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Wor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Word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21: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知识点 1 声音与建筑
1.北京天坛的奇迹有很多,其中三音石位于皇穹宇前,游人们一到这里就鼓掌,鼓掌一下就可以清晰地听到几次鼓掌的声音。这一奇妙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声音的直线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速的变化 D.人耳的特异功能
2.大礼堂四周的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一样,这是为了 (  )
A.减弱回声 B.增强回声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使墙壁更美丽
3.关于双耳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使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
C.音响的双道立体声就是双耳效应的直接应用
D.双耳效应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知识点 2 超声与次声
4.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把振动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做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      。
5.蝙蝠能够发出人耳听不到的    声,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    定位。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    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6.语言交流、超声诊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眼镜店用超声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具有    。自然界中的地震、海啸、台风和火山爆发时都伴随有    的产生。
知识点 3 乐音和噪声
7.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噪声的波形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    、    和工作的声音,即对身心健康,特别是对听觉有损害的声音都是噪声。
8.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优美的乐曲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
B.演出中震撼人心的锣鼓声对观众来说是乐音
C.同一个声音对一些人是乐音,对另一些人可能是噪声
D.所有噪声的响度一定很大
9.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
A.上课时,学校附近的音响店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音乐,令人心旷神怡
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显得十分开心
D.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知识点 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0.居民区、行政办公区及文化教育等场所的理想声音环境是白天不高于     dB,夜间不高于     d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一般不能超过    dB。
11.噪声经过一条100 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 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电子阅览室内禁止大声说话,这是在      控制噪声的。
12.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器 D.高架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13.如图示,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是噪声波形图的是 (  )
14.下列关于超声和次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超声是指响度特别大的声音
B.地震产生次声的频率高于20 Hz
C.倒车雷达探测障碍物的原理与蝙蝠相同,是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利用超声能清洗小龙虾身上的污垢,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5.下列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  )
A.医院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 B.利用声波来预报台风、海啸
C.倒车雷达系统 D.用声波来清洗钟表零件
16.下列现象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
A.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
B.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昆虫的位置
D.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17.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18.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19.靠近居民区的高架道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车驶过学校区域禁止鸣笛,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均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20.如图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图乙所示,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都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相同要求是       ,其作用是    。
(2)不同之处:图甲采取的是在       减弱噪声的,图乙采取的是在      减弱噪声的。
21.小华想比较几种材料(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刻度尺。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好的是    方案。
A方案: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方案: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刚好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与鞋盒的距离。
(3)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    越小的原理,人听不到声音的位置距离声源越近,说明材料隔声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考|题|展|示
22.[2020·海南]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 (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考场门口
23.[2020·铁岭] 如图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4.[2020·武威] 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鼓由于    发声。
1.B 
2.A
3.A 
4.20000 20 听不见
5.超 回声 声呐 
6.信息 能量 次声
7.无规则振动 杂乱无章 休息 学习
8.D 9.B 
10.55 45 70
11.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声源处 
12.C
13.D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对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由图可见D的振动是无规则的,因此属于噪声。
14.D  超声是指声音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故A错误;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次声的频率低于20 Hz,故B错误;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利用超声能清洗小龙虾身上的污垢,属于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正确。
15.B 16.D
17.A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的声音也听不见,不合理,A符合题意;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18.D
19.传播过程中 声源处  靠近居民区的高架道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车驶过学校区域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0.(1)选择多孔疏松的材料
有效吸收声音,从而减弱声音的强度
(2)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1)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采用多孔疏松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有效吸收声音,从而减弱声音的强度。(2)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21.(1)机械闹钟 (2)B (3)响度 好
(1)为了比较隔声性能,可以借助比较声音的响度,这就需要声音大小稳定,所以选择机械闹钟更合适。(2)根据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来判断不太准确,人的感觉具有很大的误差,可以测出听不见声音的位置到声源的距离,通过比较距离更为直观可靠。(3)如图果距离声源很近就听不到声源发出的声音,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很好,反之,距离声源很远还能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很差。
22.A  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3.振动 音色 信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24.声源处 振动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响鼓还需重锤敲”,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