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1.(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
A.(2,-3) B.(-2,3) C.(2,3) D.(-2,-3)
2.(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若⊙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则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A在圆外 B.点A在圆上 C.点A在圆内 D.不能确定
3.(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九年级(1)班在参加学校4×100m接力赛时,安排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他们的顺序由抽签随机决定,则甲同学跑第一棒的概率为( )
A.1 B. C. D.
4.(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若线段AB=2,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P BP,则AP的长为( )
A. B. C. D.
5.(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 是⊙O的直径,点C、D是圆上两点,且∠AOC= ,则∠CDB=( )
A.54° B.64° C.27° D.37°
6.(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若A(-6, ),B(-3, ),C(1, )为二次函数 图象上的三点,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7.(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在 中,∠C= ,AB=4, ,则 的长为( )
A.3 B.2 C. D.
8.(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ΔABC的中线AD,BE交于点F,EG∥BC,交AD于点G,则 等于( )
A.1:2 B.1:3 C.2:3 D.3:5
9.(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二次函数 (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
B.当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减小
C.若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减小,则
D.若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减小,则
10.(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半圆O的直径AB=10,弦AC=6,D是 的中点,则弦AD的长为( )
A.4 B.8 C. D.
11.(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计算tan45°= .
12.(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10个球,其中6个红色,4个白色,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 .
13.(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二次函数 ,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则当y<5时,x的取值范围是 .
x … -1 0 1 2 3 …
y … 10 5 2 1 2 …
14.(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在 中,E是AD边上一点,AE:ED=1:2,连结AC,BE交于点F.若 ,则 = .
15.(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O的半径为5,AB是弦,P是直线AB上的一点,PB=3,AB=8,则OP长为 .
16.(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 的半圆O中,AB为直径,点M是 的中点,连结BM交AC于点E,AD平分∠CAB交BM于点D,∠ADB=135°且D为BM的中点,则DM的长为 ;BC的长为 .
17.(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红球、2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小明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1)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列出摸出球的所有等可能情况;
(2)求出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色的概率.
18.(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4,3)和(3,0)
(1)求b,c的值;
(2)求出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19.(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弦AC、BD相交于点E,且C为 的中点。若EC=2,tan∠CEB=2.
(1)求证:ΔABE∽ΔDCE,并求出BE的长;
(2)求⊙O的面积.
20.(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某校有一露天舞台,纵断面如图所示,AC垂直于地面,AB表示楼梯,AE为舞台面,楼梯的坡角∠ABC=45°,坡长AB=2m,为保障安全,学校决定对该楼梯进行改造,降低坡度,拟修新楼梯AD,使∠ADC=30°
(1)求舞台的高AC(结果保留根号);
(2)求DB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21.(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CD上的点,AE=ED,DF= DC,连接E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ABE∽△DEF;
(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BG的长.
22.(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的顶点为A,点B的坐标为(3 , 5).
(1)求抛物线过点B时顶点A的坐标;
(2)点A的坐标记为( , ),求 关于 的函数表达式;
(3)已知C点的坐标为(0, 2),当m取何值时,抛物线 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
23.(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G是 上一点,AG,D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AD ,GD , GC.
(1)求证:∠ADG=∠F;
(2)已知AE=CD, BE=2.
①求⊙O的半径长;
②若点G是AF的中点,求△CDG与△ADG的面积之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象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2,-3).
故答案为:A.
【分析】二次函数y=a(x-h)2+k的顶点坐标为(h,k),即可得到已知函数的顶点坐标.
2.【答案】C
【知识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
∴4<5即d<r
∴点A在圆内.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知d<r,即可得到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
3.【答案】D
【知识点】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安排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他们的顺序由抽签随机决定,
∴一共有4种结果数,甲同学跑第一棒的情况只有1种情况,
∴P(甲同学跑第一棒)=.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知一共有4种结果数,甲同学跑第一棒的情况只有1种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可求解.
