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01949
0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有一场盛大的典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7 开国大典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周恩来
毛泽东
擎着红旗 瞻仰
聂荣臻将军
qíng
zhān
zhēn
恭敬地看
隆
不要少写一“横”
盏
不要少写一“点”
爆
快速阅读1—3自然段,想一想,圈一圈,参加开国大典的都有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个场面。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举行典礼
群众游行
介绍会场
群众入场
阅兵盛况
1—4
群众入场
5—10
举行典礼
11—13
阅兵盛况
14—15
群众游行
举行大典
典礼开始
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响礼炮
宣读公告
大典中
大典前
大典后
群众入场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
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
(1—4)
(5—13)
(14—15)
早上六点钟起、到了正午、下午三点整、接着、升旗的时候、宣读公告完毕、两个半钟头、阅兵式完毕、晚上九点半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桥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阅兵式
默读第十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个场面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检阅部队
各兵种行进
群众欢呼
默读第十一至第十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面”的描写。
~~~~~~~~~~~~
~~~~~~~~~~~~~~~~~~~
~~~~~~~~~~~~
抓住各个兵种的特点,多点罗列。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点面结合写场面,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个具有特色的方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了群众对中国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
默读全文,找出课文中点面结合的语句,用横线画出“点”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面”的描写。
学习活动
读一读,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或群众的激动喜悦。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
~~~~~~~~~
红色象征着喜庆与热烈。我从“八盏大红宫灯”“八面红旗”等描写中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
比喻
这句话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群比作海洋,将翻红的红旗比作波浪,说明当时的人很多,热情高涨。
自主学习
批一批:默读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开国大典气氛的热烈庄严、群众的激动喜悦,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读一读:试着读出气氛的热烈庄严和群众的激动喜悦。
小 结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场面,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自豪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