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Wor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Word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21: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响度大的声音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2.如图示的四个实例及描述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
3.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  )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
4.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  )
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 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 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5.下列语句中的“高”“低”指音调的是 (  )
A.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 B.上课期间,同学们尽量不要低声细语
C.秋天总显得天高云淡 D.他是一名男低音歌唱家
6.如图示是甲、乙两个物体振动发声时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7.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
A.能听到蝴蝶从身后飞过 B.能听到蜜蜂从身后飞过
C.能听到它们从身后飞过 D.不能听到它们从身后飞过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9.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鱼群
B.用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C.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用超声波探测仪检测金属内部结构
10.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掩耳盗铃”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示)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12.下列叙述与情景不相符的是 (  )
A.图甲: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图丙: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D.图丁: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如图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 ;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不再发声,说明 。
14.在班级的一次元旦晚会中,小宇放声高唱一首歌曲,小丽为他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    声音的响度大。
15.在英才中学每周四的“班班有歌声,人人有才艺”的小舞台表演中,一曲《凉凉》演唱完毕,同学们都夸演唱的和原唱“真像”,而且一点都没有“走音”,其中“真像”是指该同学声音的
    和原唱一样,没有“走音”是指演唱时每句歌词发音的    和原唱一样。(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广场舞是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吵闹的音乐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成为    。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跳舞时音响调小音量,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社区居民及时关闭门窗,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17.如图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选填“具有能量”或“能传递信息”)的特点,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中,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18.如图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幅度较大。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晃动幅度较大,说明声音的响度较    , 这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19.(10分)小明和小李在“探究影响声速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先上网查得某些介质中的声速,如图下表所示。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450 冰 3230
水(15 ℃)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      和    有关。
(2)小明在一根铁棒一端敲击了一次,在另一端的小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其中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是由    传来的。若两次敲击声的间隔为2 s,则铁棒的长度是    (结果取整数)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3)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的深度为    m。
20.(12分)衡衡同学在自家车库边上看到一只竖起的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的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的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
(1)衡衡敲打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低沉,于是他明白桶上部发声的音调比桶下端发声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    。他再根据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桶下部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上部没有油,振动得就较
    (后两空均选填“快”或“慢”),导致桶的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21.(10分)小明在演奏吉他时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紧程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下实验进行探究:
(1)利用弦线做实验,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紧程度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根弦线做实验,则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探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根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完成实验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吉他琴弦的A点、B点、C点,然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
22.(8分)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声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图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等。
②把机械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在其周围塞满衣服,然后逐渐远离鞋盒直到人刚好听不见铃声,记下此时人与鞋盒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塞满机械闹钟周围,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人刚听不见闹铃声 时与鞋盒的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声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如图果再给你一块海绵,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的隔声性能好一点。
四、阅读题(10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但它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并依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 如图果在八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击,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图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乐曲,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
原理。
材料三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遇难者的“死亡之谜”,他们都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 Hz,而人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极为相似,当二者频率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      左右,声音具有    。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关系是 。
1.A 
2.C 
3.C  “保真度”是保持了原声的音色,这样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变。
4.D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
错误;
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正确。
5.D 
6.A  由图可知,两个物体的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7.B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故蝴蝶飞行时,我们无法听到其翅膀振动的声音,但蜜蜂飞行时,我们可以听到其翅膀振动的声音。
8.D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故B错误;
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
9.B 
10.A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掩耳盗铃”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11.B  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固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A、C、D错误,B正确。
12.C
13.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4.声带振动 小宇 
15.音色 音调
16.噪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17.能传递信息 响度
18.能量 大 转换法  扬声器的纸盆振动是通过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来显示的,故使用的方法是转换法;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晃动幅度较大,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19.(1)介质种类 温度 
(2)铁棒 728
(3)1531
(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①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②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2)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铁棒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故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是由铁棒传来的。设铁棒长为L,则有:-=-=2 s,解得L=728 m。
(3)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1 s,
由v=得,s=vt=1531 m/s×1 s=1531 m。
20.(1)高 信息
(2)振动 频率 慢 快
21.(1)①长度 ②a b (2)A B
(1)①由图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选择琴弦b、d进行实验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②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粗细不同,由图示可知,可以选琴弦a、b进行实验。(2)由图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张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长,音调越低,琴弦越粗,音调越低,分别按住吉他琴弦的A点、B点、C点,然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
22.(1)小 (2)好 强 (3)海绵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听不见闹铃声的实际距离近,说明粗
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声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强。
(3)海绵隔声性能比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孔,吸收声音的性能好。
23.(1)①超声 ②音调 
(2)次声
(3)20 Hz 能量
(4)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