4.【答案】B
【知识点】黄金分割
【解析】【解答】解:∵线段AB=2,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P BP ,
∴
∴.
故答案为:B.
【分析】 利用黄金分割点,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将AB代入可求出BP的长,然后根据AP=AB-BP,可求出AP的长.
5.【答案】C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BOC=180°-∠AOC
∴∠BOC=180°-126°=54°,
∵弧BC=弧BC,
∴∠CDB=∠BOC=54°.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邻补角的定义求出∠BOC的度数;再利用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求出∠CDB的度数.
6.【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h)²+k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二次函数y=2x2-1,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0,
∵点C(1,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y3)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1>-3>-6
∴y3<y2<y1.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知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0;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知点C(1,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y3),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到y3、y2、y1的大小关系.
7.【答案】D
【知识点】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如图,
∵Rt△ABC中,∠C=90°,
,
∴∠A=60°,
∴即
解之:.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A的度数,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的长.
8.【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解析】【解答】解:∵AD,BE是中线,
∴AE=EC,BD=CD
∵EG∥BC,
∴,
∴,AG=DG
∴DF=2GF,
∴DG=AG=GF+DF=3GF
∴.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可证得AE=EC,BD=CD,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推出AG=DG,DF=2GF,由此可得到AGF=3GF,即可求出GF与AG的比值.
9.【答案】D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当y=0时 ,
解之:,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m>0,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若x<n,都有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y=0可求出对应的x的值,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m>0,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x<n,都有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得到正确结论的选项.
10.【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连接OD,OC,作DE⊥AB于E,OF⊥AC于F,
∴∠AFO=∠DEO=90°,
∵D是弧BC的中点,
∴弧DC=弧BD
∴∠DOB=∠OAC=2∠BAD,
在△AOF和△ODE中
∴△AOF≌△ODE(AAS),
∴OE=AF=AC=3,
∴AE=AO+OE=5+3=8;
在Rt△DOE中,
,
在Rt△ADE中,
.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OD,OC,作DE⊥AB于E,OF⊥AC于F,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AFO=∠DEO=90°,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DOB=∠OAC=2∠BAD;再利用AAS证明△AOF≌△O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可求出OE的长;在Rt△DO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在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
11.【答案】1
【知识点】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析】【解答】解:tan45°=1.
【分析】特殊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出结果.
12.【答案】0.6
【知识点】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共有10个球,红球6个
∴ 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为:=0.6
故答案为:0.6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共有10个球,红球6个,利用概率公式可求解。
13.【答案】0【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3)=2,
∵当x=0和x=4时y的对应值为y=5,
∴当y<5时x的取值范围为0故答案为:0【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利用表中x,y的对应值可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同时可观察得到当x=0和x=4时y的对应值为y=5,即可求出当y<5时的x的取值范围.
14.【答案】11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E:ED=1:2,
∴AE:AD=1:3
∵平行四边形ABCD,
∴AD∥BC,AD=BC,
∴△AEF∽△BFC,
∴,
∴
∴S△BFC=9;
∴S△ABE=4S△AEF=4,S△AFB=3
∴S△ABC=S△ACD=S△AFB+S△BFC=3+9=12;
∴S四边形CDEF=S△ACD-S△AEF=12-1=11.
故答案为:11.
【分析】 利用已知条件可求出AE:AD=1: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AD∥BC,AD=BC,由此可推出△AEF∽△BF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BFC的面积;同时可得到EF与BF的比值,即可求出△ABF的面积;从而可求出△ACD的面积,然后根据S四边形CDEF=S△ACD-S△AEF,代入计算求出四边形CDEF的面积.
