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3

文档属性

名称 蜀道难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26 14: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蜀道难再读课文 找文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
一唱三叹
层层深入注读课文 理思路一段一咏叹,
角度与侧重点是否一致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 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 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 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飞不过 猿猱愁攀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 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飞不过 猿猱愁攀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 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4.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5.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5.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6.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6.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6. 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从内容出发,谈角度从手段出发,谈技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借用典故
虚写映衬
描摹神形
借景渲染
运用夸张
大胆想象
  ·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为全文奠定雄放的咏叹基调。
  · 中间一句,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 结尾一句,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研读课文 探主旨  “剥皮抽筋法”,即找出诗歌的主干句子,把那些光怪陆离,神豪气壮的装饰删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