:
(1)准确把握定律中的阻碍:
教师:谁起阻碍作用 ?
学生:感应磁场。
教师: 阻碍的是什么?
学生: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
教师:怎样阻碍?
学生:“增反减同”。
教师:阻碍的结果怎样?
学生:延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2)引导性总结:
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它们之间会有斥力作用;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是异名相对,他们之间会有引力作用。
从运动和力的角度理解,感应电流的结果是阻碍相对运动。
通过引导学生对楞次定律进一步分析总结,由学生得出规律可以使教学过程变的更为流畅,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也更为深刻。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难点。
6.强化认识
引导学生运用得出的楞次定律自主分析新课引入时的问题及趣味小实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总结出判定步骤:
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减少
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巩固深化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楞次定律符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楞次定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体现。通过两个例题进行具体分析:
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
楞次定律的内容;
运用楞次定律的方法和步骤;
楞次定律蕴含的能量守恒。
引导学生回顾楞次定律的内容,深化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法
总结
归纳
比较
分析
布置作业
课本211页习题第五题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曲线,通过布置作业,及时的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同学们对楞次定律的记忆和理解。
板书设计
一、演示实验
二、实验探究
三、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阻碍”含义理解:
四、楞次定律的判定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五、楞次定律中的能量转换.
图表与机动板块
§16.3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六、例题
分析过程(略)
教学设计主要特点
提问导入
激发兴趣
形象模拟
媒体运用
自主探究
提高能力
板书总结
突出知识
讲课部分流程
复习回顾
趣味小实验
引出新课
演示实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