15.【答案】 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OM⊥AB于M,
∵AB=8,
∴BM= AB= ×8=4,
∵PB=3,
∴PM=1,P′M=7,
在直角△OBM中,OM= =3,
在Rt△OPM中,OP= = ,
在Rt△OMP′中,OP′= = ,
∴OP= 或OP= .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作OM⊥AB于M,由垂径定理可得BM=AB=4,结合PB的值可得PM=1,P′M=7,然后分别在Rt△OBM、Rt△OPM、Rt△OMP′中,应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16.【答案】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连接AM,
∵AB是圆O的直径,
∴∠M=∠C=90°,
∵∠ADB=135°,
∴∠ADM=180° ∠ADB=45°,
∴∠MAD=90° ∠ADM=45°=∠ADM,
∴AM=MD,
∵点D是BM的中点,
∴MD=BD,
设AM=x,则BM=2x,
∵AM2+BM2=AB2,
∴x2+(2x)2=(2)2,
∴x=2,
∴AM=DM=2,
∵点M是弧AC 的中点,
∴弧AM=弧MC,
∴∠CBM=∠ABM,
∴,
∵弧CM=弧CM
∴∠MAC=∠CBM,
∴
∴EM=AM=1,
∴BE=BM EM=4 1=3,
∵CE2+BC2=BE2,
∴CE2+(2CE)2=32,
∴解之:
∴.
故答案为:2,.
【分析】连接AM,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M=∠C=90°,再证明∠MAD=∠ADM,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AM=MD,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证得MD=BD,设AM=x,则BM=2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AM,DM的长;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CBM=∠ABM,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M,根据BE=BM EM,代入计算求出B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即可求出BC的长.
17.【答案】(1)解:画树状图如答图,
(2)解: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有1种,
∴P(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色)=
【知识点】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可知此事件是抽取放回,列出树状图,可得到所有的可能的结果数.
(2)由树状图可知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有1种,由此可求出其概率.
18.【答案】(1)解:∵ 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4,3)和(3,0)
∴
解之:
∴b=-4,c=3.
(2)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4x+3=(x-2)2-1.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1),对称轴为直线x=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象
【解析】【分析】(1)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b,c的值.
(2)由(1)可得函数解析式,再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顶点式可得到此函数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19.【答案】(1)证明:∵∠A和∠D 都对
∴∠A=∠D
又∵∠CED=∠BEA
∴ΔABE∽ΔDCE
连接BC,
∵AB是直径
∴∠ACB=90°
∵EC=2,tan∠CEB=2
∴BC=EC×tan∠CEB=4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BE= =
(2)解:∵C为 的中点
∴ =
∴DC=BC=4
∵ΔABE∽ΔDCE
∴ ,即
∴AB=
∴S⊙O=( )2π = 20π
【知识点】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A=∠D,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BE∽△DCE;连接BC,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ACB=90°,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出BC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
(2)利用等弧所对的弦相等,可求出DC的长;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比例式,代入计算求出AB的长;然后求出圆O的面积.
20.【答案】(1)解:∵AB=2m,∠ABC=45°,
∴AC=BC==AB·sin45°= =
(2)解:∵∠ADC=30°
∴ CD= = =
∴BD=CD-BC=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1)在Rt△ABC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的长.
(2)在Rt△ADC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的长;然后根据BD=CD-BC,可求出BD的长.
21.【答案】(1)证明:∵ABCD为正方形,
∴AD=AB=DC=BC,∠A=∠D=90°,
∵AE=ED,
∴ ,
∵DF= DC,
∴ ,
∴ ,
∴△ABE∽△DEF
(2)解:∵ABCD为正方形,
∴ED∥BG,
∴ ,
又∵DF= DC,正方形的边长为4,
∴ED=2,CG=6,
∴BG=BC+CG=10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D,根据已知可得 ,根据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角形相似,可得△ABE∽△DEF;(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CG的长,即可求得BG的长.
