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知识点 1 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对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2.[2020·河北] 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
A.汽化 升华 B.液化 凝华
C.凝固 凝华 D.升华 熔化
3.如图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4.自然界里的水是这样“旅行”的: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 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时,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变成 或小水珠,形成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时,便形成了雨;假如图上空的温度较低,小水珠 ,水便以雹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知识点 2 合理利用水资源
5.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B.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和冰川水
C.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D.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6.关于节约用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节约用水是每个中学生应尽的责任
B.节约用水应从我们身边做起
C.节约用水要尽可能不用水
D.节约用水是全世界达成的共识
7.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8.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 )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
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9.水是生命之源,水还是神奇的“魔术师”。冬天“滴水成冰”,春天“冰雪消融”,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水分别经历了 和 的变化过程;这两个过程分别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
和 。
考|题|展|示
10.[2020·荆州] 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图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1.C
2.B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液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是凝华,故B正确。
3.吸 液化
过程①中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需要吸热;过程②中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由气态变成液态和固态,是液化和凝华过程,而液化和凝华都要放热。
4.水蒸气 小冰晶 凝固
5.C
6.C 节约用水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每个中学生应尽的责任,故A正确;
节约用水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从我们身边做起,故B正确;
节约用水不是尽可能不用水,必要的生活用水还是要用的,故C错误;
节约用水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全世界达成的共识,故D正确。
7.D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云,故A正确;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浮尘上面,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故B正确;
水蒸气在夜间较冷的地面、石块及植物的叶片上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露,故C正确;
水蒸气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形成霜,故D错误。
8.A 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故A正确、B错误;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8%,淡水资源匮乏,故C错误;大量开采地下水能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危害,故D错误。
9.凝固 熔化 放热 吸热
10.D 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小水滴如图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雪花,故D错误,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