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及简单应用(Wor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及简单应用(Word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30 21:2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及简单应用
知识点 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
1.凸透镜成像规律也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请参照,在图乙中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P为二倍焦距处)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合凸透镜成像作图,小明发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倍焦距是成      像的分界点,    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   ,成的像越    ,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离凸透镜越    ,成的像越    。
3.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
A.缩小的像都是实像,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的 (  )
知识点 2 放大镜
5.放大镜是利用物距    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    、    的    像的原理工作的。通常选用焦距比较    (选填“长”或“短”)的凸透镜作为放大镜。
6.如图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请在图中画出烛焰S点的成像光路图,此时u   f,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7.清晨,草叶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时露珠相当于一个    ,形成了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8.[2019·雅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 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若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则 (  )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9.[2019·泰安模拟]王瑞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当物体从距透镜3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②当物体从距透镜3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
③当物体距透镜1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④当物体距透镜2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A.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操作中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的是 (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12.[2020·绵阳]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
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向右移动光屏,L屏C.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D.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1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  )
A.10 cmB.5 cmC.9 cmD.18 cm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都达到了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均选填“左”或“右”)
1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该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    m以内;把物体从距离凸透镜6 cm处移动到距离凸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16.[2019·嘉兴]如图所示,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加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加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块    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矿泉水瓶。
考|题|展|示
17.[2020·益阳]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  )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18.[2020·潍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1)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除移动蜡烛外,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时,像和物之间的距离为44 cm,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一同学用如图图乙所示的LED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1.如图图所示
2.放大和缩小 一倍 远 大 近 小
3.B
4.B  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5.小于 正立 放大 虚 短
6.如图图所示 < 同侧 
7.凸透镜(或放大镜) 正立 放大 虚
8.A  在距离凸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所以像距v=
20 cm=2f,则f=10 cm;如图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9.B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当物体距透镜10 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错误;当物体距透镜25 cm时,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正确;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当物体从距透镜3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①错误;当物体从距透镜30 cm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故②正确。
10.A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11.B  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像是实像,要成放大的像,就要减小物距,增大
像距,所以凸透镜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同时向右移动光屏。当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凸透镜向左远离光屏,使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2.A  将蜡烛放在A处时,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像变大,则像距变大,光屏应向右移动;在物距大于像距时,移动蜡烛,蜡烛移动的距离要大于像移动的距离,即L屏13.B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10 cm<2f,即
5 cm2f,即f<9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可知,5 cm14.左 右
15.0.05 变小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u=v=2f,由图像可知,u=v=2f=10 cm,所以f=5 cm=0.05 m,该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u16.凸透 靠近  矿泉水瓶中注入水后相当于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靠近矿泉水瓶,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
17.B 
18.(1)右 11
(2)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