22.【答案】(1)解:∵抛物线 过点
∴
整理得
解得
当 时,
顶点 的坐标为
当 时,
顶点 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 顶点 的坐标为 或
(2)解:∵
∴
顶点 的坐标为
∵点 的坐标为记为
∴
∴
所以 与 的表达式为
(3)解:如图
由(2)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g = 2a-1上运动,且形状不变
由(1)可知当m = 1或m = 3时,抛物线过点B(3,5)把C(0,2)代入y = x2- 2mx +m2+2m-1得m2+ 2m-1 = 2
解得m1= 1或m2= -3
所以当m = 1或m = -3时抛物线过点C(0,2)
如图所示,当m = 3或m =-3时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即线段BC的端点)
当m = 1时,抛物线同时过点B,C,所以m= 1不合题意
所以当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3≤m≤3且m≠1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将点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函数解析式;分别将m=1和m=3代入函数解析式,再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分别可得到顶点A的坐标.、
(2)将已知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可得到顶点A的坐标,再根据顶点A的坐标记为(x,y),由此可得到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3)由(2)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g = 2a-1上运动,且形状不变;由(1)可知当m = 1或m = 3时抛物线过点C(0,2),画出图象,可得到当m = 3或m =-3时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即线段BC的端点),当m=1时不符合题意;由此可得到当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
23.【答案】(1)证明: 连接
∵ 是 的直径,
∴
∴
∵
∴
∴
∴
∴
(2)解:①∵ ,
∴ ,
连接OD,设⊙O的半径为r,则OE=r-2,AE=2r-2,
∴DE=r-1,
∴(r-2)2+(r-1)2=r2,
解得r=5(r=1舍去),即⊙O的半径长为5.
②由①得
∴
∴
∴
∴
∵点 是A F的中点,∴ ,
∴
∴
∴
∵点 是AF的中点,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BG,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AGB=90°,利用垂直的定义和余角的性质可知∠B=∠F,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B=∠ADG,由此可证得结论.
(2)①利用垂径定理可证得DE=CD=AE,连接OD,设⊙O的半径为r,可表示出OE,A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r的方程,解方程求出r的值;②利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出CD,D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证明△ADG∽△AF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比例式;再求出AF,A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可得到DF的长;然后求出△CDG和△ADG的面积之比.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1.(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
A.(2,-3) B.(-2,3) C.(2,3) D.(-2,-3)
【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象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2,-3).
故答案为:A.
【分析】二次函数y=a(x-h)2+k的顶点坐标为(h,k),即可得到已知函数的顶点坐标.
2.(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若⊙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则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A在圆外 B.点A在圆上 C.点A在圆内 D.不能确定
【答案】C
【知识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
∴4<5即d<r
∴点A在圆内.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知d<r,即可得到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
3.(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九年级(1)班在参加学校4×100m接力赛时,安排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他们的顺序由抽签随机决定,则甲同学跑第一棒的概率为( )
A.1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安排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他们的顺序由抽签随机决定,
∴一共有4种结果数,甲同学跑第一棒的情况只有1种情况,
∴P(甲同学跑第一棒)=.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知一共有4种结果数,甲同学跑第一棒的情况只有1种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可求解.
4.(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若线段AB=2,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P BP,则AP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黄金分割
【解析】【解答】解:∵线段AB=2,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P BP ,
∴
∴.
故答案为:B.
【分析】 利用黄金分割点,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将AB代入可求出BP的长,然后根据AP=AB-BP,可求出AP的长.
5.(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 是⊙O的直径,点C、D是圆上两点,且∠AOC= ,则∠CDB=( )
A.54° B.64° C.27° D.37°
【答案】C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BOC=180°-∠AOC
∴∠BOC=180°-126°=54°,
∵弧BC=弧BC,
∴∠CDB=∠BOC=54°.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邻补角的定义求出∠BOC的度数;再利用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求出∠CDB的度数.
6.(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若A(-6, ),B(-3, ),C(1, )为二次函数 图象上的三点,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h)²+k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二次函数y=2x2-1,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0,
∵点C(1,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y3)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1>-3>-6
∴y3<y2<y1.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知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0;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知点C(1,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y3),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由此可得到y3、y2、y1的大小关系.
7.(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在 中,∠C= ,AB=4, ,则 的长为( )
A.3 B.2 C. D.
