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1.如图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所看到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在这些实验中纸屑和水的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法。
2.如图示,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看到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说明了 。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4.声音是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叫做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图果遇到障碍物会被 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
5.如图示,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回答问题: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没接抽气机时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铃声。
(2)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闹铃声将 。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图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真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铃声。但实验时仍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是因为 。
当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铃声。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此实验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
6.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他的声音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中;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可以听到伴奏的音乐声,这是因为 可以传声;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桌上另一处放着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这说明 可以传声。
7.下列实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 )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C.根据潜艇的声音,判断潜艇的位置
D.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知识点 3 声速
8.大量事实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 的,通常在 中传播得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
9.声速不仅与介质种类有关,还与 有关,相同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m。
10.下表列出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324 水(常温) 1500 海水(25 ℃) 1531 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1) 。
(2) 。
11.雷雨交加的夜里,林华同学先看到闪电,过了5 s后才听到雷声,则林华同学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光速很大,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知识点 4 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12.外界的声音到达耳廓,顺着外耳道传至 ,引起 的振动,这个振动通过
传到耳蜗,再通过 将信息传入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13.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小木棍抵住钢琴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这是利用
(选填“空气传导”或“骨传导”)来听声音的。
14.如图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轻质小球的目的是放大声音
B.此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利用轻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便于形成听觉
15.如图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16.声音在空气中以340 m/s的速度传播,若人在高山前对着山喊一声,过4 s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为 ( )
A.170 m B.1360 m C.680 m D.340 m
17.当你在嚼饼干时,你自己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距离你太远
C.你听到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至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的
D.饼干太干
18.发生地质灾害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从而获得生还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时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19.如图示的内容是从一份小报上摘抄下来的,这则报道是 (选填“真实”或“不真实”)的,理由是 。
两星体相撞,惊醒梦中人
某报讯(记者张甲、刘乙):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惊醒梦中人……据专家解释,这是距离木星较近的……
20.在“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小芸和小芳做了以下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芸同学轻轻敲击一张桌子的桌面,小芳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的桌面上,听传过来的声音的大小。
(2)把两张紧挨的课桌分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她们分析,并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实验方式 声音的大小 声音传播的介质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分开一个小缝时
考|题|展|示
21.[2020·江西]如图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22.[2020·乐山]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 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将发声体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
2.发声体在振动 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表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此实验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
3.C
4.波 声波 反射 回声
5.(1)能
(2)逐渐变小
(3)不能 空气不能被完全抽出 能
(4)真空 理想实验法
6.空气(或气体) 液体(或水) 固体
7.D
8.不同 固体 液体 气体
9.温度 越大 340
10.(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11.1700 看到闪电是光传播到人眼处,听到雷声是声音传播到人耳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光传播速度很大,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而雷声传播5 s通过的路程:s=vt=340 m/s×
5 s=1700 m。
12.鼓膜 鼓膜 听小骨 听神经
13.骨传导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听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传导至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物理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14.C 用轻质小球接触音叉的目的是放大音叉的振动效果,故A错误;该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利用轻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C正确、D错误。
15.C
16.C 发出的声音到达高山的时间:
t=×4 s=2 s,
由v=可得,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
s=vt=340 m/s×2 s=680 m。
17.C 自己感到声音很大,是由于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过来的,旁边的人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过来的,所以旁边的人听到的声音较小。
18.固体 振动 当被埋在废墟下的人敲击墙壁或管道时,墙壁或管道会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并且声音同时会沿着墙壁和管道传播到外面。
19.不真实 真空不能传声
20.大 固体 小 固体和气体
21.振动 空气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此声音是纽扣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
22.液体(或水) 510 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t=×3 s=1.5 s,
由v=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
s=vt=340 m/s×1.5 s=51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