【答案】D
【知识点】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如图,
∵Rt△ABC中,∠C=90°,
,
∴∠A=60°,
∴即
解之:.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A的度数,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的长.
8.(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ΔABC的中线AD,BE交于点F,EG∥BC,交AD于点G,则 等于( )
A.1:2 B.1:3 C.2:3 D.3:5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解析】【解答】解:∵AD,BE是中线,
∴AE=EC,BD=CD
∵EG∥BC,
∴,
∴,AG=DG
∴DF=2GF,
∴DG=AG=GF+DF=3GF
∴.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可证得AE=EC,BD=CD,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推出AG=DG,DF=2GF,由此可得到AGF=3GF,即可求出GF与AG的比值.
9.(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二次函数 (其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增大
B.当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减小
C.若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减小,则
D.若 时,都有 随着 的增大而减小,则
【答案】D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解:当y=0时 ,
解之:,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m>0,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若x<n,都有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y=0可求出对应的x的值,再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m>0,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若x<n,都有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得到正确结论的选项.
10.(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半圆O的直径AB=10,弦AC=6,D是 的中点,则弦AD的长为( )
A.4 B.8 C. D.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连接OD,OC,作DE⊥AB于E,OF⊥AC于F,
∴∠AFO=∠DEO=90°,
∵D是弧BC的中点,
∴弧DC=弧BD
∴∠DOB=∠OAC=2∠BAD,
在△AOF和△ODE中
∴△AOF≌△ODE(AAS),
∴OE=AF=AC=3,
∴AE=AO+OE=5+3=8;
在Rt△DOE中,
,
在Rt△ADE中,
.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OD,OC,作DE⊥AB于E,OF⊥AC于F,利用垂直的定义可证得∠AFO=∠DEO=90°,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DOB=∠OAC=2∠BAD;再利用AAS证明△AOF≌△O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可求出OE的长;在Rt△DO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在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
11.(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计算tan45°= .
【答案】1
【知识点】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解析】【解答】解:tan45°=1.
【分析】特殊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出结果.
12.(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10个球,其中6个红色,4个白色,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 .
【答案】0.6
【知识点】简单事件概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一共有10个球,红球6个
∴ 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为:=0.6
故答案为:0.6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共有10个球,红球6个,利用概率公式可求解。
13.(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二次函数 ,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则当y<5时,x的取值范围是 .
x … -1 0 1 2 3 …
y … 10 5 2 1 2 …
【答案】0【知识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3)=2,
∵当x=0和x=4时y的对应值为y=5,
∴当y<5时x的取值范围为0故答案为:0【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利用表中x,y的对应值可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同时可观察得到当x=0和x=4时y的对应值为y=5,即可求出当y<5时的x的取值范围.
14.(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在 中,E是AD边上一点,AE:ED=1:2,连结AC,BE交于点F.若 ,则 = .
【答案】11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AE:ED=1:2,
∴AE:AD=1:3
∵平行四边形ABCD,
∴AD∥BC,AD=BC,
∴△AEF∽△BFC,
∴,
∴
∴S△BFC=9;
∴S△ABE=4S△AEF=4,S△AFB=3
∴S△ABC=S△ACD=S△AFB+S△BFC=3+9=12;
∴S四边形CDEF=S△ACD-S△AEF=12-1=11.
故答案为:11.
【分析】 利用已知条件可求出AE:AD=1: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AD∥BC,AD=BC,由此可推出△AEF∽△BF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BFC的面积;同时可得到EF与BF的比值,即可求出△ABF的面积;从而可求出△ACD的面积,然后根据S四边形CDEF=S△ACD-S△AEF,代入计算求出四边形CDEF的面积.
15.(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O的半径为5,AB是弦,P是直线AB上的一点,PB=3,AB=8,则OP长为 .
【答案】 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OM⊥AB于M,
∵AB=8,
∴BM= AB= ×8=4,
∵PB=3,
∴PM=1,P′M=7,
在直角△OBM中,OM= =3,
在Rt△OPM中,OP= = ,
在Rt△OMP′中,OP′= = ,
∴OP= 或OP= .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作OM⊥AB于M,由垂径定理可得BM=AB=4,结合PB的值可得PM=1,P′M=7,然后分别在Rt△OBM、Rt△OPM、Rt△OMP′中,应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16.(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 的半圆O中,AB为直径,点M是 的中点,连结BM交AC于点E,AD平分∠CAB交BM于点D,∠ADB=135°且D为BM的中点,则DM的长为 ;BC的长为 .
【答案】2;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连接AM,
∵AB是圆O的直径,
∴∠M=∠C=90°,
∵∠ADB=135°,
∴∠ADM=180° ∠ADB=45°,
∴∠MAD=90° ∠ADM=45°=∠ADM,
∴AM=MD,
∵点D是BM的中点,
∴MD=BD,
设AM=x,则BM=2x,
∵AM2+BM2=AB2,
∴x2+(2x)2=(2)2,
∴x=2,
∴AM=DM=2,
∵点M是弧AC 的中点,
∴弧AM=弧MC,
∴∠CBM=∠ABM,
∴,
∵弧CM=弧CM
∴∠MAC=∠CBM,
∴
∴EM=AM=1,
∴BE=BM EM=4 1=3,
∵CE2+BC2=BE2,
∴CE2+(2CE)2=32,
∴解之:
∴.
故答案为:2,.
【分析】连接AM,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M=∠C=90°,再证明∠MAD=∠ADM,利用等角对等边,可证得AM=MD,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证得MD=BD,设AM=x,则BM=2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AM,DM的长;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CBM=∠ABM,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M,根据BE=BM EM,代入计算求出B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即可求出BC的长.
17.(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红球、2个黄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小明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后放回、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1)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列出摸出球的所有等可能情况;
(2)求出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色的概率.
【答案】(1)解:画树状图如答图,
(2)解: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有1种,
∴P(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色)=
【知识点】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可知此事件是抽取放回,列出树状图,可得到所有的可能的结果数.
(2)由树状图可知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有1种,由此可求出其概率.
18.(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4,3)和(3,0)
(1)求b,c的值;
(2)求出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答案】(1)解:∵ 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4,3)和(3,0)
∴
解之:
∴b=-4,c=3.
(2)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4x+3=(x-2)2-1.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1),对称轴为直线x=2.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象
【解析】【分析】(1)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b,c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b,c的值.
(2)由(1)可得函数解析式,再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顶点式可得到此函数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19.(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弦AC、BD相交于点E,且C为 的中点。若EC=2,tan∠CEB=2.
(1)求证:ΔABE∽ΔDCE,并求出BE的长;
(2)求⊙O的面积.
【答案】(1)证明:∵∠A和∠D 都对
∴∠A=∠D
又∵∠CED=∠BEA
∴ΔABE∽ΔDCE
连接BC,
∵AB是直径
∴∠ACB=90°
∵EC=2,tan∠CEB=2
∴BC=EC×tan∠CEB=4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BE= =
(2)解:∵C为 的中点
∴ =
∴DC=BC=4
∵ΔABE∽ΔDCE
∴ ,即
∴AB=
∴S⊙O=( )2π = 20π
【知识点】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A=∠D,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BE∽△DCE;连接BC,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ACB=90°,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求出BC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
(2)利用等弧所对的弦相等,可求出DC的长;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比例式,代入计算求出AB的长;然后求出圆O的面积.
20.(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某校有一露天舞台,纵断面如图所示,AC垂直于地面,AB表示楼梯,AE为舞台面,楼梯的坡角∠ABC=45°,坡长AB=2m,为保障安全,学校决定对该楼梯进行改造,降低坡度,拟修新楼梯AD,使∠ADC=30°
(1)求舞台的高AC(结果保留根号);
(2)求DB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解:∵AB=2m,∠ABC=45°,
∴AC=BC==AB·sin45°= =
(2)解:∵∠ADC=30°
∴ CD= = =
∴BD=CD-BC=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1)在Rt△ABC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的长.
(2)在Rt△ADC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D的长;然后根据BD=CD-BC,可求出BD的长.
21.(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CD上的点,AE=ED,DF= DC,连接E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ABE∽△DEF;
(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BG的长.
【答案】(1)证明:∵ABCD为正方形,
∴AD=AB=DC=BC,∠A=∠D=90°,
∵AE=ED,
∴ ,
∵DF= DC,
∴ ,
∴ ,
∴△ABE∽△DEF
(2)解:∵ABCD为正方形,
∴ED∥BG,
∴ ,
又∵DF= DC,正方形的边长为4,
∴ED=2,CG=6,
∴BG=BC+CG=10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D,根据已知可得 ,根据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角形相似,可得△ABE∽△DEF;(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CG的长,即可求得BG的长.
22.(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的顶点为A,点B的坐标为(3 , 5).
(1)求抛物线过点B时顶点A的坐标;
(2)点A的坐标记为( , ),求 关于 的函数表达式;
(3)已知C点的坐标为(0, 2),当m取何值时,抛物线 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
【答案】(1)解:∵抛物线 过点
∴
整理得
解得
当 时,
顶点 的坐标为
当 时,
顶点 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 顶点 的坐标为 或
(2)解:∵
∴
顶点 的坐标为
∵点 的坐标为记为
∴
∴
所以 与 的表达式为
(3)解:如图
由(2)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g = 2a-1上运动,且形状不变
由(1)可知当m = 1或m = 3时,抛物线过点B(3,5)把C(0,2)代入y = x2- 2mx +m2+2m-1得m2+ 2m-1 = 2
解得m1= 1或m2= -3
所以当m = 1或m = -3时抛物线过点C(0,2)
如图所示,当m = 3或m =-3时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即线段BC的端点)
当m = 1时,抛物线同时过点B,C,所以m= 1不合题意
所以当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3≤m≤3且m≠1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y=ax²+bx+c的性质
【解析】【分析】(1)将点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建立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到函数解析式;分别将m=1和m=3代入函数解析式,再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分别可得到顶点A的坐标.、
(2)将已知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可得到顶点A的坐标,再根据顶点A的坐标记为(x,y),由此可得到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3)由(2)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g = 2a-1上运动,且形状不变;由(1)可知当m = 1或m = 3时抛物线过点C(0,2),画出图象,可得到当m = 3或m =-3时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即线段BC的端点),当m=1时不符合题意;由此可得到当抛物线与线段BC只有一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
23.(2022九下·萧山开学考)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G是 上一点,AG,D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AD ,GD , GC.
(1)求证:∠ADG=∠F;
(2)已知AE=CD, BE=2.
①求⊙O的半径长;
②若点G是AF的中点,求△CDG与△ADG的面积之比.
【答案】(1)证明: 连接
∵ 是 的直径,
∴
∴
∵
∴
∴
∴
∴
(2)解:①∵ ,
∴ ,
连接OD,设⊙O的半径为r,则OE=r-2,AE=2r-2,
∴DE=r-1,
∴(r-2)2+(r-1)2=r2,
解得r=5(r=1舍去),即⊙O的半径长为5.
②由①得
∴
∴
∴
∴
∵点 是A F的中点,∴ ,
∴
∴
∴
∵点 是AF的中点,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BG,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证得∠AGB=90°,利用垂直的定义和余角的性质可知∠B=∠F,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证得∠B=∠ADG,由此可证得结论.
(2)①利用垂径定理可证得DE=CD=AE,连接OD,设⊙O的半径为r,可表示出OE,A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r的方程,解方程求出r的值;②利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出CD,D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证明△ADG∽△AF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比例式;再求出AF,A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可得到DF的长;然后求出△CDG和△ADG的面积之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